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绝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4.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5.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2.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张大千名画《江山万里***》拍出8300万元价格
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6930万元
徐扬《南巡纪道***》1980万元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和书画有关的文章,看看围绕这幅甚称绝品的画,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写作风格: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作品的倾向性。在处理人物命运的时候又往往对“好人”作悲剧性处理,这是因为“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崇高感,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三、整体阅读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清读音障碍。
2.分角色朗读
3.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故事的开端:相识知己,慷慨买画
故事的发展:推荐古画,离奇失踪(牺牲)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赎画知画,无偿转赠
参考:
故事的开端: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故事的发展: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在京城被杀。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作业
积累并抄写生字词。
《绝品》教学设计2
【课前准备】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十课,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初步扫除文字读障碍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在特定时代环境下认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
课前印发关于中华******、字画装裱的相关知识,作者的绝字头小说两篇《绝印》《绝方》初步了解谈歌的绝字头小说特色。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
2、理解小说 “绝品”的多重含义。
3、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4、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塑造人物的多重方法
2、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2、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文本内含,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预习,让学生回味预习中的思考。
学生听读,理清小说人物身份,主要活动、人物置身于其中的典型环境,
就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赏析课文
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发现了那些“绝品”?
明确:
①物质方面,唐代古画是绝品
②精神方面,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个人友谊是绝品
③他们二人在保护国宝方面体现的爱国义举,民族道义是绝品。
④装裱技术方面,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板书: 绝品 唐代古画 、友谊、爱国义举,民族道义
2、提问:文中的一些小的细节都可看出作者巧妙精心的设计。例如“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样子容貌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与小说下文中的那些细节相呼应?
明确:一方面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与下文中常先生的******人的身份相呼应,另一方面与下文向刘三爷介绍交代古画的情节相呼应。
3、提问:刘三爷与常先生的友谊可以用哪两“善”来概括?彼此间的“信”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教师范读第五段)两人的友谊是萍水相逢,的君子之交。一个善饮,一个善谈。彼此间的信表现在“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板书:小信
4、提问:马氏在小说中的的第一次出现有什么表现?你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性格?
明确: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到这里,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起到烘托作用的人物就出场了,那就是马氏的出现。“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皆货真价实。如此几回,马氏也就不再疑。”从马氏的这些表现来看,他对常先生不放心,私下里请人对刘三爷收藏来的画请行家进行了鉴定,“皆货真价实” 五个字即是对画品的鉴定又是对常先生诚信的认可。由此可见马氏是一个遇事多疑,颇有心计,喜欢计较的人。
板书:马氏 多疑 有心计(烘托作用的人物)
5、提问:小说中是如何评述那幅唐代古画的?是如何侧面描写它的价值的?常先生对刘三爷作怎样的嘱咐?
明确:作者运用简单的话语“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交代了画的价值。 侧面描写是通过常先生的动作描写与对画的包装细节描写来展现的。“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打开,那纸已泛深黄。但托裱一新。”
常先生的嘱咐意味深长。
其一,“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这一嘱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二,“三爷啊,关于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信任与被迫离别的无奈尽在不言之中。此画的价值如何又给读者设下了一重悬念。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板书:无价之宝---唐代古画 (侧面描写)
小结:在这一部分中,应检查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小说中刻画描写人物方法的认识。学习这篇小说缜密行文环环紧扣的艺术特点。
三、作业
1、学写探究性的短文《品析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义》
2、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一种观察感受。
附:板书设计
唐代古画 友谊
绝品
爱国义举 民族道义
绝 品 谈歌
人物:
马氏 多疑 有心计(烘托作用的人物)
第二课时
一、课文探究
请同学们把第一部分(小说开端部分)的课文内容概括复述一遍。重点回忆常先生、刘三爷、马氏在这一部分中的表现,进一步体会他们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一)师生共同探究小说发展部分的内容。
1、常先生遭受怎样的变故?刘三爷与马氏对此各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在这里分别刻画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变故是:“ 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已查封,常先生也不在店里。”
三爷表现:
①“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
②“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③“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即使常先生知此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不可怪他。’”
性格特点:这些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刘三爷对常先生的遭遇感到震惊,陷入沉思。对常先生的人格深信不疑,绝不允许有人亵渎诋毁常先生。尽管面临着行家的鉴定有被骗的可能,他依然对常先生充满理解与信任。
马氏的表现,在这里被刻画得异常鲜明形象。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如:
①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家,鉴定那幅画。
②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性格特点:作为家庭中的女主人,对巨资收藏始终心存疑虑,维护家庭利益也是无可厚非,当得知古画为不值钱的揭品时,她先前的疑虑似乎得到了印证,被骗的痛苦转为刻骨的仇恨便心疼地大骂。足见其精明泼辣的一面,更好的衬托出刘三爷的憨厚老实,对常先生信任的坚定不移。
板书: 马氏 精明泼辣
刘三爷 憨厚老实
2、小说中插入行家鉴定古画在结构与内容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他与前文常先生对画的评价相呼应(无价之宝),在后文又与王商人的鉴定相对照(宝中之宝)。
在内容上,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也便于物情感态度随情节发展而自然转换。以马氏的多变,衬托刘三爷的坚定信义。
板书:刘三爷 坚定信义
3、常先生冬夜造访,如一幕***的话剧,空间集中于一室之中,人物较少,且具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大家分析一下这里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呢?
明确:冲突一,对马氏而言,常先生的到来如若骗子上门,怒从中生,分外眼红。这一反面衬托,更好的衬托了刘三爷的大度、雅量,对彼此间的信义坚定不移。
冲突二,常先生冒险来访与被官府缉拿之间的矛盾,可见他真是彼此间的友情置生死于度外。也是对刘三爷毫不怀疑彼此间情谊的肯定,这一正面衬托更加有力。
冲突三,似戏剧的尾声暗示出常先生的***大义,与黑暗社会的矛盾,捐躯赴国难。把私人间的友情上升到***大义的一面,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突出了文章主旨。
板书:常先生 捐躯赴国难
刘三爷 大度、雅量
4、刘三爷彻夜赏字画“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仿佛影视片中的特写镜头一般,经典凝练震撼人心,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情境的?
明确:这一节中“独”字甚妙,若伯牙失去钟子期,为知音亡去而悲,睹物思人,借画回忆历历往事,彻夜难眠悲从中生,足见其对于常先生之谊的眷念。
(二)师生共同探究小说高潮部分的内容。
1、在战祸迭起的社会环境中,刘三爷家中发生了哪些变故?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
明确:①后来***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②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③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
这里是小说中的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简要交代刘先生的家庭变故,为下文突出刘三爷的义举――为护国宝而捐画作铺垫。
2、马氏为什么要卖字画?这样写有何深意?
明确: “家中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
这样写的深意是从家庭背景方面衬托刘三爷为王商人无尝捐画的义举。
3、王商人为何说那幅画是宝中之宝?刘三爷为何愿意把画赠与王商人,你怎样评价这一义举?
明确:
宝中之宝: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印证了常先生品格的光明磊落。)
赠画原因:“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既点明了画的价值,有说明刘三爷是位重信义守诺言的豪侠之士,爱国之士,他重义轻财,护卫民族文化瑰宝,令人敬仰可歌可泣。)
板书:常先生 忠义可信
刘三爷 重信义守诺言 重义轻财 爱国
4、小说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以雪景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以无声胜有声,借满天大雪巧妙的烘托了小说主人公的义满乾坤,义薄云天的高大人物形象。
板书:刘三爷 义满乾坤、义薄云天
二、小结
《绝品》一文是作者“绝”字头小说系列中重要的一篇,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小说构思巧妙,结构环环紧扣,颇有明清小说的遗风,作者由始至终在对比衬托中把主要人物写得鲜明形象。对马氏这一衬托人物作者的笔墨尤为精到,以其泼辣精明的表现成就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又通过常先生的活动变化,王商人的鉴赏品评把刘三爷的民族大义创造出来。为更好地体会谈歌小说的艺术特色,建议大家能够阅读他的其他数篇“绝”字头小说。
三、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各题。尤其是第二题。
2、为更好地了解有识之士那一历史时期对文物的保护情况,可以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补充讲解读者上的文章《1938年的较量》
板书: 马氏 精明泼辣
常先生 捐躯赴国难 忠义可信
刘三爷 憨厚老实 坚定信义 大度、雅量
重信义守诺言 重义轻财 爱国义满乾坤 义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