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精选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90-P9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结合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圆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3秒钟记数字。

设计意***:这个游戏环节的设置,不仅创设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让学生比较科学与真实地了解自己和同伴3秒钟记数字的能力,让统计的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了统计所做的研究是有现实背景和意义的,我们给予数据分析所做的推断是合理有价值的。

(一)设疑导入

出示淘气5次记数字情况统计表,通过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问:每次都不一样,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设计意***:让学生获取统计表中的信息,引导发现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个数都不相同,提出问题:用哪个数字才能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哪个数字能代表淘气记数字的水平?

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4和9来代表?

设计意***:教学中我从解决这个问题时填写极端数据入手,引导学生发现9记住最多的一次,是最高水平,4是记住数字个数最少的一次,都不太适合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思考是否可以填写数据中的中间值。

2、如果9和4都不太合适,还可以选择几来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

预设:

(1)用5来代表,因为5出现次数最多。

(2)用7来代表,因为5偏少。

(3)用6来代表,因为6不多不少。

设计意***: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会发现5出现次数最多,但与淘气记数字的.一般水平相比,偏少一点,7又偏多一点,那么不多不少的6便成为最好的选择。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寻找“不多不少”6这个数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更从本质上理解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特征。

3、师生讨论:6没有出现过,可以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吗?

设计意***:6没有出现过,意味着平均数的“虚拟性”,它可以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吗?这样的问题将平均数的两个内涵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平均数这两个特征的理解。

4、思考:6是怎么得出来的?

(1)计算(求和平均)

(2)操作(移多补少)

设计意***:本环节是让学生学会用求和平均与移多补少两种方法来学会计算平均数。因为学生早已掌握了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所以放手让学生去算,去验证。再通过操作去移出平均数,真实地感受平均数是怎样“平”出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实质就是“移多补少”,也让抽象的平均数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5、师小结: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同样多的数就叫平均数。它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三)练习巩固,感受应用

1、P91第1题

生***完成后汇报。

师:你用几来代表奇思的投球水平?怎么想的?

平均数7和数据中的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P91第2题

3、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平均数?生汇报。

4、据统计:中国男性平均年龄是72周岁。老爷爷想:我今年70岁,只能活两年了。请你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劝一劝老爷爷。

设计意***: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求和平均 移多补少

(5+4+7+5+9)÷5=6(个)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2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简单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也可以对不同数据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平均数的概念。

本小节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求法,选用了收集塑料瓶这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给学生渗透了环保的意识。例2中给出两个数据表,让学生根据数据表求出平均数,并进行比较,重点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练习中提供了一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调查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难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教学准备:PPT、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都说田各庄小学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方面也很不错。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都喜欢哪项体育运动?(点名回答)

师:你们的爱好还真是很广泛啊,老师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特别喜欢游泳。他非要到这个池塘游泳,你觉得他下水游泳安全吗?小组之内讨论讨论,说说你的观点。(教师巡视,挑出持不同意见的两个代表到台上)

师:这两名同学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样,大家听听他们的观点。(相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意见)

师:看大家讨论的这么激烈,等今天咱们学习了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就知道是不是安全的。

二:学习新知

师:刘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创办了许多社团,我就是环保社团的一员。我们环保社团利用周末的时间捡了很多废旧瓶子,这张就是四名同学捡瓶子的数量统计***,通过这张统计***,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师:每个小组手中都有这个统计***,小组之内合作研究,动手操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了结果,哪个小组派代表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指名上台)

师:就像我们刚才那样,把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的补少的,得到一个同样多的数,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原来那几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13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学生回答)我们完整的说一遍,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移多补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是很少用到的,因为当我们遇到的数据又大又多的时候,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你有其他方法求得平均数吗?小组之内讨论,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列式计算的方法)

师:老师问一问,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概括出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总数÷份数=平均数”这种方法叫“求和平分”。

师:老师问问你们,求出的平均数是13,就真的代表每个人都捡了13个吗?(不是),我们观察一下,捡的最多的是多少个?最少的是多少个?和平均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最大的数﹥平均数﹥最小的数”)这四个人当中,真的有人捡到13个吗?(没有),也就是说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有可能出现在数据中,也有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师:明白了平均数的范围,在以后计算平均数时,我们可以对平均数进行估计,也可以检验我们算出的平均数是不是合理的。

师:我们来看,这是5位同学向灾区捐书的情况,通过这张统计表,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我们猜测一下,平均数可能是几?(指名回答)下面动手计算出平均数?

三、知识运用

师:除了环保社团,我们看看花样踢毽社团,有什么活动呢?

(播放踢毽比赛的视频)

师:这是踢毽比赛的成绩表,如果你是裁判,你对于比赛结果有异议吗?

生:不公平,人数不同,不应该比较总数,应该比较平均数。

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比较平均数就公平了呢?平均数能代表单个数据吗?(不能)它代表的是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师:那同学生动手计算出男女两队的平均成绩,判出胜负。

师: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这场比赛的输赢问题,其实它的作用不止这些,它还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事情,下面拿出你们的调查表,说说你们都调查了什么?(指名回答)你们能动手算出调查的平均数吗?请在练习纸上计算出来。(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调查及计算)

师:老师看到其他同学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调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多多留心观察。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五、作业

92页做一做第二题

六、板书

平均数代表总体水平

总数÷ 份数=平均数

(14+12+11+15)÷ 4 =13(个)

最大的数>平均数>最小的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平均数。

情感态度: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进而培养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法学法

操作法、观察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同学们看过最强大脑吗?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在我们选出属于我们班的最强大脑,你们想挑战吗?

出示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数字,学生进行活动,保留游戏结果,待最后揭晓答案。

设计意***:给学生留有神秘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浓厚的接受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平均数

淘气记住几个数字?

1、引导思考: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2、学生合作交流,反馈

A、移多补少

B、总数÷个数=平均数

3、引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6”是匀出来的。

(二)生活中的平均数。

1、学生举例说

2、计算平均数,思考极端数对平均数的影响。

小红语文99分,数学100分,英语95分,平均分多少分?再加一门科学46分,均分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平均分在什么范围内?大约是多少?并计算平均分。

同桌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小结:极端数据会影响平均数的结果。

设计意***:通过学生熟悉不过的考试分数例子,来内化极端数字对平均数的影响。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根据平均数知识,解释现象。

每小组选做一题,小组合作交流思想,全班汇报。

1、评委打分;

2、争做小法官

3、猜年龄

师:揭晓答案:38岁、9岁、8岁、11岁、8岁、12岁、8岁、9岁、8岁、9岁

设计意***:让学生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体现,但每一个数字都会影响平均数。

4、计算自己记数水平,评选本班最强大脑。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总数÷个数=平均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 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6、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

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生交流,师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 (5分钟)

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均数

(5+4+7+5+9)÷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0÷5

=6(个)

答: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6个。

课后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和统计表)

师:读***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做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四、作业

1、做一做第1题

2、判断题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内容来自闪亮儿童网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3、做一做第2题

4、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推测。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刚才短片中,石正小学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丽的校园。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学校。

师:401班的小力、小林、小刚也非常热爱足球。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点球挑战赛”。每轮踢10球,看谁进球多。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很兴奋地)想啊。

师:现在就请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比赛情况!

设计谈话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第一轮进了5个球。可是,小力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踢两次。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1: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踢进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2: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力后两次的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点球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小力三轮都踢进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3轮点球进了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轮都踢进了5个,所有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最合适。

师:说的有理!小林出场了,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的成绩比较合适呢(3、4、5)

能不能通过移一移的办法使到小林三次点球的成绩看起来一样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轮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轮看起来都踢进了几个(4个)

小刚也踢了三轮,成绩又怎样?(3、7、2)

讨论交流:现在,又该用几来表示他的成绩同学们先***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动补少的方法外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有什么发现?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自学课本90页。

像这样先把每轮踢进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轮(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轮看起来一样多吗

3、引出课题:平均数

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后得到的每一轮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这里的平均数4是表示小刚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书: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踢四轮的想法。前三轮射门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师呈现前三轮成绩:4个、6个、5个)

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轮的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5、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出示4次成绩(4、6、5、1)凭直觉,刘老师最后的平均数可能是几个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最大的数6小,比最小的数1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6、体会平均数的特点——敏感性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觉得老师输在哪里?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最后一轮踢进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

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其实呀,平均数很敏感,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它改变,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平均数

出示20xx年平远县3月12-18日平均最高气温统计表。

你能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平均数是一个知冷暖的“人”。

2、为了使同学们对平均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平均数是一个很善变的“人”。

3、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师出示***)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 cm下河游泳不会有危险!您认同吗?

生:不认同,最深的地方有200 cm,下河游泳还是有危险的。

师:看来,平均数还是个危险的“人”。

4、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你们知道在实际的一些比赛中是如何计算平均分的吗?刘老师带来了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视频请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数是一个严谨的“人”。

5、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当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数,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烦。

20xx年5月14日综合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13日发布了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寿命都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国在此次报告中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一位73岁的老伯伯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岁的老伯伯,你们打算怎么劝劝我

平均数是一个会开玩笑的“人”。

四、畅谈收获、回顾总结

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人”?您懂他了吗?

五、回应课本、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90页的内容,请大家翻开书看看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发现重点可以用笔划起来。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移多补少

一样多

合并平分

(4+6+5+1)÷4=4(个)

1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7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0页—92页“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二中部分习题。

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在学习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的基础上,教学最基础的数据整理分析,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  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

1.相同数据,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

出示快乐队数据:宁宁12个,丁丁12个,冰冰12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

2.不同数据,深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天使队数据:小红12个,小兰14个,小丽11个,小明15个。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据代表第二小队每人的收集情况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成同样多?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

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

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

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追问中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

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

小结:13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天使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由浅入深,快乐队每人收集12个,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数量;天使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呢?学生体会到:都不合适,如果和快乐队一样,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13来代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出示阳光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阳光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

生1:快乐队收集了36个,天使队收集了52个,阳光队收集了60个,第三小队收集的多。

生2:他们人数不同,这样不公平!

生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阳光队的平均数呢?

学生列式:(13+11+14+10+12)÷5=12(个)

12代表什么?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

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

平均数13能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乐队、阳光队的一般水平。(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

如果阳光小队的王林收集的瓶子变多了或变少了,平均数会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结合平均数观察表格,平均数处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可以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数在值和最小值之间,相信大家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首尾呼应,引起共鸣。

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岁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岁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

(五)联系生活,体会平均数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如果学校订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订做可以吗?平均数的用途很广泛,可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则信息。

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

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着力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这节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课的导入用“儿童身高免票线”如何确定的问题串,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  怎样才能使四年级的小学生感受到学  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开头相互呼应,学生梳理思路,明白了相关部门从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求平均身高,最后呈现6岁以下儿童平均身高,因此确定“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0厘米。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应用价值,为树立应用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有机的结合,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起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但交流者的作用体现不足,如能更好的与学生达到互动,能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相信效果会更好。在这节课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认识了平均数,他们感到平均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操作时,我们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削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3.教学例3.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2)读题,组织学生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

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三、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对任教的三年级(2)班学生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到全班59.1%的学生面对“比总数不公平”的情境,能够想到“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较”的建议,但没有学生能够清晰地回答“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较就公平了?”。退一步说,就算学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那么“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是否就能直接与“每人投中个数的平均数”画上等号?细微的文字表述差异的背后,又表征着学生怎样微妙的思维差异呢?

事实上,“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理活动的表征往往是“先求总和,再除以人数”。而这一心理运算对学生而言,其直观背景十分模糊。至于其最终运算后得出的结果又是如何成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的,其意义的“联结点”对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直接建立。由此可见,仅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且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

于是,教师将备课的思维焦点再次落到“数据的代表”上来。能不能从“数据的代表”的角度,重新为平均数寻找一条诞生的新途径?于是,便有了本节课的尝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立意义

(一)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1.谈话:

(1)上个星期,于老师和体育来老师比赛投篮,1分钟看谁投得多。

(2)想不想知道比赛结果?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请你判断一下,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课件分别依次出示来老师和于老师三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2.提问:

(1)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为什么?

预设:分别计算出两位老师三次投篮的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小结: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比较谁的水平高我们经常先把总数算出来,看总数谁多。

(2)观察观察数据,还有别的办法很快地比较出我们俩谁的水平高吗?

预设:直接将两位老师每次投篮的个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提问:为什么直接比5和3?

小结:如果每一次投篮的数量一样,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一次的成绩作为我投篮水平的代表就可以了。

提问:选择哪个数量来代表来老师的投篮水平呀?那于老师呢?方便不方便?

【设计意***:创设“1分钟投篮比赛”的情境,精心设计数据,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代表性”的理解。】

(二)强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谈话:不过,我可不服气,就找了一个理由:你是体育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要求再多投一次,结果来老师还真同意了,我就又投了一次。

2.提问:

(1)你们说于老师再投一次的话,会不会对我目前投篮的成绩有影响?

(2)想不想知道于老师最后一次投篮的结果?(课件出示于老师第四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3)我这次1分钟投了几个?我太高兴了,我为什么高兴呀?你们认为来老师会同意我的观点吗?

(4)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比?

(5)我平均每次投中了几个?

a.谈话: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了,请你试着在***上圈一圈、画一画,或者在***下面写一写、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b.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

预设:从第四次投的7个中拿出3个分别给前3次各1个,就得到平均每次投中4个。

谈话:你这个办法可真好!这样一移实际就是把几次不相等的数匀乎匀乎,看起来每次都一样了。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有个名字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设计意***:首先利用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呈现“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的过程,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强化平均数“匀乎匀乎”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方法二:先合后分

提问:还有同学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了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的个数。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3+3+3+7=14(个)16÷4=4(个)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了4个。

谈话:实际上就是把于老师四次投中的个数先全部合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板书:先合后分)

小结: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目的就是要把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一样多了,数学上我们把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3、3、3、7的平均数是4。

提问:再来看看,来老师水平高还是我水平高,这种情况下***嘛要用到平均数来比较我们俩谁的水平高呀?

【设计意***:帮助学生理解投篮次数不同的情况下,比较总数不公平。这时就需要用平均数作为几次投篮个数的代表来反映投篮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活动2【讲授】二、深化理解

提问:

1.那你们觉得于老师要是再投一次的话,这个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2.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吧,如果我第五次就投了1个,你们觉得于老师投篮的整体水平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3.你可没算,为什么你一下子就告诉我下降了呢?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4.那我要想让我的投篮水平再上涨一点儿,你们觉得我得投几个?算算我投篮的水平上涨了没有?(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5.要想让我投篮的整体水平上升点,你觉得我这次得投几个才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设计意***:初步认识了统计学的意义后,进一步设计活动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活动3【练习】三、拓展提升

(一)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1.估计平均数(课件出示)

提问:

(1)不能算,直接看,有这样5个数据,估计一下平均数可能会是几呢?

(2)为什么一下就能想到平均数是5呢?平均数可不可能是2,为什么?

(3)真的是5吗?你怎么知道是5?用计算的方法会算吗?怎么算?

【设计意***:在估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平均数总是介于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强化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判断直条所在位置(课件出示)

提问:

(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第五个数据如果我也要画一个直条,它会在这条红线上面?还是在红线下面?请同学们用投票器进行选择。

(2)来选一个代表,谁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在红线的下面?

【设计意***:变化思路,由已知平均数逆求部分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平均身高

提问:

(1)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可是他的身高才155厘米。你觉得可能吗?

(2)那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每个人都是160厘米吗?

(3)既然李强的身高是155厘米,根据这个信息猜想一下,可能有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呢?有可能超过160厘米吗?为什么?

【设计意***:学生借助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推理判断,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

2.平均水深(课件出示)

(1)提问:

a.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冬冬身高130厘米 池塘平均水深115厘米)

b.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c.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2)谈话: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真实的情形吗?(利用课件,呈现池塘水底的剖面***)

(3)小结:虽然平均水深能够很好地反映这条小河水深的总体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小河某一处的深度。看来,平均数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使用得不恰当,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发生危险,今后我们还会研究中位数、众数……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去思考,平均数只有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设计意***:处理这一题目时,教师适时呈现小河的截面***,并标注出5个距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学生仍能借助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东东下水的危险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感悟到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时存在的局限性,适时提出今后还要学习其它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水平的统计量,做好统计知识由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衔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题卡、磁扣等。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班级的同学也特别喜欢搬运玻璃球的游戏。今天老师带你们看一场30秒的运球比赛,不过看比赛有个任务,请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分别为女1、2、3号选手计数,第四、五、六组同学分别为男1、2、3号选手计数。听清楚了吗?请看大屏幕。

二、 讲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数的方法

师:紧张的比赛结束了,请小组长统计一下选手的成绩。我们用1个磁扣表示运了1个球,请组长们汇报运球数,把运球的个数贴到黑板上。(说一个贴一个)

师:大家看,他们每人各运了几个球?

师:请同学们观察,如果比较两组同学的成绩,你认为哪组成绩好?为什么?

生:男生成绩好。女生总数12,男生总数15。

师:对,我们比较总数,可以看出男生队成绩更好。

师:大家能不能再分别找出一个数能代表每一组的平均水平,让他们比一比,还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师要抓住问其他同学,用3代表这一组每个人的成绩可不可以。(2号7个,用3不合适)

生:4.

师:用4表示可以吗?

生:可以。

师:男生队用几表示呢?

生:5.

师:那么请大家借助手中题卡,小组合作,画一画,写一写。用什么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为什么用这个4或5可以代表每组的水平?

生: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汇报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队2号最多,给1号2个,给3号1个。

师:结果怎样呢?

生:让他们变得同样多。

师:谁还想说说你们的方法。(两种移多补少画法),把两种画法放在一起,他们都是把多的补给少的,然后使他们变得同样多。画一条虚线。想法都一样,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

生:移多补少演示。

师:大家同意吗?

师小结: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多的匀给少的,最终让它们变得同样多,(手笔画这黑板磁扣这)数学上把这叫做移多补少(板书)。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箭头)同样多的数(板书同样多)(向上箭头),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的知识。那么2、7、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4。

师:你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吗?

生:到前面来演示。

师:同意吗?(再移回来)同学们,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列算式。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队运球的.总数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运5个球。

师:听明白了吗?括号里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结果5是?

师小结:我们先求总数,再除以三个人,也可以使这组数据变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合并平分。得到同样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也是求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师:你能用合并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队的平均数吗?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哪一个队成绩更好呢?

生:男生队

师小结:比总数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数女生4,男生5。比总数和平均数都是男生胜,看来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比平均数都很公平。

2、平均数的作用

师:马老师看同学们玩得特别开心,也想玩一玩,我运了4个球,我看女生成绩少,就把这4个球加给女生了(操作,老师 4个)这回女生总数由12变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布了此次比赛女生获胜?我这个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观察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同意。

不公平,人数不同。

师:大家同意吗?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合理,那我们就比平均数吧!你们比一比,谁的平均数多呢?

生:4.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

师:比较平均数哪一个对成绩更好呢?还是男生队。小结: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比较总数和平均数。人数不相同,我们比较总数就不够公平了,比较平均数比较公平。

师:看来老师加入也没改变女生队输了这个结果,假如老师运了8个球(贴),这回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了呢?(5)

师:打平了。假如想让女生队的平均成绩是6,老师至少需要运几个玻璃球呢?

生:12个。

师小结:女生队其他人运球没变,随着老师运球数的增加,这组的平均数变大,所以说平均数随整组数据每一个数变化而变化。

3、平均数的性质

师:请大家观察女生队的成绩

我们得出来的平均数4是1号的实际运球数吗?是2、3号?(不是)

平均数4和这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比较一下。(具体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4比7少3个,比2多2个,比3多1个。

师:所以平均数4在7和2之间,也就是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我们再来看看男生队平均成绩,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平均数5是每位选手实际运球的数量吗?

生:不是

师:平均数5和男生队每个人实际运球数比较一下。

生:平均数5和2号选手实际运球数一样多。

师:那么这个5和2号的成绩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2号的成绩,表示他在比赛中运了5个,代表自己,一个是一组的平均水平。

师小结:我们用平均数和每个数据进行比较,在数据不等的前提下,发现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也可能在数值上和某个数相等。例用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在计算平均数时,先估计平均数的大小范围,或者检验平均数是否合理。

习题:小强在20秒时间内拍球4次,分别是24下、27下、28下、29下。

1、请你估一估小强拍球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多少下?

2、动笔算一下,平均成绩是多少下(27下)两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都是用哪种方法算平均成绩的?(合并平分)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平均数时经常用合并平分的方法。

师: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数呢?

生汇报:

师:对,我们经常接触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时间,平均气温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已产生了平均数的思想:

1:统计平均数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某数量标志的变量,减有余而补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计算统计平均数的作用,在于衡量事物要均等。

所以说平均数很重要,我们可以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习题

1、课件出示“小小”冷饮店习题。

2、水深。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细细去体会吧。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合并平分 移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1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浙江版试用)73~75页。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小组成员分工调查,收集数据。(小组成员的体重,家庭近几个月用电、电话费支出情况,一周气温变化情况等)

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棋、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张老师第一次到我们班来上课,你们愿意和老师交个朋友吗?(愿意)你叫什么名字?你现在有多高?(学生个别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的身高有高有矮,谁能说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学生疑惑时,老师故意找出班上较矮和较高的学生,欲以他们的身高作标准,由此展开争议)

生1:有意见,他们太矮或太高了,我们班同学身高应该在他们两人之间。

生2:我认为我们班同学身高大概与周×同学差不多。因为她不高不矮,最接近我们班中间身高,以她作标准最恰当。

师:有道理!请你猜测一下周×同学身高大约是多少?(猜测1米38厘米,本人证实为1米36厘米)

师:这个1米36厘米是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身高吗?(不是)那是什么呢?

生:(很多学生齐说出)是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师:对,要知道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就是求我们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求平均数。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处?怎样求平均数?……)

【评析:从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班上学生大概有多部’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并巧妙渗透了平均数的区间范围,让学生初步感和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①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叠棋子,第一排叠2个,第二排叠7个,第三排叠3个。

师:看着面前的棋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想使每排的棋子同样多?

师:是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

【评析: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用一付***旗作为操作活动的材料,真是绝妙之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②小组活动讨论。

③汇报交流。

生l。我们先从7个里拿出1个给3个,再从7个里拿出2个给2个,这样每排的棋子就同样多了。

生2:我们是以最少的一排2为标准。从7个里拿出5个,再从3个里拿出五个,然后把这6个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个,和原来2个合起来,每排都是4个,也同样多。

师:不管怎样移,我们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这种方法谁能给它取个名字?(移多补少)真形象!

请你想一想:在刚才移动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相等相等

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如2,7,3的平均数是多少?(4)实际上原来每排棋子是不是都有4个?(不是)对,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份的数量,它不是一个实际的数,我们可以用虚线表示这个平均数。

【评析:“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师:除了移多补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有没有同学在移棋子前早就在心里算出平均数了?

生:我们先把这些棋子全部合起来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然后再移动。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你能用数量关系表示这个式子吗?(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真棒!这就是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评析:在学生初步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后,探求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用数学算式概括操作活动,这本身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能力】

2.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求出了平均数,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数是多少?)

生1:我是这样想的(7+3+6+4)÷4 = 5,所以 7,3,6,4的平均数是5,我在加的时候还用了凑十法。

生2:我是从7拿出2给3;6拿出1给4,通过移多补少得出7,3,6,4的平均数是5。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棒。这是我们班李x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统计表。出示

“先估计一下平均成绩?(97,96……),同学们的估计都在哪个范围?(比94大,比100小)对,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师:究竟是多少呢?看谁想得快,也可以笔算。(96)

师:看了这组数据,你想对李x说什么?

生1:李x’,你的数学成绩可真棒,你能把学数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吗?

生2:李x,你的语文成绩相比较差一点,我建议你可以多看一些课外书。

师: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锦屏小学五年级体育小组身高情况。出示

先估计一下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148,147,149,…… )算一算,比较一下估计准不准,谁先算好自己上来写到黑板上。

生1:我是这样想的,152拿出3个给146,151拿出2个给147,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149。

生2:我是这样想的,(147+152+149+146+151)÷5=149(厘米)。

生3:我是这样想的,这列数从146到152,里面少148与150,148与150的中间数是149,所以这些数的平均数是149。

老师和学生都兴奋得鼓掌。

【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及时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三、实际应用

1.应用一。

①小组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调查表,先用计算器求出平均数,再互相交流看法与观点。(调查表有小组成员的体重、身高,家里近几个月的电话费、电费,上周的气温情况等)

②交流反馈。

师:看了两(三)组平均体重数据有何启发?[根据“平均数”可以对两(三)组体重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预测下个月电话费、用电费情况,预测下周气温情况。并说明理由。

生1:我觉得下个星期平均气温会高一些,25℃左右吧!因为现在已经快要立夏了,天气会越来越热。

生2;我觉得不一定。如今天下雨了,比前几天还冷,下个星期也有可能下雨,所以我认为平均气温有可能比本周稍低,20℃左右吧!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平均数的用处可真大,我们还可以根据平均数进行预测,这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多留意,我们的数学本领就会越来越棒。

【评析: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令‘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计算器的引入,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应用二。

师:这是锦屏中心小学“校园小歌星”歌唱比赛中某位同学的得分情况。出示:

请用计算器帮这位小选手算算最后得分。

生1:最后得分(84+70+88+94+82+86)÷ 6=84(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84+88+82+86)÷4=85(分),这样才公平、合理。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有没有在哪里见过?(奥运会、电视比赛等)为了使比赛更公平,通常在比赛中采用这种方法求平均数。

【评析: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3.应用三。

师:星期天,小丽高高兴兴去学游泳。她碰到了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丽身高134厘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

①会 ②不会 ③可能会 ④可能不会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就来开个小小争辩会,看看最终谁能说服谁,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请随便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学随时可以反驳。

生l:我认为不会。因为小丽身高134厘米,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差了8厘米。

生2:我反对。水平均深126厘米,并不是所有深度都是126厘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不到126厘米,有的地方可能超过了126厘米,甚至超过134厘米,所以我认为小丽会有危险。

生3:我反对,既然有的地方不到126厘米,小丽可以在浅水区学游泳,我也这样学游泳的,很安全。

师:经过激烈的争辩,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在对待实际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评析:小小争辩会,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吗?

2.师:现在你对教师上课开始的问题“我们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能解决吗?这一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解决。

【评析:呼应开头,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评:

整节课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1.重组现行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的。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而现行教材内容往往脱离学生实际,且呈现过于形式化。如本节课教材编排从新授到练习都是应用题形式,”显得枯燥、重复,而且与第一教时简单的统计联系非常少。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呈现现实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地中学习求平均数,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密切的联系。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他自己来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估算的加强,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多种求平均数方法),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课件、计算器)的引入,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精选

学习

论文答辩稿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答辩稿精选,内容包括论文答辩稿子怎么写,论文答辩稿和论文一样吗,课堂教学论文答辩稿。答辩时的注意事项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学习

答辩开场白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答辩开场白通用,内容包括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答辩开场白完整版,答辩开场白语录。答辩前的准备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克服怯场心理,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自信意识。这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心理素质。

学习

2023年职称计算机考试《PowerPoint》复习题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2023年职称计算机考试《PowerPoint》复习题,内容包括2023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题库,计算机二级powerpoint操作题真题,2021年计算机一级powerpoint真题。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练习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做习题有助于

学习

英语四级作文开头写法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四级作文开头写法,内容包括四级作文万能句子开头,英语四级作文开头模板,英语四级的作文开头怎么写。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

学习

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内容包括三年级美术工作计划,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

学习

优秀团干部申报表主要事迹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团干部申报表主要事迹,内容包括优秀团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志愿者申报表主要事迹,优秀班集体申报表班级事迹。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事迹

学习

父亲节经典文案精选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经典文案精选,内容包括父亲节经典文案一分钟,天堂父亲节文案,父亲节公公文案。一、文案怎么写?

学习

幼儿园小班律动教案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小班律动教案精选,内容包括小班音乐律动竹兜欢乐跳教案,沙沙沙音乐律动教案小班,小班律动小手变变变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

学习

户外活动教案模板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户外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内容包括100个有趣的户外活动教案,中班户外活动游戏教案20篇,小班户外活动教案山路十八弯。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学习

重新追回女朋友的句子通用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重新追回女朋友的句子通用,内容包括怎样重新追回女朋友,追回女朋友的经典语句,找回女朋友的句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那么什么样的

学习

吉林四平2023年中考分数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吉林四平2023年中考分数线,内容包括四平中考录取分数线什么时间公布,四平第一高级中学中考统招分数线,2020四平三高中考分数线。大家都希望2023年四平中考录取分数线能早点公布,毕竟中考分数线决定着孩子上哪所高中,那么,四平

学习

监控员的岗位职责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监控员的岗位职责,内容包括监控员的岗位职责是什么,监控员的岗位职责,危货监控员的岗位职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岗位职责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定岗位职责可以减少违章行为和违章事故的发生。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岗位职

学习

窗帘采购的合同范本通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窗帘采购的合同范本通用,内容包括窗帘订购合同书范本大全,窗帘采购安装合同范本,窗帘工程合同范本。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合同的类型越来越多,签订合同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大家知道合同的格式吗?以下是帮

学习

在学校的实习报告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在学校的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在学校的实习报告怎么写,认知实习报告范文,学校实习报告范文大全。写实习报告基本要求:

学习

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内容包括三年级美术工作计划,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

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通用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通用,内容包括201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练习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渗透健康知识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

学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制。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

学习

五年级下册作文写景450字

阅读(12)

五年级下册作文写景450字(精品7篇)五年级下册作文写景45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五年级下册作文写景45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五年级下册作文写景450字(精品7篇)】,供你选择借鉴。五年级下册作

学习

五年级下册作文《他笑了》

阅读(27)

五年级下册作文《他笑了》(精选10篇)五年级下册作文《他笑了》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五年级下册作文《他笑了》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五年级下册作文《他笑了》(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五年级

学习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四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每个教师要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教学总结对经历过教学

学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内容包括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最新九年级语文下期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齐,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学习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下册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下册,内容包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部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例6篇。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下册(精品8篇)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下册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三年级教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