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2、了解一些句子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学习抓住特点定景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窄小”和洞内景物“有点像……”
三、教学模式
读读想想议议练练
四、教学准备
电教片、投影仪、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二)、学习二——五段
1、自由朗读二、三、四、五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小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第三段:外洞
1、外洞洞口有什么特点?(拱形、宽)作者是怎样写的?(比喻)
2、理解词“突兀森郁”
3、这节最后一句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写泉水,这条水线串联全文。与下一小节紧密相连)
4、齐读第二段。
第四段:从外洞进入内洞
1、默读第四段。
2、口述作者怎样进入内洞?出示电教片,抽动片演示。
3、这小节共九句话,每句写什么?注意各句之间的联系。
4、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只能容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矮:小般进出靠工人拉,人卧在船内;险:左右和上方的石头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5、指导读好句子。
第五段:内洞
1、默读思考: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大)
2、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黑、奇、大的句子。
3、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为什么说有点像?到底是像还是不像?
4、看电教片:认识石钟***、石笋。
小结:双龙洞无论是外洞、孔隙、内洞景色各异,都值得观赏,这是全文的中心。
(三)、质疑
1、第三小节似乎和题目不符。
(这小节写溪水的样子、流速、声音,它是串联全文的另一线索)
2、用直线划出文中水线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师提示:叶老出洞后又沿着溪水拾贝而上,去玩赏上洞——冰湖洞去了。
(六)、作业(见教室下发资料)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映山红、油桐(白)、砂土(粉红)、新绿(或浓或淡)
路上 溪流(宽窄缓急)
溪声(变换调子)
高、突兀森郁
洞口 宽、像桥洞
外洞 仿*大会堂
……或是…… 热爱大自然
(观察抓住特点)
窄 容得下两人
孔隙 矮 贴
险 挤、压、撞、擦
黑 一团漆黑、昏暗
内洞 奇 双龙、石钟***、石笋
大 比外洞大、有十来进房子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要点:导学4-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
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指名当"小导游",结合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显示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况)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3、"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
4、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5、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板书:小、窄、矮)。
6、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
5、组织朗读训练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七、布置作业:
抄课后生字词。
板书设计
8、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 小 黑
途中见闻 外洞宽 孔隙 窄 内洞 大 出洞
大 矮 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细致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
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喜欢的地方)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同学们要注意你喜欢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
⑴ 同学们已经想好了,那么我们就从外洞开始,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特点让并且让你喜欢上的?
⑵ 刚才这几个同学的说的非常好,有谁被他们的叙述所打动也喜欢上外洞的同学请举手。那么就请你们这些喜欢上外洞的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把外洞读给大家的听。
⑶ 接下来作者写了从内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么特点?
(学生叙说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哪句话理解到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描写孔隙的特点的同时,还写了如何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乘坐工具,进入方式。
⑷ 作者在这里介绍了孔隙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在讲解时,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引导,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且在叙说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对实际的描写,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体会作者的心情:
⑴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此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⑵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临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那么喜欢孔隙的`同学就大声的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一起齐读本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能: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
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洞口、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1.洞口宽像桥洞
(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高、大仿*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1)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
(2)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3)看电脑填空。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4)有感情朗读全段。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2)洞顶的双龙
(3)石钟***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看***片加深体会。过渡:洞内钟***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把句子补充完整。过渡:这些石钟***和石笋,像*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6)感情朗读。指读。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很丰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理解字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读中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2、落实分清文章的层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片”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随机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色介绍比较具体呢?
生: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条理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处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设计意***:新课标强调:再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着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他们分别体会出内洞、外洞、孔隙各部分特点,接着带着各自的感受去读,同时不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先汇报哪个地方,就先讲哪个地方 。)
师:谁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外洞:
⑴ 生可能谈:
外洞高、宽、大,随机板书。
⑵ 师:你在文中哪段话有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 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 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⑸ 质疑:
可能不懂的问题“突兀森郁”等。
⑹ 出示外洞多媒体课件。
⑺ 指名读。
2、孔隙:
过渡:
谁还想谈一谈其他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⑴ 学生可能汇报:
窄、矮、小……随机板书。
⑵ 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
⑶ 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
“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 重点研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我们躺在小船里进内洞,那么直接就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进内洞”就行了,后面的内容不写了行不行?为什么?你们觉得后面哪句话或者哪个词用的好?(贴)为什么好?能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
生汇报
师:那么你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
第一次读,出示孔隙画面的课件,感受孔隙的窄小。
第二次读,边听同学读边闭眼想像孔隙的窄小。
设计意***:孔隙这一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找出有关语句,然后进行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读,充分悟,体会孔隙的一刹那,这样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理解会更加深刻。
3、内洞:
过渡:
最后内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习方法、环节同上(外洞、孔隙)
⑴ 学生可能谈:黑、 奇、大随机板书
⑵ “奇”这部分话让学生想像,内洞的石钟***和石笋都会像哪位*仙或小动物?
生汇报。
设计意***: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完后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这课的资料,使学生对这课的了解有一个延伸。
四、回归整体,配乐读
1、配乐读。
2、课外、课内相结合。
师:学习这节课,你想为自己布置一个什么任务?
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游了三个洞》,本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
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
⑴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 教师:
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
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外洞有什么特点?
⑴ 学生汇报。(板书:宽敞)
投影:
走进去,仿*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
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
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
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
⑴ 学生汇报谈体会。(板书:漆黑、宽广、奇异)
⑵ 投影文字、***片,学生谈感受。
投影:
黄龙、青龙、*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师: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达清楚、明白。
⑶ 自由朗读指名读。
小结学法:
写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样写具体。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通道孔隙。这是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有水石奇观之美誉。
1、自学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点:
(板书:低矮、窄小、昏暗)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投影:
⑴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⑵ 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擦破额角,擦伤鼻子。
3、朗读体会:
教师: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都是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点介绍清楚。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数字说明、举例子和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体现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写作练习:
⑴ 出示话题。
⑵ 口头表达。
⑶ 出示范文。
⑷ 动笔练习。
⑸ 交流指导。
五、总结所学
1、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事物写具体。
2、教师画***,引导再读书。
六、布置作业
修改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低矮 奇异
宽敞 窄小 宽广
昏暗 漆黑
金华→罗甸→山路→外洞→孔隙→内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