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术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音乐术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音乐术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音乐术语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中国古代音乐术语
五音、六律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
宫(1)商(2)角(3)徵(5)羽(6)
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
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例: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
十二律
古代乐律学名词,指古乐的十二调,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的称“律”,双数的称“吕”。故又称十二律为“律吕”。
宫调
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
八音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雅乐
“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
俗乐
“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廷中宴会也会用俗乐,称为“燕乐”。
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教坊司
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经首
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六幺
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又名《录要》《绿腰》。
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并序》)
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铮,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并序》)
桑林
传说中商汤时代的乐曲名。
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级的音乐。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通俗的歌曲。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