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中秋所见随笔(5篇)
“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下面是中秋节频道整理发布的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参考!希望会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篇1
“绿茵场上,学童称雄,雄不陶醉,醉在趣中。”我在石笋街生活的这几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让我开心,有的让我烦恼……但有一件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事。
那是__年级下学期的一天里,蒙老师因为骨折住进了医院,不能来学校上课了,而刚巧在这个时候学校校长宣布:“两个星期后进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校长话音刚落,全校立刻沸腾起来,这可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呀。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学校各个班级都进入了运动会的准备工作。每到下课,操场上运动的同学多起来了,声音大起来了,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跳远。只有我们班锻炼的同学最少,因为没有蒙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正确指导,虽然代班主任也叫我们出去锻炼,可是大家把她的话当成耳旁风,全班就像一盘散沙。有同学还说:“这么大热天,出去锻炼不怕中暑呀!”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转眼就到了运动会的前两天,代班主任写了几个人的名字在参赛名单上,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这让我非常失望,可我依然期盼运动会。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篇2
__月21日,我们期盼已久的校运动会在学校田径场上进行,这次运动会的项目有跳高、跳远、100米赛跑等。因为我在五年级组运动员选拔中出了一点小意外,所以我这“老将”丢了运动员资格,我只好当“啦啦队员”的角色。
大家早早来到学校,跃跃欲试。
比赛开始了,大家各就各位,整个活动井然有序。可是天公不作美,“嘀嗒嘀嗒”偏偏在这时下起了小雨,好像跟我们开玩笑似的,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大家的激情。一会儿,赛场上活跃起来,有的忙碌、有的紧张、有的伸腿弯腰作准备……。“现在进行的项目是100米跑,肖明第一道……”广播里传出喊话声。我的反应比肖明更快,多么希望他能拿下这个冠***,我与肖明合计以后,他作了一个“快离弦的箭”一样的动作。裁判一***令下,肖明一马当先,我们都为他加油,为他喝彩。虽然他有些体力不支,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往前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全班同学都为他高兴。我赶紧迎上前去帮他放松一下大腿,给他补充点体力。
“现在广播跳高的成绩……”广播里传出。
最后,是有竞争力的4X100米接力。我们班参加的运动员有周书孟、谭麒、肖明、戴峥,分别是一、二、三、四棒。因为前三棒跑得有点慢,眼看排到了第三位。大家既紧张,又有些失望。此时,只见戴峥接过棒后箭步如飞,一下子就超过了其他几道的运动员,跑到了最前面,而且越跑越快,就像一个“飞人”。大家都为之一振,加油的声音真是“一浪高过一浪”,戴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冲过了终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运动员出力,“啦啦队员”助威,运动会不仅是个人力量的展示,更是集体力量的体现。现在想想,我国这么多世界冠***的诞生,不仅仅只有冠***的努力,更展现了中国力量的强大。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篇3
10月17日,天高气爽,阳光融融,十月的金秋迎来了全校师生盼望已久的秋季运动会的召开。
同学们兴高采烈,精神焕发。踏着“阳光地毯”,和着《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陆续进入会场。会场内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各班都举着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的牌子。运动员们也在活动身体,有助于比赛开始后更好地发挥。
运动会正式开始了,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跳高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只见选手们一个个身轻如燕,助跑、起跳、跨跃,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轻松便越过了横杆。那一瞬间,他们的身体在蓝蓝的天空映照下、在金色的光芒笼罩中,如青龙过海,那矫健的身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象。跳高比赛结束了,喜讯也传来了,我们班的陈立昂同学在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
最精彩的是田径赛,那看着才有意思。一阵又一阵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看,我们班的女中豪杰崔尚洁出场了,她刚一出场就喝彩声、加油声呼声一片。只听到“砰——”的一声***响了,崔尚洁如猛虎下山一样,蹭的一下就蹿出去了,像旋风一样,跑到最前面,很快,她与邻班的一名同学不相上下了,“加油、加油”的喊声在我们班叫得更响了,同学们的脸因为太激动而涨得通红,像一个个红苹果。崔尚洁听到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更加激发了胜利的信心,她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第一,我们班是第一喽”,欢快的声音响彻在运动场上空,同学们都跳了起来,扑向崔尚杰,而崔尚杰那一张汗津津的脸仿佛是一朵娇嫩的花儿盛开在我们中间。
跳绳比赛也成为了焦点,那绳子如天空灿烂的彩虹,而运动员则是天上的仙女,挥舞着彩带,一起嬉戏;又像一群群的小麻雀,上下翻飞,跳动不停。
铅球、接力赛、跳远比赛,也精彩非凡。无论什么项目,运动员们都尽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拼出了好成绩,为班级争光添彩,又在比赛中找到了真挚的友谊,得到了欢乐。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篇4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篇5
电子面板上的日历又新翻了一页,又是久违的中秋节。和哥哥坐在飞船控制室中,给远在天边的父母打去电话,这感觉熟悉又陌生。哥哥朝我会心一笑,勾起了我过往的回忆……
那是2119年的中秋节,尽管人类的居所已遍布到星系各处,古老的传统始终未被打破。学校已经放假,同学们也各奔东西回到家中。而我的父母则在星系之外执行任务,几年来,我和哥哥都未曾等到父母回家。
我盘坐在船头,看群星闪烁,尽管身处茫茫宇宙,它们却一点都不孤独,我叹了口气。哥哥走来轻声说:“我们去地球看看吧,看看月亮。”他眼中依旧平静如水,我却早已迫不及待的起身,调出了控制面板,开始向地球进发。
地上一片寂静与荒凉,原来这就是地球,我失望地摇摇头。人类的战争和过度开发,终是让地球逝去了,如儿弑母般残忍。
抬头,便是那轮明月。即便地球已不复往昔生机,它也依旧将光芒从太阳手中撒给大地。月光有些清冷,但更多的是一缕化不开的哀伤。哥哥吟起一首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突然想起了儿时父母带我们在星系中旅行,故乡只是飞船。原来这是诗中思念的故乡,更多的应是指那远方的亲人。
眼角不觉淌出泪来,看向哥哥,他早已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他是自小喜怒都不形于色的人,而在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上,他与我都无法抑制。
飞船上走下两人,是父母的全息影像。在我早已冻僵的心中,传来丝丝暖意:父母曾说要来与我们团聚,虽然是以这种方式,却未曾失约。
母亲拭去我们的泪水,一家人坐在干涸的土地上,父亲讲起了中秋的故事。虽早已耳熟能详,但此时,我却更能体会到故事中“团圆”一词的含义。沐浴在月光中,我感到的是欣喜、感动和幸福……
“看,父母正朝我们挥手!”哥哥叫醒了我。我兴奋地和父母谈起了学校生活、谈课外的工作、谈2119年那中秋之夜的意外团聚。
地球之上,明月仍在闪耀;星系之中,游子却已不再孤独。漫漫太空中,一艘飞船灯火通明,让人有种家的感觉,一种团圆的感觉。
团圆的意味,其实很简单。能和家人聊聊天,一起回忆往事,这种幸福,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期盼的团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日记中秋所见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