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的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美术概论的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概论的心得 1
美术设计概论是本学期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课,它给我带来了不同以往的上课体验,让我对美、艺术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下面我将谈一谈我的上课感受和心得体会。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认为,欣赏和谈论美、美术作品、画家流派什么的离我很远,很虚幻,也毫无用处。虽然我高中时为了准备高考的基本能力考试,也上了三年美术课,老老实实地背了很多美术鉴赏知识,现在对着一些名画,也能说上几句,但从心里来说,我并不觉得美是必须的,对那些美术作品,我也只是觉得好看而已,没有强烈的感受。
我的思维更理性一些,比起不稳定、会变的、因人而异的感受与体会,如何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及如何改造与利用等,则更对我的兴致。这也许就是我最终成为了工科生的原因吧。选这门课,起初的原因一方面是听说老师讲课很有趣,作业也轻松,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了解一下搞美术的人是怎么看待生活,创作时是怎么想的。没想到,上了课我才发现,我学到的远比我想象的多。
首先,我明白了美的概念很宽泛,不仅种类多,也因个人的感受而异。审美的对象有很多种,一种是来自客观世界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得到愉悦。比如,人们看到鲜花怒放,闻到沁脾芳香,就觉得花儿美;人们听到音乐动人心弦,就觉得音乐美;人们尝到菜肴风味绝佳,就觉得菜肴美。这些都是经过感官体验、引起愉悦感之后,才激发了人们心中“美”的意识。另一种是来自精神世界的,虽然触不可及,但却存在于人们的感受中,一样能带给人美的体验。比如温柔的梦境,比如年轻人积极活泼的气质和精神。同时,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审美对象也有不同的感受。同看《格尔尼卡》,有的人觉得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十分荒诞;有的人则看到了悲剧景象,觉得压抑;有的人则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愤怒,感叹绘画技巧高超。因此,学过这门课之后,对自己不能体会到的`美感,我也能够学着包容,尊重别人审美的权利,并且相信,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第二,我懂得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老师在课上展示过一张同学拍的照片,场景就是***书馆某处。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地方,可是换了个角度,照片就变成了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构***也就变得利落、简洁;去掉了颜色,深浅不同的灰度就显示了光线的强弱,清晰的纹理更是体现了质感,让整张照片变得有趣起来。这是完全来自于身边的,拍摄者既没有高级的相机,也没有特别多的拍摄技巧,但就是一点点细心的发现,创造了一种特别的美。后来,我去了常去的中心湖,才发现原来傍晚的天空有那么多色彩,深蓝、浅蓝、月白;橘红、玫红、暮紫。熟悉的地方一样有风景,关键是要有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心。
第三,我懂得了要打破常规,多多创造。比如沃霍尔那组不同颜色的梦露绘画就非常有趣。正是因为对于人像,一般画家都或记实或写意,而沃霍尔则用了近似恶搞的形式给出了他对梦露的理解:梦露不应该只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她也可以有灰色的头发红色的脸,但无论如何,她都是能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后来,有同学仿照这个,给出了老师照片的彩色版,老师也放了出来(老师真是好涵养,必须赞一个),但我却觉得处理地不够细致,也有东施效颦之嫌,不过这种打破常规的意识,还是要学习的。另一个同学则是将食堂的剩饭拍了照片,处理后与自己的照片相组合,视觉冲击挺大,也让人体会到要节约粮食的意思。据说这也是不同的组合试了多次的结果。看来,创造也是在多次尝试、不断失败和永不满足中产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并且要努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创造,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辛苦授课,谢谢。我认为,除了知识以外,老师在工作之外的表现和态度更值得我学习。老师每次上课用的材料都是细心准备的,讲课也
是多用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从很多角度解释,让我们可以接受,很多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理论。老师与我们的互动也很积极,课上各种演示交流自不必说,微信和QQ也都能很方便地沟通,而且经常给我们发一些好文章,让我们受益良多。老师是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我也要学习这样的态度,积极地对待我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课程虽已结束,学习之旅未曾结束,今后,我还是要多多加油的!
美术概论的心得 2
买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民间美术概论》,一直被搁置,那天在教研活动时又提及此书,才想到了被我搁置在书架的这本书,回去后随手一翻,看到了第三章民间美术的艺术体系中的3.2色彩体系,讲到了民间工艺品大师喜爱采用纯度高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如木版年画中色彩愈鲜明愈好,多用鲜亮的颜色,如大红、桃红、绿、黄、紫等单色和间色,充分发挥色彩并置的效果,响亮、明艳、热烈。贴在墙上,四壁顿时亮堂起来,房间里充满着如火如萘,喜气洋洋的气氛,民间艺人还能巧妙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装饰效果。
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儿童的视野中,色彩几乎是全部世界。他们用色彩和世界对话,用色彩和世界交流。总体来讲,“红红绿绿,***个吉利”可谓是民间美术设色的整体观念。“***个吉利”是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导致的审美观念使然,吉利是合目的的,是善的,从而也是美的,也导致了色彩的主观性;“红红绿绿”是色彩的视觉观感,是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视觉心理反应,同时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民间美术色彩鲜艳、绚丽,大都体现平面的视觉效果,而这些色彩对比的特点,恰恰吻合儿童对色彩诉求的目的,结合学生的内心世界天真烂漫,及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是一片阳光照耀的圣地,所以让我想到了我们课本中的几节民间艺术的课,如四年级的《戏曲人物》和六年级的《有趣的脸谱》。让我感受到,我的色彩教学计划可以侧重于将中国民间美术的用色原理融入美术色彩的教学之中,在平面视觉效果中力求达到鲜艳、和谐。如净、旦、丑、末的造型及色彩,京剧脸谱在用色上的各具妙用,是对戏中人物性格的夸张等以及作为民族特色的脸谱在周围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等。让他们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有所学习并运用,潜移默化地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
再往下看,看到了民间美术的吉祥***案,例如人们出于对“兽中之王”老虎的崇拜,认为虎可以驱除一切恶兽,于是设计出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做成好看又实用的民间工艺品,如“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其中更有“虎头虎脑”、“虎虎生威”之意,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和期盼。这种民间美术作品广泛用于生活中,如:莲(连)年有鱼(余),枣(早)生桂(贵)子……还有采用比喻方式来表达的,如松鹤代表延年益寿,石榴代表多子多孙,荷花代表百年好合……这样的学习让我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深刻寓意,使他们在体会作品巧妙构思的同时,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地体会到: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 那种质朴、善良、勤劳、乐观的品格以及聪颖的智慧。由此可以使孩子们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使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浓烈的情感出自于心底而表达于形象。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深远。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和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对儿童进行民间美术的熏陶,使他们从小建立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并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看了这本书之后也让我自己在民间艺术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积淀了自我的美术修养,并且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进一步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