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还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加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途径。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运算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爱玩、爱闹的天性也决定了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或者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运算过程中。
以“倍的认识”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并尽可能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四人小组,之后告诉大家:“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在得到大家的共同回应后,笔者分别邀请了三个距离较远的小组站了起来,要求大家来说一说,自己能够从三个小组中看到哪些信息
在学生指出“每个组有四个人”“一共有三个小组”“有三个四人小组”等相关信息后,笔者提出了“倍”的概念,并借助几个简单的倍数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兴趣。又如,笔者还会在课堂中组织“数字抱抱团”的游戏,如笔者先告诉大家:“同学们,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想请6个男生和8个女生到讲台上来,然后老师喊数字几,就几个学生抱在一起。”之后,笔者依次喊3、2、4,学生就会发现台上人数会变成4个3、6个2、3个4,这样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运算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关于“倍”的计算。所以,在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游戏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课堂运算的兴趣,以有效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二)从“算理”入手培养运算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实际上,理解算理是学生进行正确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只有透彻地理解算理,在解题的时候才会很顺利地进行,否则学生只会局限于单纯的数学计算中,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算理,揭示运算的规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平衡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和前提,而算法是算理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切实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以“运算定律”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基本的运算定律,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算理的讲解上,以期能够在揭示运算规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上课后,笔者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即:一个人在出门后,上午花费了56元,下午花费了40元,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在提出这一简单的问题后,笔者要求大家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56+40=96”。在这一基础上,笔者询问大家:“除了 56+40,大家觉得还有没有别的写法?上午和下午的数都是固定的,大家可以用上午+下午,那么可不可以用下午+上午?”在学生逐渐反应过来,并意识到两个数可以进行位置变化后,笔者随之告诉大家这就是加法交换率,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了这一运算定律,即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和不变。之后,笔者还会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问他们:如果将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可以方便简洁地表示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这时,学生之间会轻声地交流起来。之后,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创设了小数运算和减法运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交换律的理解。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同的方法带领学生了解了加法结合律。这样,笔者通过讲解数学算理的方式揭示了运算的规律,学生在理解之后,计算问题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从“训练”入手强化运算思维
运算思维是运算的基础,这意味着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并逐渐将思维习惯的训练常态化,从而强化学生的运算思维,促进学生各项数学能力的稳步提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强化学生的运算思维,同时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练习题的训练,使他们逐渐探索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如此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以“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力求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运算思维。因此,在学生了解到基本的小数乘法步骤后,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训练题分发给了学生,并要求大家在训练的过程中想一想运算的依据以及运算技巧,从而使学生带着思考和探索进行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将思维训练的'题型进行了分类,如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应用题等类型,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训练,学生不仅逐渐找到了运算的技巧,更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心算能力和运算感知度,进而有效促进了自身运算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运算训练,促使学生在重复训练的过程中深化对运算定理的认知,培养运算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从“习惯”入手巩固运算能力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这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非常有其必要性。良好运算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并在不断的训练中巩固提升运算能力。
以“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运算习惯,笔者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后,便着手引出了一些相关的分数乘法计算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对一些经典的题型进行了分析演示,如:一个人吃了四分之一块蛋糕,三个人吃了几块?
提出这一问题后,笔者要求学生想一想三个加数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列出了乘法算式,就得出了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如此,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结束后,通过思考加数的特点,从而巩固自身的运算能力。在借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后,笔者顺其自然地向学生展示了几个相似的分数乘法题型,并展开了一场小竞赛,也就是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的计算效率最高,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而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内心肯定会非常紧张,会认真仔细地审题,在书写的时候则尽可能地进行整洁书写,在算出答案后也会下意识地进行检验,确保答案的正确。如此,教师通过规定学生的运算时间,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从而为今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兴趣,促进他们理解运算的本质。同时,当代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其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下面,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存在问题】:
01学生的感知比较笼统
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感知比较笼统,在计算时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审题时不够仔细,如在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时,抄写题目不够认真,抄错数字,导致最终计算结果不准确。同时,许多学生存在有不良的书写习惯,如在写字时,龙飞凤舞,教师布置题目比较多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写在练习本上的数字是什么,导致计算的错误。
02知识之间相互干扰,缺乏系统性
在学生进入到更高年级之后,学习难度也将会不断增加,在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之后,学生将会接触到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学生在知识掌握不牢固时,可能会将加减乘除法混淆,尤其是混合运算中,忘记计算规律,或者是竖式计算中,各位与各位之间、十位与十位之间没有对齐,这样也容易造成计算错误。其次,知识缺乏系统性。数学运算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知识内容及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变化。学习时,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存在有一定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前面的知识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后期学习的难度也将会增大,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由于对前面学习的求最小公倍数知识掌握不牢固,通分时难以快速地找到公分母,计算难度加大。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基本算理掌握不佳,也容易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解决策略】:
01遵循学生感知规律,培养运算能力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其思维模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这也使得其感知笼统,在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不善于让自己的感知灵活地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这也在无形间增大了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难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感知规律,培养其运算能力,如在学生做题时,教师要求其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排除他们在运算时外界对其学习产生的干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02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培养运算能力
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时,也需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习惯主要包含有书写习惯、审题习惯和验算习惯等。首先是书写习惯,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在平时的板书中规范、工整的书写运算符号和数字,引导他们规范书写,保证作业本的干净整洁,不要随意地涂擦习题,改掉书写中存在的陋习。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做题时注意不能看到题目马上就开始计算,而是要先仔细审题,读清楚题目,理清楚计算的顺序,如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计算括号内,计算完括号内的式子后,再根据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运算,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还应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03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培养运算能力
算理是学生能否正确计算的核心所在,在刚刚接触运算知识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新奇有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运算枯燥无趣,一堆数字反复计算,毫无新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么算,但是其忽视了让学生理解采取教师所讲解运算方法进行计算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好算理教学就显得极为有必要,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做到真正的“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像同分母分数那样直接相加减,帮助他们理清楚加减之前进行通分的原因,并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讲清楚算理,能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各种计算方法的原因策略,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保驾护航。
04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受到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教师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实际上学生计算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提升其运算能力,笔者在教学时还尝试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将自己平时经常做错的题目记录在错题本上,进行归类和整理,使他们在学习时能够及时地反思自己为什么错,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才出错的。教师也可以定期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点评,分析其在应用错题集之后,运算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便更好地发挥错题集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运算知识,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运算学习内容,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的简介
(一)涵义
在《小学数学学习论》中运算能力的涵义是数学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在运算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进一步说,它是指面对需要计算的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运算方式、方法和运算律正确实施运算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特点
01运算能力具有综合性,表现在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02运算能力具有层次性,不同类型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03运算能力具有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运算形式(有口算、估算、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运算方法(有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一些简单的乘方运算);运算内容(涉及整数、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四则运算等)三方面。
从开始的基础训练到最后的综合训练,清晰地看到有梯度的思维训练。经过这样系统、灵活地思维训练,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走向深度,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