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摄影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摄影史》读后感 1
自从手机有了拍照功能之后,影像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由先前的朋友圈美***的爆红,到现在短视频的霸主地位的不可动摇,人们对拍摄这个活动总是爱不释手。不管是短视频也好,拍美***也罢,都离不开摄影。
在日常生活中,一朵花、一碟美食、一道风景、一个倩影,都是我拍照的对象。对于照相机(手机的拍照),觉得这种存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存在一样的了,是这样的`存在。那么读一读《世界摄影史》,却可以召唤起“原来这个不是自然之物”的小感叹。
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小孔成像这种光学现象。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中就已经记载小孔成像。不过,摄影技术在西方的进展更快。随着对暗箱、捕捉永久性影像、“阳光摄影术”等工具、技术、材料不断的探索,人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好奇之心,促使摄影技术发展起来。直到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了他的发明:“达盖尔铜版摄影术”,这一年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之年。
摄影出现之初,曾有画家惊呼“绘画从此死了”,许是同类相斥的缘故,不免有点不可共存的意味。的确,摄影和绘画有相同之处,就是能保留视觉形象的作用。虽然,有画家排斥摄影,但也不乏一些对新事物抱着接纳甚至喜欢的画家。大画家安格尔虽然一面在参与上书禁止摄影,一面却悄悄地使用照片作为绘画的素材。他的绘画作品就充满了摄影感,十分逼真。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心态更为开放,他曾“不无惋惜地公开表示摄影术的出现对于他来说是太晚了点,因此没有能够充分享受摄影的好处”。现在,对画家来说,参照照片来绘画,已经是一件平常的事了。它的确带来了方便,所以习惯于照片之后,我们不妨大胆参考照片,但不被照片束缚。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画意摄影,它因追求绘画的感觉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因此受限,视野越来越小,导致最终走向没落。也受益于这样的曲折道路,摄影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展开了新的一面,用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对世界的思考。所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自然有它的发展历程,从萌发到***,走过的路总是曲折的,我们不知道它能走到哪一步,但一步一步地去做,最终达到***。
如果摄影单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归没有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法国***府是最早认识到摄影的实用功能,把它作为一种记录文化遗址与展开文化调查的利器。如马维尔通过他的独特摄影方式,为巴黎市***府保留了比较完整的视觉文献资料。因为摄影术有着精确性描述的能力,这为城市社会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线索。这又是绘画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世界摄影史》读后感 2
对于担任《世界摄影史》课程的我来说,读史是我的工作,就像伟大的“人情味”摄影师爱德华斯泰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读史的过程,就是不断反省不断鞭策的过程,更是获得创作源泉的过程。
当人类看到第一片树叶留下的银影,终于认识到我们是可以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摄影术是19世纪人类重大的发明之一。摄影术不仅使人的视觉得以延伸,同时它使瞬间成为永恒,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们想让时间停止不再流逝的愿望。在摄影术诞生至今,发展迅猛,它的发展主包括感光材料的发展和照相机的发展,派生出电影、电视、数码摄影等。通过现代传媒,使世界文明逐渐进入到一个“读***时代”。***像文化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继***腾时代、文字时代之后的第三个时代。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那些经年历练所创造出来的奇迹是多么的幸运。安塞尔亚当斯会在脑子里预想照片的最终效果,然后才是如何实现它,于是有了“区域曝光法”;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相信“前一万张照片永远是最差的”;马特哈迪认为摄影的精髓之一在于发现,之二在于表现,“万物之中皆有美,能否发现和表现这些美是拍照和摄影的区别”。
好照片能让自己说话,不需要文字帮忙。不要要求轻而易举就能出好做片,至于最终目标是数量还是质量,这是个问题。
当然,值得思考的还有很多,例如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完善的数码时代,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数码改变着,拍摄不错的'照片变得非常的简单,而后期的PS处理也是十分方便的,***片获得了更多的可扩展性,让越来越多的拍摄者无需考虑就可以随意进行拍摄。那么如何在数码时代保有摄影师的地位变成了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也许对于摄影史的认知可以是盲从的数码拍摄大***冷静几分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世界摄影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