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月9日完成最后一门高考文化考试,这场“十年磨一剑”的工程却还未结束,诸多考生即将面对人生重要的选择之一——填报志愿、选择高校和专业。如何科学地填报志愿、合理地选择专业,是困扰着许多考生和家长的难题。
不少考生和家长会在高考之后才集中精力考虑院校和专业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就是“按分择校/专业”;而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考生会在考前花一些时间去搜集院校和专业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在正式着手填报志愿时,就能做到精准搜索、有的放矢。招生院校每年都会接受大量的考生咨询,在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上,我们始终强调避免盲目地选择高分或所谓热门的专业,而要立足个人兴趣和专业的实力。
学校为主,兼顾专业
一般说来,如果是未来发展目标十分确定、个人兴趣特长非常明显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可优先考虑专业,前提是对目标专业、对自身的认知都足够深入且明确。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海量的招生信息时,并不能对招生院校各个专业的实力和水平做出非常客观的判断;与此同时,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的考生,对于自身的认知也尚不成熟,所以恐怕还谈不上精准选择专业。相对而言,优先选择理想的高校同时兼顾专业,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型的高校和专业院校各有优势和长处,在平行志愿的前提下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可以综合考虑。
专业选择,淡看冷热
选择专业的时候是选择“最好的”还是“最喜欢的”?是报考就业范围广的热门专业,还是选择冷门但人才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专业好坏的评价标准又有哪些?
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的机构发布大学排名的榜单,国内也有专门针对中国大学各项数据如办学规模、教师绩效、新生质量、校友影响等的排名,综合类大学和专业类院校在这些数据上各有侧重,专业的排名也是如此。这些排名可以参考,但不可迷信,专业实力的评判是多维度的,与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相关的,除了榜单上显性的数据,还有许多隐性因素如学习氛围、机会创造等等。专业选择上首先可以关注的是目标院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功利一些来说,重点学科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水平,也意味着国家的扶持力度和行业发展前景;特色专业意味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底蕴。另一方面,新兴的招生专业或者看似冷门的专业也值得重视。新兴的专业往往是伴随社会人才需求而产生的,当某些传统行业的人才饱和的时候,有些新兴的行业或许正急缺人才。
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评价标准也并不一致,填报志愿时如果跟风选择“热门”专业会存在盲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对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下的冷门专业可能在几年之后变得炙手可热,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如果可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也许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实施的招生***策使冷热门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一是实行大类招生的专业越来越多,考生可以进校一两年之后再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二是学生入学后还有机会申请转专业,即使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在深入了解后发现不适宜继续就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能争取二次选择的机会。
了解自己,兴趣先行
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夯实学科基础,而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则相对薄弱,一些考生对自身了解不足、对目标院校和专业认识也不深,临到做选择的时候难免迷茫。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不少考生往往为了“不浪费分数”而优先选择高分专业、热门专业,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入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学中后,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旦遇挫,学业就难以为继。提前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在专业的选择和大学的学习上就能事半功倍。如果立志要在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可以考虑基础类的大学科,如果曾经考虑过要和自己的老师一样走上讲台的,也可以把报考师范类专业作为备选之一;如果一直对理科类学科感兴趣的,则可以先把范围集中在理工科类的专业上;如果注重海外交流的,则可以偏重查找不同专业国际交流或合作办学方面的信息。
在搜集院校、专业信息的时候,除了了解现成的招生信息,更要善于利用“活的”教学资源,许多院校不仅提供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提供教学视频、网上公开课、专题讲座等,通过这种互动和尝试,让考生可以提前体验大学课堂和专业所学内容,以此也可判断自己对相关专业是否感兴趣。
主动把握,科学填报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提前做好准备,机会来的时候才能及时抓住。事先对专业有所了解,兼顾个人兴趣、对于未来有初步规划,不被冗杂的信息绑架,到真正做决定的时候才能成竹在胸、从容不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人才多元化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本科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宽口径、重基础的今天,专业壁垒被打破、跨界发展成为可能,高考或许已经不再是所谓的人生分水岭;但在大学中学习的这段经历,还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毕竟十年寒窗,一份认真填写的志愿表才对得起这段努力奋斗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