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整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方法,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各类专业服务,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下面整理了关于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一起来看看!
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1
1.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从生理观点来定义,青少年期指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理观点认为。青少年期是指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且情绪较趋稳定时期;社会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开始于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定。
总的来说,青少年是由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阶段,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这种转变或转折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广泛和深入,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
2.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1)青少年的特点。
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生命循环变化最多的时期,最主要特点是多变、创新、反叛。
②生理角度:体型、身体内部机能、大脑和神经系统等变化。
③心理角度:主体与客体互动、动荡与稳定结合、突变与渐变统一。
④文化角度: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治偏激青年。
(2)青少年的需要。
①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需要。
②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⑧追求个体之情绪***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④自食其力寻求经济***。
⑤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⑥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⑦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⑧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⑨建立个体之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3.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问题具体包括: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2)青少年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需警惕和不断反思立场和取向。尽可能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应更多地从社会环境和青少年个体成长的互动状态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
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2
1、青春期困惑。
如果说身体突增和体型变化还使青少年在惊恐中感到欣喜的话,那么伴随着成熟出现的男孩遗精和女孩月经来湖就只会使这些少男少女们感到困惑不安,同时带来一系列青春期身心生长发育问题。
2、学习困惑。
青少年在学习上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依靠死记硬背尚能应付学业,而此时若不改变这种低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和***性,学会学习,就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新旧学习方式的矛盾更替,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学习竞争的日益升级,都可能产生学习困惑。
3、情感困惑。
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再轻易地表现、发泄自己的情感。这就给青少年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增加了困难,而且他们自己也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因此,许多青少年的情感在肯定--否定、积极--消极、封闭--开放、豁达--猜疑之间起伏和波动,造成同学间、师生间的许多情感隔阂,烦恼就难以避免,青少年的情感困惑也就应“运”而生。
4、认知困惑。
如果说儿童是带着好奇心认识这个世界的,那么青少年会因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而用挑别和怀疑的眼光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包括父母、师生、朋友、书本和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等。
这种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与青少年贫乏的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认识上的极大反差,再加上青少年的情绪特点,使他们在认识世界时,容易以片面的、武断的、甚至冲动的认知方式表达出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5、自我意识困惑。
社会发展的要求、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反省能力的提高,使原来似乎统一完好的“自我”开始***,重新进行自我审视:“我曾经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自我与现状不符时,青少年就会百思不解而沉湎于白日梦,使自己越来越远离现实。这种自我意识困惑,使青少年草草地结束自我认同过程。
6、人格困惑。
青少年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唤起了人格上的***需要。自以为是成人了,要求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可现实生活中父母还常常把他们当孩子对待,反复地叮斓,过多地限制。
各方面要求***思考、***发表意见、***办事,可父母还不时挥舞“权威”大旗。这一切,使青少年感到无所适从,感到难以容忍的孤独和失望。青少年的这种人格发展困惑,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7、升学择业困惑。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社会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原来毫无忧虑的青少年也面临新的挑战:是继续升学还是尽早就业?考职高还是普高?
填报当前“热门”专业还是填报国家需要的“冷门”专业?等等。由于所学专业与今后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社会用人制度打破国家统包体系,实行双向选择。
因此,青少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尤其显得忧心忡忡:填"热门专业怕进不去,填“冷门”专业于心不甘,矛盾心理重重。
总之,青少年如此众多的困惑提醒人们,不仅要看到青少年青春勃发、锐意进取的一面,也要看到矛盾重重、暗礁四伏的一面。
作为父母和教师,一定要针对这种状态,及时改变教育策略,更多地理解和关心青少年;而青少年则应更自觉地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盘,去迎接灿烂的明天。
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3
一、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
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需求,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学生,更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有的班主任和教师往往不注意这点,他们不注意这个时代中学生对受尊重、被理解的强烈心理需求,在学生有一点缺点甚至犯错误时,批评不注意分寸,教育不注意方法,用语随便,态度粗暴,甚至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如“白痴”“呆子”“朽脑壳”等等。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上进,反而会深害学生,甚至会使心理脆弱、思想狭隘的学生走上意料之外的可悲道路。
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青的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生被尊重理解的心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热情关心、平等对待有缺点甚至犯错误的学生耐心说服教育,启发诱导,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行。
二、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生活中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感受到的处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来自两三代的关心。因此,他们***的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进入初中或高中后,课程开设比小学、初中多一些,深度、广度也增强了许多,也有了一定的升学压力。还有的孩子初次离家住校,远离父母及其他亲人,需要***生活。他们遇到困难时,内心深处就特别希望班主任、老师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战胜困难,适应学校生活。从深层次看,还希望帮助他们打理好学习与生活、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为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素质的中学生。
作为班主任和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主动地去关心他们,既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及生活状况,了解其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大哥哥、大姐姐乃至父母,用爱心去温暖一颗颗年青或者幼幼稚的心。但同样也要注意一个“度”的把握,适度的帮助即可,而不是替代他们去解决困难,要让他们自己学会面对和解决困难,学会成长。
三、表现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阶段,虽然在年龄、知识、经历等方面有所局限,但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充分想表现自己有能力、有本领和表现的心理需求。如果是好的表现心理需求,那么有特长的学生容易得到满足,比如学习成绩好、文体方面有一技之长乃至精熟,或者是有其它的长处,总之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表现心理需求;但成绩较差的、在其它方面又没有一点特长的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班主任和老师就要注意给他们各自创造表现的机会,善于发现其身上的优点、闪光点,扬长避短。如有的学生学习不太好但有一定组织能力,就让他担任班里的干部,使他在实际工作中激励自己;有的学生文体不行但却能吃苦,就让他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同学的赞扬,也就能激励他向文体方面努力,提高基本素质。这样使学生顺着这一心理需求不断地扬长,不断的进步,逐渐地从偏变全,全方位发展。
四、***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
青少年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自信心,对学习、生活的某些问题希望自己能够***处理,这是一种成长的心理需求,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而到各方面无微不至关怀的学生也是这样。面对许多事,他们不愿意家长,也不愿意班主任、老师过问和干预。
针对这种***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和老师要尽量满足,而且要创造时机锻炼他们***生活和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当然,由于青少年处在成长阶段,年龄小或年轻涉世不深,看问题容易感情用事,往往缺乏理智或者全面、辨证分析的能力。对于这些方面,又要用自己的言行加以正确引导,即要培养孩子的***思考、***生活的能力,又不能使他们形成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独断专横,对人无礼貌等缺点。
当然,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还表现在其它方面的一些内容,该怎样去满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需求,也应另作思考。不过,上面提到的这几种心理需求是比较常见的,应该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共鸣和思考。
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也因此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及时发现并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孩子的健康正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