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张籍《秋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籍《秋思》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前,我想背一首诗大家听,请大家思考:这是谁的哪一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背诵,指名答:这是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在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洁的明月,他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那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眼中,秋风又带给他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的《秋思》,点课件播放《秋思》录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问:谁来说说秋思是什么意思?(秋天的思念)那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生自由读诗。
3、指名读诗,评读。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讲解字音)
4、生再读,学生评价。师:很好,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大家可以借助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请代表发言。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师:是啊,作者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出示课件: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见?)
生:看不见。师:那作者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他是在骗我们吗?那他到底看见了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燕子往南飞……
师:是呀,焜黄华叶衰,秋天是衰败的季节,同时又是感伤的季节,落叶归根了,大雁南飞了,而张籍只能孤零零地站在秋风中,望着家乡的方向暗然*伤,他也想家了啊。板书:思乡。他会想起家里的哪些亲人呢?
生:父母、孩子、妻子……尽管如此思念他们,可张籍却看不到他们,我们来了解一下张籍:点击出现张籍的资料,指名读。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告诉自己的亲人呢?
生:写家书。
师:对,他决定写一封家书。出示幻灯片:看,张籍坐在桌前准备写家书了,可他迟迟没有动笔?他到底在想什么?哪个词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板书:意万重)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形容思绪万千)。
你来读出他此时的心情吧?(有几点想法)再读(有几十种想法)再读(真是思绪万千啊)齐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是啊,他想了很多很多,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说给大家听。
可以引导一下:对父母说些什么?对孩子说些什么?对妻子说些什么?对兄弟姐妹说些什么?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师: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张籍左思右想,经过反复的琢磨,信终于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出示幻灯片:看,他把信交给了送信的人。谁来读读这两句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谁读懂了这两句?真的假的啊,我想考验一下!大家看,这就是张籍写好的家书。(拿出准备好的信)哪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张籍是怎样寄信的?我就吃点亏,为张籍当一回信使吧!
师演送信人,生演张籍。
你为什么把信拆开?(我担心匆忙中写漏了什么)你加点什么吧!同学们,哪个字写出了张籍此时的心情?(板书:恐)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着急):写好了没有呢?快点把信给我,我要赶路。又被张籍拦住了,师:哎哟,张大人,你还有完没完啊?好好好,真服你了!同学们,张大人这样几次拆开信用诗中的话叫做:又开封。对,又表示不止一次。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嗯,听出了一丝担心,不错,读出了诗人的担忧。)全班齐读这两句。张籍这样拆了写,写了拆,写得完吗?是,对亲人的思念是永远也写不完的。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亲情呢!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孟郊曾在《归信吟》中写下这样一句诗,点击课件: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学生齐诗。
师:魂随信去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瑟瑟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齐读诗。
师:看到秋风刮起,作者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作者是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秋风)像这种借景色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五、拓展升华。
1、师:其实,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我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谁来说说?
2、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这里也有几句思乡的诗句。
(音乐响起),指名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你们现在还小,不能完全领会,但是等你们长大了,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浓浓的亲情。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张籍的《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首传世之作吧!全班齐读。
七、布置作业
1、默写《秋思》。
2、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语句通顺,想象丰富合理。
3、课外诵读《乡愁》、《家乡的桥》。
八、板书设计。
张籍《秋思》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张籍《秋思》教案 3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
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齐读)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板书:秋思)
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
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生读)
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再读)
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你们读懂题目了吗?
(“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zhòng”,一个念“chóng”,在这里该怎么念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读音的意思再做判断。(课件出示)重的读法和意思。
你们认为该怎么念?
为什么在这里念“chóng”?
(你可真会读书,注释中有提到,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指名读)请你也来读。(指名读)大家一起正确地读一遍。(齐读)
6、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今天咱们来一次合作,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好吗?
(课件出示)带节奏的古诗。
师:好,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明白吗?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有谁愿意再给大家吟诵一遍。
二、品读古诗,探寻“思”源
过渡语:不错,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学们,这首《秋思》仅28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让他提笔作家书呢?请大家默读古诗,快速找出原因。
品读“见秋风”
师: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原来是这场秋风拨动了诗人的.愁绪。请你来读这一句。请你再读这一句。读着这句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谈)我也疑惑了,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独自站在洛阳街头,瑟瑟秋风中,他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1生:看到飘落的树叶。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2生: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啊。
师: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孤独、忧伤、寂寞……)
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
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张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请你读出来。
师:一阵秋风,一份愁绪,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秋思》。试着把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秋思》(指名读)
三、悟读古诗,品味“思”意
(一)品读“意万重”
师:同学们,站在这个街头,孤独的诗人思绪万千,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板书:作家书)
出示: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诗人提笔想写封家书,千言万语便涌上了心头。他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诗人一提笔,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浮现在了脑海。你们都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那份牵挂与思念。现在,请你提起笔,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帮他将这份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小练笔:张籍提起笔,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他对年迈的父母写道:
他对和睦的兄长写道:
他对乖巧的小妹写道:
……
师:好,同学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谁先来!
学生指名交流。
师:我想,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也是诗人想说的,那这些就是诗人想说的所有的心里话吗?
(回环读)
这份对父母的牵挂,三言两语怎能写得完呢?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敦厚的兄长多年未见,不知近况如何呀?儿时的快乐时光怎能一一书写出来呀!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故乡啊故乡,我是多么想回来看看你呀。一起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二)品读“说不尽”“又开封”
(1)师: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牵挂怎是几张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呀,正如他自己说的——复恐匆匆说不尽(板书:说不尽)
师:“说不尽呀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思念牵挂问候……)
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意万重
师:千言万语浓缩成了三个字,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思念呀!正是因为意万重,正是因为说不尽,诗人才会——行人临发又开封
(板书:又开封)
(2)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信)
“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开)
师:把信封好,拆开;再封好,又拆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生谈)
师: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师:知道“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行人”是什么人吗?(捎信的人)
是专门送信的人吗?
补充资料:古时候并没有邮***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要么由家中的仆人传送,要么就是托人捎带。诗中应该属于什么情况?(托人捎带)你们知道吗?对于游子来说,遇到一位可以捎家书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师:张籍“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大家来看这幅***。诗人将千言万语化作书信交给行人,行人收好信件刚要离去,诗人叫住了他,拆开信件,看还要补充些什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坐上马鞍,准备启程,诗人又大步跑上前叫住他,要回书信查看,他担心自己对家人的话没有说完呀,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不明白,诗人为何要反反复复查看这封信呢,他说——(模拟“行人”和张籍的对话。
“行人”:张籍啊张籍,你怎么如此麻烦,为何反反复复拆信查看?天色已经不早,我得启程赶路了。
张籍:)
师:面对行人的发问,诗人会怎么说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可能不明白诗人此时的心态,他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已经十年没有回家了。如果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有新的体会。
补充资料:张籍简介
张籍,中唐诗人。其文学成就极大,但仕途却并不顺利。原籍吴郡(现在的江苏苏州),后来迁到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由于家境贫寒,他很小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四处求学、作诗,也数度返回故里,一直没有找到立身之所。大约三十岁左右,得到韩愈的赏识和推荐,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功名,却又默默地做了十年九品芝麻官。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在外漂泊又已近十年。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起故乡,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儿时一起玩闹的兄弟姐妹,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深深埋藏于记忆深处了。而这一封家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送到远隔千里的家人的手中。
师:读了这段材料,我们再联系杜甫写下的诗句“家书抵万金”,此时的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行人的发问,你会说些什么?
(生交流)
师:在外漂泊与家人联系,只能靠这封家书啊。这封饱含着万重意,价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书,诗人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开封呢!来,我们齐读后两句——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回,可以做我的听众吗?
师吟诵。你们也一起来,用朗读把诗人的这份思乡情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吧。
师:诗人因秋风而起思乡之意,欲提笔却难诉万千离愁。终于,捎信人带着这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信渐行渐远,诗人一直站着,望着“行人”远去的方向……
这一刻,诗人的感受,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孟郊说当家书被带走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好像也被带走了。就像诗人此刻身在洛阳,心却早已回了故乡。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思乡情呀!让我们再次吟诵《秋思》(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凸显“思”情
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与孟郊。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寄托于这封薄薄的家书了。你们看——
课件出示:
师:一封家书寥寥数字,却重比千金。李绅写下了——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李绅
师:在游子的心中,大雁也是那可爱的信使呀。难怪杜牧说——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杜牧
师:望眼欲穿的家书等得游子心都碎了,陆游曾写下——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陆游
五、默写古诗,沉淀“思”意
1、师:借家书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乡愁又是诗人心中难解的结啊。诗人张籍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藏到了书信的背后,就这样化作了这首《秋思》。最后,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充满诗人思乡愁绪的《秋思》默写下来,以表达我们内心的一份祝福。(生默写古诗)
2、作业链接
根据古诗内容和插***发挥合理想象,将《秋思》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
秋见秋风
作家书思乡
思说不尽
又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