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新研究称LK-99不是超导体
8月8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对LK-99的超导性进行了否定。他们认为,LK-99所表现出的是铁磁性半悬浮现象,并非超导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北大研究称LK-99不是超导体,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大研究称LK-99不是超导体
近几日,预印本网站arXiv上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层出不穷,各团队对于LK-99材料的复现实验结果仍在不断公布中。
8月8日,来自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提交的论文显示,其团队合成的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超导性。
该团队成功合成了类似LK-99的多晶陶瓷样品,主要成分与韩国团队的报告一致,且在一些小片状碎片中,成功观测到了“半悬浮”。
此外,通过对呈现出上述现象的小片样品以及未表现出上述现象的大块样品进行磁化测量,该团队发现,样品普遍含有弱而明确的软铁磁成分,足以解释在垂直磁场中观察到的半悬浮现象。
“我们的测量没有显示样品存在迈斯纳效应或零电阻,故我们认为样品没有表现出超导性。”该团队表示。
同日,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论文也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公开。论文同样显示,团队合成的样品在室温下既无抗磁性也无零电阻,没有任何超导性迹象。
美国马里兰大学凝聚态物质理论中心CMTC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转发了上述两篇论文,并发推文表示:“带着巨大的悲伤,我们现在认为游戏已经结束了。LK-99不是超导体,即使在室温下(或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也不是。而是一种电阻非常高的劣质材料。就这样,没有必要与真相争执,数据已经说话了。”
马里兰大学全称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是马里兰大学系统下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
随着北京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多个团队的实验结果公布,长期跟进室温超导的博主Alex Kaplan等人认为,有关LK-99的结果已基本落定,即它不是室温超导体。
但一位研究量子热力学、有机电子学的知乎答主“洗芝溪”针对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论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北大的这篇论文完成度还很低,很多数据和***片都没有完善,预计后续会对原文进行修改或者上线新的论文。
另外,他认为论文中提到的弱铁磁有些牵强,“哪有磁化率那么小的铁磁,磁场加到3T了都不饱和?”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复现实验,虽然实验结果存在差异,但均未证实LK-99为室温超导体。
什么是超导和常温超导?
超导是指在特定的低温条件下,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下降到零,这使得电流可以在没有任何电阻的情况下无限期地在材料中流动。超导现象最初是在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康斯坦丁·奥内斯发现的,当时他正在研究在接近绝对零度温度下的汞的电阻。
而常温超导,则是指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温度条件下也能实现超导现象的材料或系统。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在物理学界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如果实现了常温超导,我们将能够利用超导现象在众多领域中进行无损耗的能量传输,这在理论上将极大地提高能源的传输和使用效率。
常温超导的重要性和应用
常温超导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能源传输方面,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成无损耗的电力线路,大大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医疗设备方面,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高效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提高医疗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此外,超导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科学仪器,如粒子加速器和量子计算机等。
常温超导是什么材料?
超导体是一种能够在低温下失去电阻的材料。长期以来,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一直停留在低温范围,这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材料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这些材料被称为常温超导体。
常温超导体与传统的超导体不同,它们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电力传输、磁悬浮等。
研究常温超导材料的意义
1、应用:常温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高效、更节能的电力设备,比如高速列车、风力发电机、磁悬浮列车等。此外,常温超导材料也可以应用于能源储存和输送领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基础研究:研究常温超导材料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探索新的材料结构和物理机制,这有助于推动基础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比如费米液体和铜氧平面等。
3、环保:常温超导材料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