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福州择班风波
《中国青年报》创刊于1951年4月27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央主流媒体。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国青年报:福州择班风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
择校风刚过,一些家长又在想方设法给孩子择班了。他们在确定了孩子能上哪所学校之后,接下来关心的是孩子被分到哪个班,打听各个班科任教师的实力,然后找关系、托熟人,把孩子安排进同年级“最好”的班里。
开学初,福州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延安中学经历了一场“择班风波”。
9月1日,“泰利”台风登陆福建,获悉孩子被分到初一A班的10多名家长冒雨赶往学校找校领导理论。因为A班的班主任是副科老师,且数学教师正处于怀孕期。这些家长认为,“副科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怎么做好班主任工作?数学老师分娩显然会影响教学的连续性”。一位当医生的家长提出,现在***人可以选医生,家长也应该可以选教师和班主任。
当这些家长听说“校领导孩子所在的B班,语、数、英三科主科老师都是公认的优秀教师”时,心理更加不平衡。他们向校方提出了四套方案:
一、既然校方说各班的师资搭配是公平的,那么对调也是公平的,B班所有教师与A班教师对换;
二、B班的数学教师与A班的数学教师对换,以平衡教师的总体实力;
三、分在B班的校领导子女到A班就读,以证明A班不是弱班;
四、教师重新洗牌搭配后,再抽签分配到各班。
校方拒绝了家长们提出的上述方案。延安中学校长王金石说,如果满足这些家长的要求,那么其他家长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谁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必然打乱整个教学秩序。
王金石说,“虽然现在是就近入学,但我们还是对新生组织了考试。凭着考试成绩,我们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班。”据介绍,8月初,该校组织700多名初一新生进行了入学考试,最后测算各班学生的平均分,每个班的平均分差值不超过两分。
“老师的分组搭配方案是校领导根据强弱情况定下来的,再由各班的班主任抽签决定每组搭配去哪个班。”王金石解释说,在老师的分配上,B班并不是所谓的强班,A班也不是弱班。延安中学今年共有10个教职工子女入学,其中其他小学的教师子女8个,本校教师子女两个,并非只集中在B班,而是分散在各个班。
延安中学的“择班风波”经当地媒体披露后,引起热烈讨论。一些家长认为应增加分班的透明度,家长代表应参与分班,见证分配过程,充分享有监督权。一位学生家长建议,学校先公示教师强弱搭配后的组合方案,在大多数家长同意后,各班班主任抽签决定去哪个班,这时需要家长代表见证,确保没有暗箱操作。
对此,王金石校长认为,即便是大学教育也无法采取这种方案。如果学生可以选教师,有些班就会有100来个新生,而有些班则人数太少。这样,以中小学生的自制力,届时可能把教室变成“游乐场”。此外,向社会公示教师强弱搭配的组合方案,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好老师”、“差老师”,有侮辱教师人格之嫌。“其实大多数所谓的好老师、差老师是学生家长们捕风捉影得到的信息。同样一个班,学生的成绩有高有低。只要是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师同时再加责任心,工作成绩都不错。”王金石说。
据报道,“学生选班主任”模式一年前已见于辽宁省盘锦市辽化小学。去年秋季入学时,该校专门召开“家长择班择师大会”,拟作班主任的教师走上讲台,向学生和家长各自述职。述职后,各位家长根据对教师的了解情况,与孩子进行商量,共同拿出意见进行选择。最后,6名教师举着班级标牌在操场等候,然后,家长带着孩子站到自己挑选的教师跟前。学校规定,每个班级最多不能超过55名学生,择师最少的班级如果低于45名学生,立即撤掉班主任职务,由新的教师担任。结果,最受欢迎的教师共有56名学生报到,最少的也有50名学生报名。
此间人士认为,建立以学生家长为主的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外部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可以把教师的聘用权、上岗权等部分权力“下放”给学生家长和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班主任的人选应实行“差额候选”,使学生家长有权为子女选择教师,在校内使家长和部分学生择师、择班、转班等“合法化”。
中国青年报资料:
一、历史沿革
1951年4月27日,经***、***、***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批准,《中国青年报》在北京创刊。
《中国青年报》创刊号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青年报》宣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等,以及创造先进操作法的青岛纺织女工***和“走在时间前面”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等青年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60年代宣传了中国人民******战士***、王杰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的精*。
1978年10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青年报》复刊。
《中国青年报》复刊号
1998年10月,《中国青年报》网络版上线。
2000年5月,中青***网站正式开通。
2016年11月,冰点暖闻客户端改版升级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特色的中央厨房----融媒小厨投入使用。
2019年10月,中青网新媒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划转至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网成为《中国青年报》新闻主网,报社旗下的中青***网站转型为新闻文化视频网站。
2020年5月《中国青年报》“融媒小厨”全面升级为“融媒云厨”,7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0版上线。
2021年4月,《中国青年报》创刊70周年,改革再出发。
2022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以“链接未来照亮青春”为主题,举办了“青年文化大数据项目体系发布暨青年文化大数据总部基地建设”启动活动,总部基地落户报社“青春元宇宙之家”。
二、办报宗旨
创刊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亲切关怀《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历届书记处高度重视《中国青年报》,赋予了《中国青年报》团结联系青年、引导教育青年、鼓舞激励青年、关心爱护青年的特殊使命和殷切期望。中国青年报社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将坚定的***性与鲜明的青年特色相结合,确定“思想报、旗帜报、知识报、战斗报”“跟中央紧些更紧些、同青年近些更近些”“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青年关注关注青年”等一系列重大办报思想和方针,不断探索青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用理想信念感召青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时代精*振奋青年,用现代知识丰富青年,用高尚情操陶冶青年,宣传青年先进人物,激发青年奋斗精*,启迪青年心灵智慧,反映青年愿望呼声,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团结鼓舞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2022年,中国青年报社积极推动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发展,“融媒云厨”继续发挥中枢作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温暖的BaoBao”可视化频道上线;中国青年网和中青***两家中央网站差异化发展;报社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机构账号200多个,中青报和中青网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百家号等头部账号发挥引领作用;“青蜂侠”栏目用户2000万+,继续在中央媒体新闻短视频保持头部位置。报社积极推动“可视化”改革,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并用10个指标定义“可视化”:让文字“站”起来说话画像;让镜像“活”起来表***解意;让视频“青”起来激活一线;让播报“特”起来虚演实剧;让过程“立”起来美好丰满;让数据“深”起来广挖细掘;让场景“用”起来团团圆圆;让治理“优”起来智慧聚合;让内容“运”起来有绩有效;让融合“全”起来九九归一,力争一体化实现“四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高质量融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青年报:福州择班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