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2023)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1
乌骓马一声长嘶,似闪电划破黑暗的时空。身后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乌江。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虚空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没有千***万马,没有呐喊嘶杀,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残塔……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号令三千铁甲的征战,但此刻,你已无力再拔心头的那缕悲伤。
那些因你在鸿门宴中释了刘邦而唾你为“妇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烟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声巨吼,扛起天下苍生凄楚目光的胆量;你披甲上阵,任铁蹄踏遍关山万里的勇猛;长城内外,你挥臂奋斫,在刀光剑影中划出一道血色风景时的豪气万丈。
你是英雄!你不懂得诡计阴谋未必只是小人伎俩,败为贼寇胜为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会知道,猥琐小亭长也会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的霸王,你是个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战场上,没有道义,只有伎俩!在万骑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痴想飞过沧海的蝴蝶,顷刻间,跌落在大海,腐烂或永恒。
在四面楚歌中,那个在主帐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颤抖。只一瞬,一道银光划过。血如纱一般,杜撰在绝望的空气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来报你的满腔柔情。而你仍不醒悟么?霸王!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万丈。宝马凄凄长鸣,泻你一世悲凉。你的一生中只有这两个知己啊,我的霸王!
江水汩汩,唤你回寂寞的岸边。你拔出长剑,最后一丝亮抖抖过楚歌飘扬的夜空。在西边的天空,一颗明星渐渐坠落,分解,崩溃,直至灰飞烟灭……
霸王,你的出现正如昙花一现,可昙花的美却无法使人忘却,即使只有一瞬间。所以我们忘不了那个拔山的勇士,那个原谅仇敌的君子,那个火烧阿房宫的英雄。
江水悠悠,易安居士临江悼念,凭谁干杯?江水涛涛,千古文人抚剑长叹,泫然泪下!忘不了,忘不了,那么沉重,那么凄凉,让后人评述,让后人哀伤。我永远的西楚霸王!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2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亦为*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悲剧。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3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亦为*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杯具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杯具,不仅仅是历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杯具。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忙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能够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杯具。
项羽的性格杯具还表此刻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最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能够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杯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4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5
鸿门宴之时,众多实权派并立。
刘邦、项羽但是是其中之一罢了。在众多实权派眼中,如果刘邦敢挑战项羽的霸主地位,那项羽杀刘邦,只能怨他自不量力、活该。
但是如果刘邦对项羽俯首称臣,项羽只因猜忌刘邦就杀刘邦。在众多实权派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项羽固然能够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但刘邦的***队呢?项羽却显然不可能立刻消灭。众多诸侯的实力,他显然了无法消除。
项羽不杀刘邦,那他当时已是无人能挑战的霸主地位。如果他杀了刘邦,众多实权派必然立刻人人自危。项羽霸主的地位必然立刻就会丧失。
项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再利用霸主地位去谋求自己最大***治利益。就好象庞统劝刘备杀刘璋,程昱等人劝曹操杀刘备,刘备与曹操都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治利益决定的。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说杀刘邦,也是基于***治利益。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什么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为什么***在北代成功后,不敢杀冯、李、阎任何一个人,情景大约也是如此吧!
项羽不杀刘邦,却被人们人们却说项羽妇人之仁,项羽真的会有妇人之仁吗?最初会稽都尉想造秦始皇的反。感觉势单力孤于是就找项氏叔侄做帮手。项氏叔侄想当老大,于是项羽就拿刀把都尉杀了。有人不服,于是项羽拿刀一口气杀了好几十个,直到没有敢表示不服。项羽才住手。(这但是合作伙伴)
之后率兵攻打彭城。攻破城后,下令屠城。当时的人都说,项羽打仗从来都是这样貌的。太野蛮太残忍了。
再之后项羽给宋义当副手。项羽不满意宋义的指挥,于是拿刀就把宋义给杀了。从此他成楚国最高的***事长官。(这但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再之后项羽大败秦***,俘虏了二十万秦***。感觉这些秦兵留下来实是祸害。于是一黑夜把他们全活埋了。
再之后有人说项羽没有一点***治头脑,但是是沐猴而冠罢了。于是项羽把他扔到锅里煮了。
再之后,项羽感觉义帝对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派人杀了他。
这种人如果都称得上妇人之仁,那杀人不眨眼该是什么样貌!项羽绝对是一个举手不留情的人。
他为什么不杀刘邦,时也、势也!是迫于时势。这种时势,刘邦、张良都看得清清楚楚。否则?凭刘邦那种雄才,张良那种智谋之人,敢把自己的生*寄托于项羽这号人的测隐之心上。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6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为人忠诚。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但是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就应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样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但项羽这个杯具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亦为*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7
很久以前,西楚霸王项羽已经在我心中树立了英雄的形象,而当我学习了《鸿门宴》后,他那远去的顶天立地的背影仿佛更高大了。
他是一位英雄,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亦为*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他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凭着“挡我者*”的豪迈,手握长剑驰骋沙场,哪怕是在几千年后,我仍然感到他无人能及的英勇。面对四面楚歌,面对美人自刎在怀,面对兵荒马乱,他没有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而是怀着震惊天地的英雄本色,自刎乌江。几千年来,无数人为他的*而惋惜,但依我看来,他*得有尊严,那才是他的气概,他的本色,尽管生命之花枯萎了,但是花香永世留芳。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英雄,无论是生的那一刻,还是*的那一瞬,所以当他*的时候,便战胜了刘邦,也战胜了所有世俗的目光。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要无稽地将项羽与刘邦相比。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率真与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本把刘邦于兄弟般看待,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你拥有的是英雄气概与宝刀大马,但却难以战胜猥琐刘邦的丢诚弃信与忘恩负义。写到这里,我不禁仰天长叹,唉!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也不能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一位很工心计善于用将的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一位轰轰烈烈地活着,轰轰烈烈地*去的英雄。因为角色的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能相比。而那些一路盲目地贬项扬刘的人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请将所有对项羽的贬低与污辱带走吧。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位英雄,一位不朽的英雄。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8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 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
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 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9
生当作人杰,*亦为*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用寥寥数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想法。项羽啊,项羽,你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我想,或许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在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可以逃脱呢?有人说是因为项伯,他把***机泄露给刘邦,还处处维护刘邦;有人说是张良,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掩护刘邦撤退;还有人说是樊哙,他粗中有细,怒斥项羽,说服刘邦离开。但是,仅仅是这些就可以让刘邦轻易地离开项羽的万***之中吗?不,不可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项羽。
项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胸无城府、讲义气,相比起在鸿门宴上用阴谋诡计把刘邦杀*,他情愿和刘邦兵戎相见,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自大。当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远超一般人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很容易变得骄傲、自大。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他也没有跳出这一定势。他的这种“骄傲”往往会受到后世人的指责。他们凭什么指责项羽?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要收敛,一定要“谦虚”才对吗?项羽他是一个率直的人,他不屑于那么虚伪,而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对于项羽,我曾经想过很多如果。如果他肯听取范增的计谋;如果他肯接纳韩信;如果他肯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如果他肯渡过江东……所有的这些这些,哪怕只发生一个都足以改写历史。但现在我知道没有如果。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项羽。他忠于自己,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信念,所以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所以范增也不得不发出“竖子不得与谋”的感慨,最终被项羽气走了。忠于自己有错吗?这个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身处的地位。他作为一个君王,是权力的斗争中心。在其位,谋其***。在这样的斗争中,谋略与城府必不可少,猜忌与阴谋永远长存。相比起君王,项羽更适合成为一个侠客。一个醉意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无论怎样,事实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心中记住这样一位永垂不朽的人物。让他永远地活着,活在我们的心上。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篇10
成王败寇,这是人们历来所遵循(信奉)的“真理”。惟有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好像是个例外。这场战争最终是以项羽命断乌江而告终,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后人往往是不为刘邦喝彩而为项羽惋惜。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