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精选8篇)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注:***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注:***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掌握,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2
《褶皱山》教学设计
泉州五中赖祯真
【课程标准】
1.以褶皱山为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褶皱和褶皱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
阅读褶皱示意***,分析褶皱成因及地貌表现,培养学生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山地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有规律可循,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岩层分布不完整情况下:背斜,向斜的判别
【教学方法】
探究法
白板,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褶
皱
山
【引入】播放ppt褶皱山脉岩层的***片和世界名山,看***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
【设问】当你们看到这些自然景观是有没有产生疑惑呢?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岩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刚才看到的其中一种山地的形成原因。播放ppt“褶皱山”
【进入重点】
1.引导学生观看***片
2.播放ppt里的动画:沉积岩形成提问:问题1
提问:问题2
追问;
3.播放ppt中的动画
讲解;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
4.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播放ppt中的动画进行探究,引入岩层再次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及地貌的变化;
讲解;
5.探究1
探究2
6.小结:对一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读***
学生思考完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动画,从动画中获取地理信息
并思考问题,思考后回答
学生读***
学生认***,引起思维冲突,读***,分析岩层和岩层的变化的原因。
判断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态
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到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
内力作用——褶皱山——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判断——新老关系
向斜成山
意义——找矿,找水,工程——找矿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3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39;重要性。
[智育目标]:
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素质发展目标]:
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教学难点]:
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农业大家庭,可是大家知道农业生产中要面对哪些自然灾害吗?
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
(二)、抗灾保生产
1、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你知道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多少种吗?
(旱灾、蝗灾、雹灾、水灾、风灾和沙灾)
2、通过看***说一说: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三)、草场的悲哀
1、师: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要适时适度,过度开采垦荒会导致不良后果。
2、看***读故事:草场的悲哀
(四)、生灵的呐喊
1、通过课下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说一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2、人们如何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以保证农业生产?
3、引导学生探讨土地沙漠化产生的原因,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教学总结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2.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活动过程:
一、课前初探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5.12四川汶川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由于这两次灾害发生的时间离同学们较近,所以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
(2)展示***片,认识灾害
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片展”。
学生展示***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标,了解灾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
教师示范***例。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教师给***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说说顺口溜或谜语,让其余同学猜一猜)。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自然灾害的***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学生分全球新闻(国外发生的灾害)、国内新闻(外地发生的灾害)、地方新闻(家乡发生的`灾害)进行播报。
学生1:大家好,下面播报全球新闻。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给沿岸各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地区在海啸中的遇难者总人数超过了25万人。
学生2: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20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据民***部报告,截至6月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7428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万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学生3:接下来请听地方新闻。据沂蒙生活报报道: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至今降水总量不足往年同期的30%,全市有719.4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重旱面积437.5万亩,绝产达80万亩,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罕见。
(2)交流汇报,直面灾害
展示调查表,交流近年来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哪些损失。仿照教科书第73页的学生作品写一写、画一画,制作“灾害记忆卡”,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片段。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了解这些自然灾害后的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无法避免的,哪些是人为的。对于前者我们要努力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对于后者,我们更要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懂得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课后实践
教师: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记住这些灾害,只愿灾害不再重现,悲剧不再重演。面对灾害,人类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同学们课外可以找一找相关资料,下节课大家一起来交流。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力争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了解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危害有一种感性认识。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介绍仅仅停留在雪灾、地震、水灾、旱灾等方面,对于其他灾害了解得太少。这一点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教会学生搜集资料时注意广度。另外个别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这一点也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改善。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产。
三、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四、教学过程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N—10?S,90?E—140?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
(3)师问:“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生答: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我们在网上看到过,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
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据***介绍:大家吃过泰国米吗?很香!东南亚人民的主食和我国南方人一样,也是大米饭。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条件,还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的&39;生长,这里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
(4)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片进行讲解)。
(5)师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说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然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演示文稿:***“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文字说明: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介绍:大家听说过“下南洋”吗?“南洋”就是指东南亚地区,“下南洋”指的是过去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人民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现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
民俗风情:“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绍:东南亚发展旅游业有很大优势,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马泰旅游是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现在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观光(对***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师总结:各组的展示活动非常出色,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祝贺大家的学习和展示活动取得成功。
五、课后作业:
随常练习第二节
六、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3、5N
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示的方式描述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绍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四、物产和旅游资源:
1、主要物产: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石油等。
2、物产的分布:P15活动。
3、旅游资源:介绍新、马、泰的旅游资源。
五、华人、华侨:
1、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2、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3、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__万人以上。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本节内容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地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能合作、善实践、喜活动、求知欲较强,对知识的需求已经由表象向本质过渡。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本节课学法整体上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台风“山竹”登录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导入新课。
视频的播放,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识灾害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进行分类。举行灾害连连看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连线对应。
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能力;小游戏的引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2.合作交流析特点
多媒体呈现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3.角色体验学自救
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归纳总结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避灾方法。随后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创设虚拟地震来临的情况,学生根据总结的避灾小知识虚拟逃生做法。
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乐在其中地掌握了防灾自救的技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环节三:课堂小结
组织“自然灾害知多少”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节课所学,既新颖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环节四:布置课外作业
课下分析家乡主要受哪些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应当如何应对。
这样的作业,与乡土地理结合,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真正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下。
如此设计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展示了本节课三大框题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7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教学成绩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所教的高二7、8两个班的地理成绩不断取得进步,学生对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地理的学习观念有所转变,一部分学生有了突破性进展。
2、“三转五让”教改专题完成情况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重要的一点必须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区域地理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本学期“三转五让”的教改专题。
3、课堂教学状况本学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本学期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5、作业完成情况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本学期的作业分了好几部分:填***、绘***、课堂作业、同步练习以及训练卷的形式给学生增加做题方法和技巧。
6、日常考核本学期学生考核除进行单元检测外,也注重了新课标要求下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而不是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
7、教材使用分析本学期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手中各种版本的教材不一。本人根据多年经验,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编制教学了内容,做到了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8、参加教研情况本学期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一直按时参加无一次迟到早退或缺席现象。另外还参加县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一等奖。
二、主要成功教学经验和教训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应通过读***、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初中地理电子版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自然资源分布***以及上、中、下游景观***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39;位置”***: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学生读地***册P34—35地形***):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8.19及***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
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3.自然条件
(1)地形:上游以高原、盆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为主
(2)河流:河湖众多,发达的长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上游水能丰富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AI]显示“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
①长江沿岸有哪些自然资源?
②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CAI]显示:
4.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耕地面积广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CAI]显示:
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型的经济格局
[学生活动]读课本P77***8.22“‘H’形的经济格局”:
①沿海地带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各自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②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试说出沿江地带纽带作用的意义。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还具有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CAI]显示:
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及主要工业区”***,并参考课本P78第一段课文: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部门是哪一个?
②长江沿岸江地带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动力是什么?
2.显示“长江略***”(学生参看课本P78***8.23),在***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的名称;并用彩色笔描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河流由学生用绘***笔在屏幕上画出)
3.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江地带四大港口城最西部的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3)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
(4)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
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沿线大力发展无烟行业————旅游业。
B.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C.长江沿线都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业。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落差大发展水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