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追求和谐人生的途径,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发展。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及心态。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题材的材料:
(1)先贤们对和谐生活的经典句子。
(2)现代人对和谐的理解及有启发性的经典句子。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追求和谐生活的途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绿色生活的含义。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孔子对“和”的解释
1.孔子“贵群重和”的思想。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二、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如何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绿色生活的含义是什么?
4.绿色消费包括哪些含义?
三、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保持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途径:
(1)遵守社会规则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
(2)不同的角色必须承担不同的责任、遵守不同的规则。
(3)法律、规章、道德、纪律等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协调作用。
(4)现阶段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
(1)竞争的目的在于达到目标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
(2)要在竞争中取胜,离不开合作。竞争必须遵守规则,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的原则是共同提高。
(3)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
3、绿色生活的含义:
是指将环境保护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融为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即绿色生活就是一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但没有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善待各种物种,保持生态平衡,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4、绿色消费的含义:
(1)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2)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3)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附】相关经典句子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
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
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
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
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
2、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
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
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
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
3、待人原则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
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
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
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
看望朋友是一种习惯!
4、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重师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
5、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为了自已的生存,也考虑到别人的生存,这就是善。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考虑别人的生存,那就是恶。
6、交往原则
人之相敬,敬于德;
人之相交,交于情;
人之相随,随于义;
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
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教幼儿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
2、知道遇到突发灾难时要保持冷静,并保护好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费书纸或湿柴物品。
活动过程:
一、阅读幼儿用书,初步了解地震。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
教师:***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地震)教师:你听说过地震嘛?地震是怎样的?
教师:地震从开始到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见进行避震最为关键。那么,应该怎么避震呢?
教师:如果人在一楼,就赶快跑到户外空地上,抱住头,蹲下来;如果来不及跑出来,躲在哪里会比较安全呢?(如:靠外的墙角,水管旁。)
2.模仿地震时的躲避姿势。
教师:怎样躲避会比较安全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书上的四种姿势。
教师请四个幼儿分别选择一种姿势进行模仿,其他幼儿观察。
二、模拟地震时的疏散。
教师在一楼,则快速跑到户外的空地下蹲下;教师在二楼及以上,则要跑到墙角、厕所出,并以安全的姿势躲避好。
三、阅读幼儿用书,初步了解火灾。
1.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
教师: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看,***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烟,起火了——)
教师: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到处乱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观察***片,说说意***。)教师总结: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对人体非常有害;烟雾是上升的,所以我们要放低身体,并用衣服马上捂住嘴巴和鼻子,有秩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四、模拟室内火灾的疏散。
1.教师:小朋友,如果发生火灾了,你会怎样做呢?我们在教室里试一试吧。
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观看。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烧然费书纸,让幼儿模拟火灾现场学习逃生。
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2、“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3、“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二、教学内容:
1、三生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三、“三生教育”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四、“三生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1、主体教育是指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是指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五、我校如何全面开展三生教育?
①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也间接地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档案。
②强化课堂教学,活化课堂教学。
③突出实践活动。
④和其他课程以及学校教育活动相关“三生教育”的内容相结合。
⑤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