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精选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精选1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7~49页的内容。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前面的平面***形的基础上编写的,在这一单元主要分成四块: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及体积单位和容积。从直观形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借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整理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意义,表面积的计算,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单位进率等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其知识系统化。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通过学生联系生活事例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

这部分教材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概念、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为今后的圆柱体,圆锥体,甚至更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的确定:

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区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理解它们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教材编排特点: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可分两部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整理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过程。

5、本节课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使之系统化。理解提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6、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综合所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整体认识。在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1)、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想象能力、讨论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丰富对现实形体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总结能力。

(3)、初步学会用形体知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长方体、正方体复习整理的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从李老师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鲸鱼也要搬家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入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小金鱼住进新家,欲通过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中解决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让学生通过计算,区别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概念,物体的表面积、体积发生变化的规律。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有目的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我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亲自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

3、利用多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注重学法的直到。教给学生复习整理的方法。

4、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又层次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从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给学生复习整理的方法。

2、找出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联系实际,区别运用。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情引入:

从李老师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鲸鱼也要搬家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入手引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给学生不同的复习整理方法。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老师要搬新家了。你们替老师高兴吗?可李老师家的小金鱼和小乌龟有了意见。(播放课件,小金鱼和小乌龟的话),要想帮小金鱼和小乌龟做一个合适的家,我们要知道哪些知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问题,揭示课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探究新知。

通过以上复习,巩固了旧知识,使学生获得整体系统的认识,同时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回忆整理,实施教学目标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学生口答特征,教师适时板书,不完整的请同学补充完整。

(2)课件介绍其他两种整理方法。文字整理法和框架式整理法。阅读两种整理方法。

以后,我们在整理知识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那么给他们做一个家,我们还要知道什么知识?下面我们请设计师和我们一起给小金鱼和小乌龟设计家。

2、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要给小金鱼和小乌龟做一个家,我们还要知道些什么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来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并记录下来。一小组板演

(2)集体交流合作整理的成果,并将不完整的补充完整。

教师重点重复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板书课题。

展示其他的整理方法。并评一评哪个小组整理的最好,最完整。

(3)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小金鱼和小乌龟的家

看课件,男同学帮小金鱼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体积。女同学帮小乌龟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体积。

集体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以小组合作板演、抢答等形式,有效的调控以改善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深化练习

1、小法官

逐个出示五道判断题,一一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水箱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2)、如果制作的水箱是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

(3)、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横截面是面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根木料的体积是16立方厘米。

(4)、体积就是容积。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快乐ABC

相信大家做完了快乐ABC后,很快能帮它们做出一个合适的家。

1、如果做的鱼缸的长8分米,宽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最大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

A24B48C32

2、把一块长方体木头锯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比以前()

A减少了B增加了C不变

3、如果正方体鱼缸的棱长之和为36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A27B3C9D12

3、小金鱼回家了

如果在鱼缸中加入15升的水,水面的高度应是多少分米?

***计算,集体订正时一人说说是怎么想的。

4、小金鱼回到它的新家,发现水面上升0.4分米,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小金鱼占了多大的空间?

教师适时播放课件,***思考,如果不会的同桌可以商量。

集体订正,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解。

5、智力大比拼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2、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1)请你们说说这节课你们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问难。

(3)你认为谁在这节课表现的好呢?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是你知道了的,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或者是还不清楚的,要向其他人请教的。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4~7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第二册的认识***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习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习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教材编排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可分两部分,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要求学生用若干个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摆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长方体可以看作若干个体积单位组成的。再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文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和字母公式:V=abh。最后是指导运用公式,解答例1。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利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过渡得来的。通过让学生复习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都叫做棱长的知识,直接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同时讲解a3表示的意义。最后指导运用,解答例2。本课知识结构的编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是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意义。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通过反复操作,了解公式的来源,从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附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3.讲练结合。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学完长方体的体积,做完例1,可以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教学正方体的体积,做完例2以后再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再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旧引新,创设情境

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的习题是为本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

完成此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

2.有了体积单位,我们就可以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投影出示)

问:①这个长方体你能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②将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数一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用投影出示)

小结:把长方体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长方体,可以数出它的体积。

(二)、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问题,如果要生产电视机、电冰箱的包装箱,必须知道电视机、电冰箱的体积。如果要计量一池水的体积,还能切开数吗?“切开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办?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揭示课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探究新知。

(三)、操作想象,推导公式。

1.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具体的过程是:

师用投影出示长方体

(1)请同学们拿出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个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①每排摆了几个?②每层摆了几排?③摆了几层?④一共摆了多少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出示表格,如下

长方体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3)学生口答结果,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4)前面说过,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体积”代替“总个数”(教师在“总个数”下板书“体积”)

(5)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知道总个数?

2.教师出示长方体。

请同学们还用刚才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个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每排摆几个?每层摆了几排?摆了几层?一共摆了多少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

3.通过以上两次操作,想一想:①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与总个数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②如果每排摆6,每层摆4排,排5层,摆成的长方体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让学生口答,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也是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程。

(四)、依据规律,归纳公式。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①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宽、高)

②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总个数=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V=abh。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计算例1。学生***完成,教师巡视,通过计算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最后把例1填完整。

(五)、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反馈信息中去判断,通过练习及时反馈,进行矫正,有效的调控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下表,要求学生口算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体积(立方厘米)

①421

②432

③444

让学生口答后,提问:3号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何特点?这种长方体又叫什么?它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a”表示棱长,求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式应该是什么?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а与3相乘。写“а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а3

这样的教学是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完成例2,教师巡视,注意学生把“53”是否写正确,解答后集体订正。

(六)、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学生***完成,这道题是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教师出示火柴盒,计算出它的体积。

问:这个火柴盒没有数量该怎样计算?学生明确应量出它的长、宽、高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全课总结。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㈦作业。练习七的第5题。

附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体积长宽高

143112

243224

3645120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V=a·a·a

V=a3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形,因此有一定难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物体(有礼品盒、烟盒等)

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对,它们都是长方体。

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形。

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请学生根据提示来研究长方体的面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些面是什么***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能回答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同学们刚才合作的非常认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学生研究

挑学生反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那么,这些同学研究的对不对呢?

动画演示,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研究、反馈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同学给三条棱起名字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直观***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我们在作***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的方法。)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先同桌互说、然后挑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表示它们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

(三)、反馈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顾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说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例1以及练习六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学习例1,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索精神。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6、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一把剪刀。

教师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本课时依据现代认识科学理论及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创设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的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进行两次探究活动,设计三组层次训练”的教学步骤,通过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丰富的生活场景;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漂亮的礼品盒。)

教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

①前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②单独出示一个漂亮的礼品盒(出示***: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指出小红想做一个这样的纸盒,可她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这次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首先教师用课件示范,把一个长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开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放在桌上。(学生在剪的时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当学生都把展开的***放在桌上时,教师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字标明6个面。把标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指着黑板上两个展开***,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揭示课题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让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形,思考两个问题:

①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②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合作交流,掌握方法

这次探究活动的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二是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学生读题后,明确这道题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出示想的过程,提出要求:同桌合作、讨论,完成P26例1下面想的过程。

抽生汇报,并说说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同时,课件在长方体***中进行闪烁。

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把学生的'不同方法,特别是下面三种方法板书出来(课件出示)

①6×5+6×4+5×4+6×5+6×4+5×4

②6×5×2+6×4×2+5×4×2

③(6×5+6×4+5×4)×2

并试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算式的理由。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简便的解法。

4、引导总结,归纳学法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和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发现刚才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的,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归纳。

5、分层训练,巩固运用

第一层次——导练:(课件出示)练习六第1、2题,主要解决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的问题。

第二层次——议练:练习六第3题,P26“做一做”用两种方法计算,主要巩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自练:P28第4题,主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板书,全课总结

(出示板书并简单进行说明)教师结合本课时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学生回顾学习情况,质疑解疑,教师肯定学生优点,提出希望。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势,使静止的变为动态的,复杂的变为简单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显示了教学过程,启迪了学生思维。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进行两次探究活动,设计三组层次训练”的教学步骤,安排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又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享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6

活动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礼盒若干。

2、正方体、长方体平面***。

3、作业纸若干。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辨别长方体、正方体。

1、教师根据礼盒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请幼儿重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巩固。

三、让幼儿学会数。

1、出示摆好的长方体和长方体礼盒。

2、教师和幼儿共同数一数是几个。

3、重新摆好再让幼儿数(连续进行几次)。

四、让幼儿自己摆一摆,数一数。

五、出示平面***数一数。

1、教师幼儿共同数一数。

2、幼儿自己数一数。

六、学会记录。

1、让幼儿把自己所数的个数记录到作业纸上。

2、教师点评,共同数一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活动目标效果: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学会抽象的数和记录长方体和正方体个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体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小百科: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8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9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形与平面***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上的立体***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发现长、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教学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0

学习内容:

P58~5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我巩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活动,我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

3、通过活动,我具备了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统筹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我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独学检测

小组展示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果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呢?

(1)教室的'长、宽、高教室5个面的面积

(2)门的长、宽2个门的面积

(3)黑板的长、宽2个黑板的面积

(4)窗户的长、宽4个窗户的面积

2、为什么要调查这些数据?我们要粉刷的面积是哪些?

3、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要粉刷的面积。

4、到底要买多少涂料?怎样购买呢?

5、算一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涂料?花多少钱吗?

6、汇报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V=abh出示投影***: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形?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V=aaa或者V=a3

4.***解答例2。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分米3)

答:体积是125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2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

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

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3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形的识***。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如***)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像:(或抽拉投影***)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初步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建立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形,都有哪些***形呢?

二、新授

1.导入

教师出示教具,导入新课。

2.学习长方体的特征。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形。

3.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长方体,是长方体的指出它的长、宽、高。

2.判断题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有可能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3)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3.说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业:第23页第1、2、3题。

(2)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都是()形,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面积相等;()长度相等。

2.有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所有棱的棱长之和是()。

二、新授

教学正方体的特征

1.展示动画***像:

(1)将长方体的较长边缩短,使长、宽、高都相等。

(2)将长方体的较短边延长,使长、宽、高都相等。

2.观察学具正方体。

3.继续展示动画***像,进一步明确:

(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3)有8个顶点。

4.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填表。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2)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一个正方体每条棱长3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多少分米?

3.用一条长48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业:第23页4——10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 1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是六年制五年级小学教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体积计算问题的开始,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二维向三维的一次飞跃,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实践、观察、比析、综合、概括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形到认识立体***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为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计算长方体喝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首先运用设疑导入法引入新课;其次,运用实验探究法、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学知----在练习中用知,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让学生自始至终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理想的新课导入,能唤起学生的记忆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望,能诱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上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木块,问大家:“你们能算出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吗?想不想找到一个计算体积的方法?这节课请大家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由此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巩固深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点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师生一起进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把学生的具体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知识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做操作感知

先让学生用学具(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方木块)摆一摆,坐下面3个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实验1:每排摆4个方木块,摆3排,方木块的总数是()个。

实验2:摆这样的2层,公用方木块()个。

实验3:要摆成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格,应怎样摆?共要方块()个。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填入表中: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说课稿精选

学习

大学生组织鉴定评语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组织鉴定评语,内容包括组织考察鉴定评语,辅导员鉴定评语大学生,大学生班委鉴定评语100个字。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评语吧,评语的内容、格式、你所知道的评语是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大学

学习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通用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通用,内容包括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模板,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评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考后试卷分析,都有助于教师在接下去教学的方向。下面是整理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通用12篇),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大规模全员核酸工作总结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规模全员核酸工作总结精选,内容包括全员大核酸工作总结,召开全员核酸总结会议,全员核酸工作安排讲话。参与核酸检测既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一定积极配合,听从指挥。以下

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公式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课例。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

杨柳之子于归(诗经体)介绍

阅读(28)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杨柳」之子于归(诗经体)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精选,内容包括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总结,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简报,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改进措施。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学习

提升教学质量大讨论发言稿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提升教学质量大讨论发言稿精选,内容包括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发言稿,教学质量提升座谈会发言稿,质量大讨论个人发言稿。衡量标准是教学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下面是整理的提升教学质量大讨论发言稿(精选24篇),

学习

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精选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精选,内容包括机构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简报。有较强方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点之一。在开展工作前,领导会根据提交上来的工作方案整合选出最优方案,相信大

学习

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精选,内容包括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模板,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表,期末试卷质量评价报告。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精选11篇)

学习

工程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精选,内容包括工程质量管理心得体会800字,工程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工厂质量反思心得体会。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

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反思,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

学习

大规模核酸采样方案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规模核酸采样方案精选,内容包括大规模核酸采样操作标准流程,大规模核酸采样,大规模核酸采样组织架构。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你知道什么样的

学习

国庆节宣传简报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宣传简报精选,内容包括国庆节活动主题简报,国庆节宣传活动方案,国庆节广播宣传简报。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简报的场合越来越多,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

学习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后勤管理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小学安全后勤工作总结,小学门卫后勤工作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颇丰,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

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公式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课例。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

有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内容包括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部编,西安市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科学的试卷分析,对于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

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内容包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安排,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新学期的到来,意味着老师要写新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作用在于能帮助老师及时跟近教学内容,

学习

推荐怎样学好数学作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怎样学好数学作文,内容包括怎样学好数学作文300字,小学生数学作文10篇,数学作文10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

学习

我的数学老师作文通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数学老师作文通用,内容包括我的数学老师400字作文5篇,我的数学老师作文300字优秀10篇,我的数学老师作文通用。我的数学老师作文1我有一个敬业的数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胖胖的,戴着黑色眼镜。

学习

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内容包括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苏教版。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那么如何输出一

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精选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精选,内容包括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表,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试卷,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真题。什么是复习计划为了应对考试、升学和就业等决定人的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前期所学所做的事

学习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内容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生就业怎么样,女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985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数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