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与浙大的“求是”精神

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传播人类先进文明和道义理想是它的使命所在。自19世纪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奠定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以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民国时期,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其身上所体现的浙大“求是”精神值得后辈们景仰。

与蔡元培、蒋梦麟的渊源与特质

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在中国的出现不过短短百余年,但它产生不久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让后人几乎只能仰望,这是与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拥有过蔡元培、蒋梦麟、竺可桢这样的大学校长分不开的。之所以同时提起这3位大学校长,首先是因为这3位深刻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人物都出生在宁绍平原,他们的家乡相去不过方圆百十里。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竺可桢是绍兴东关人(现属上虞),蒋梦麟虽是宁波余姚人,也靠近绍兴,少时曾在绍兴中西学堂求学两年。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20世纪前半叶,这片土地上涌现的人物真可谓群星璀璨,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其次,蔡元培和蒋梦麟、竺可桢这两个同乡后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蒋梦麟在绍兴中西学堂求学时,蔡元培是学校的监督,还是他的老师。“五四”运动爆发,蔡元培南下,推荐年轻的蒋梦麟第一次北大校长,那时他留美归来不久,尽管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毕竟没有实际经验,蔡元培却一眼看中了这位早年的学生。而他果然也不辱使命,在动荡的乱世中,始终稳稳地把着北大的舵。蔡元培名义上做了十年半北大校长,“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在他在职而不在校期间,就由蒋梦麟校长,即使蔡元培在校,蒋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密切的关系,从蒋梦麟的《蔡先生不朽》《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等充满深情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从他近似回忆录性质的《西潮》中也可以看出。

3个人中以蔡元培年龄最大,影响也最大,他出生于1868年,受过完整的旧式教育,中过进士,点过翰林,办过学校,又长期在欧洲学习、研究,真正算得上学贯中西。蒋梦麟生于1886年,从小基本上受的是西化的教育,少时进的都是教会学校,留美近十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和教育学博士,还是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他们两位都是以教育为志业的,都做过北大校长、***长。

生于1890年的竺可桢从小接受的基本上也是新式教育,先后在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学习,留美8年,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有所不同的是,他主要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从1936年出任浙大校长,直到1946年他还兼任了十年的气象所所长。所以,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办大学不是他的专长,但正是他把一所地方性的大学办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大学,培养了无数不世出的英才。这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笔者认为,竺可桢先生是一位具有很深人文修养的人士,是真正把追求真理当作人生最大乐趣的知识分子,一位“求是”人曾说:“这种传薪播火、荜路蓝缕的学术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远非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所能涵括。它使我们体悟了竺可桢校长关于大学是‘社会之灯塔’之谓。”

正是这些深受近代文明熏陶,热情追求真理,具有崇高人格的教育家,全面提升了中国大学的品质,使这些大学迅速和世界接轨,融入了人类主流文明。承启蔡元培、蒋梦麟身上所体现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我们再看竺可桢身上体现的浙大“求是”精神,可以说,无论在今天还是在明天这些精神都不会过时,也只有这些精神才可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临危受命任校长

浙江本是文物之邦、人杰地灵,南宋以来“尤成为衣冠人文荟萃之邦,学风盛极一时”(竺可桢语)。浙江大学源远流长,其前身求是书院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最早实行近代科学教育的四所高等学府之一,以培养讲求“实学”(即“新学”、“西学”)的人才为宗旨,后改为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1828年改名为浙江大学。***早年曾在求是书院求学,邵飘萍、陈布雷、邵力子等都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

浙大学生对民主、科学的追求深深植根在“求是”学风之中,“五四”以来的历次学生运动中,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1935年,浙大学生最早响应“一二・九”运动,12月11日就联合全杭州学生冒雪上街游行示威,并准备赴南京请愿。校长郭任远勾结***警入校逮捕了12个学生自治会代表,因此爆发了驱逐郭任远的罢课斗争。罢课持续了一个月,亲临浙大平息。为了缓和人心,他接受陈布雷的建议,任命竺可桢为浙大校长,从而揭开了浙大历史的新一页。

1936年4月,声望卓著的科学家竺可桢就是在前任浙大校长郭任远被学生赶走的背景下,在争得校长***用人权、当局不得干预的许诺后,走马上任的。这是浙大学生“一二・九”运动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果实。

提出以“求是”作为校训

竺可桢1910年赴美留学,1915年参加了赵元任、杨杏佛等发起的中国科学社,在《科学》杂志发表过不少文章。1918年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后回国,先后在武昌、南京执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1928年起担任气象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年4月25日,竺可桢上任伊始就发表了《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的演讲,要求学生“致力学问”“以身许国”,提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强调“运用自己思想的重要”,“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他废止***事化的管理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继承并发扬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自由民主的办校方针,主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同时,他十分赞赏浙大所特有的自求是书院以来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传统学风,并把它概括为“诚”、“勤”两个字,称浙大“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在社会上声誉亦很好”。

1938年11月,浙大西迁广西宜山时,竺可桢通过校务会提出以“求是”作为浙大校训,他说,一方面是要将求是书院以来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求是”的英文是Faith of Truth,与哈佛大学的校训(拉丁文Veritas)“不约而同”。

1939年2月4日,他对一年级新生作了《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讲话,深刻、精辟地阐述了“求是”的涵义。“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而要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要有刻苦耐劳,富于牺牲的精神,“凭自己之良心,甘冒不韪”,以使“真理卒以大明”。“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不惜为真理而献身,鲜明地提出要“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他列举布鲁诺为了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伽利略年近古稀还要被迫认罪;达尔文、赫胥黎等为举世唾骂。“但是他们有那不屈不挠的求是精神,卒能取得最后胜利。”

他讲话后的第二天,日***18架飞机在浙大的临时校舍投下118枚炸弹。就是在如此艰险、严酷的条件下,竺可桢先生概括并提出了“求是”校训。

把浙大办成“东方剑桥”

在竺可桢民主、自由的办学方向吸引下,在他的崇高人格感召下,浙大汇集了不少崇尚科学民主、追求真理、有真才实学、有社会责任感的好教授,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出浙大的“求是”精神。

正是有了竺可桢这样的校长,有了费巩、王淦昌、蔡邦华这样的教授,作为“流亡大学”,浙大才能在五易校址、历经五省、跋涉五千里这样颠沛流离的战争环境下,奇迹般地从抗战前只有文理、农、工3个学院16个系的地方性大学,一跃而成为有文、理、农、工、法、医、师范7个学院27个系的综合性大学。不少专业在全国享有盛名,如物理、化工、农业、数学等,并创建了数学、生物、化学、农经、史地5个研究所,教授、副教授由70名增至201名,学生也由512名增至2171名,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在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页。

做“求是”精神的践行者

竺可桢所确立的“求是”校训,不仅是治学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他自己就是“求是”精神的身体力行者。竺可桢曾尖锐地批评,“一般知识分子往往只顾利害,不顾是非,这完全与阳明先生的‘致知’和本校校训‘求是’的精神相背谬的。”

竺可桢当了13年浙大校长,他一贯支持校园民主,1940年,他大胆起用无***无派、敢于仗义执言的***治学教授费巩出任训导长。在费巩支持下创办的《生活壁报》是浙大学生的一个民主论坛,推动了校园民主的蓬勃发展(1948年改名为《费巩壁报》)。每当危急关头,竺可桢总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承担责任。对浙大每次发生的学生被捕事件,他都非常关心,积极主动地营救,态度极为诚恳。就这一点而言,他对学生的真诚爱护,在上个世纪的大学校长中恐怕无人出其右。

1942年1月发生“倒孔”运动时,竺可桢亲自走在游行队伍前面,以保护学生;他一再拒绝***府要他下令开除学生的威胁,竺可桢斩钉截铁地说:“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府而开除之。”

1947年11月2日,即于子三被杀害的第四天,浙大学生自治会举行普选。这一天的竺可桢日记中写道:“此次为第一次普选制”,当选者中“左派几占十之七八……故料想***之行为必层出不穷也。”但爱护学生是他作为校长的天职,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过。整个于子三运动中,他的言行感人肺腑,正是他不畏、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爱护学校和学生,成为学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当得知于子三死讯赶到监狱探视尸体时,竺可桢即严词拒绝在“于子三自杀身死”的证明上签字,并在南京对《申报》记者说:于子三“作为一个学生是一个好学生,此事将成为千古奇冤”,正是他仗义执言,率先冲破新闻封锁,击破了“于子三自杀身亡”的谎言,消息见报后震惊全国。下令他“更正”,他断然拒绝:“报载是事实,无法更正”。并公开表示:“一本过去理智态度、求是精神,决不畏难而退,不能以利害得失而放弃追求真理。”他还对浙大全体师生郑重宣告:“真理在我们这一边,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不灭的史册中。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质,半个多世纪后依然让我们肃然起敬、激动不已!

竺可桢的人格力量,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求是”精神对塑造老浙大莘莘学子的人格所起的作用是后人很难想象的。浙大在1949年前被誉为“东方剑桥”“民主堡垒”绝不是偶然的,是和这位好校长分不开的。

竺可桢与浙大的“求是”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竺可桢与浙大的“求是”精神

学习

舜生诸冯在垣曲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舜生诸冯在垣曲,内容包括垣曲诸冯村,垣曲诸冯。《史记》对舜的家世、婚姻、家庭事务和个人事业的发展情况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但对舜的出生地仅说是“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冀州地域广阔,到底在何村落,语焉不详

学习

别跟女人讲道理“女人就是道理”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别跟女人讲道理“女人就是道理”,内容包括当女人开始跟你讲道理,别总是跟女人讲道理。小王的情况我们了解,他是典型的凤凰男,毕业后留在省城打拼,娶了个土著独生女,结婚几年来妻子都以农村太冷、要陪父母、有孕在身、孩子太小等

学习

碧海连天远 琼崖尽是春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碧海连天远 琼崖尽是春,内容包括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是谁写的,碧海连天琼崖紧是谁写的。天涯海角

学习

构建“发现式”教学课堂初探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构建“发现式”教学课堂初探,内容包括探索式教学课堂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总结。《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学习

浅谈稻谷加工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稻谷加工,内容包括稻谷加工工艺流程,稻谷加工注意事项。关键词:稻谷加工碾米深碾

学习

东北灵芝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东北灵芝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内容包括灵芝栽培管理注意事项,东北灵芝种植技术规程。摘要:阐述了灵芝栽培的具体场地要求,覆土遮阴等的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灵芝出土后的管理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

学习

《史记》注释考订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注释考订,内容包括史记电子版注释全解,史记注释大全。关键词:行道顿兵自明蒙注释考订一、行道

学习

面对心理挫折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面对心理挫折,内容包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心理知识,重大挫折心理调整。无论社会多么进步,科学多么发达,每个人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障碍,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克服他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或多或少地在

学习

艺术名媛 林明珠

阅读(29)

衡山路41号的22层是林明珠(PearlLam)的领地。走进门口,迎接访客的是托着白色哈达的泥塑佛像,视线穿过佛像,却是被一堆当代艺术装置接住,整个22层就是东方与西方、古典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调情。

学习

浅谈汽车的油耗和经济车速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汽车的油耗和经济车速,内容包括汽车时速与油耗对照表,汽车标准油耗怎么看。【摘要】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最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的今天,汽车的油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驾驶员的关注。一般认为,油耗跟汽车的车速有最为

学习

简述输电线路工程管理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输电线路工程管理,内容包括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与分析,输电线路工程管理总结。摘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做好输电线路的施工与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

学习

韩剧里的交际达人

阅读(34)

韩剧里,灰姑娘竞相迷倒富二代,刁蛮婆婆和隐忍的媳妇情同母女,冷漠的子女回到不负责的父母身边,职场上的对手握手言和……

学习

浅谈“上海老歌”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上海老歌”,内容包括沪语版上海老歌40首,上海老歌精选书籍。20世纪的前二十多年,在中国流行音乐诞生之前,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是“学堂乐歌”,并且都是借用日本或者欧美的旋律的填词作品,内容主要是反帝反封建思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