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夜歌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歌曲了吧,歌词的好坏,有时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首歌的好坏,那什么样的歌词才是好的歌词呢?以下是整理的草原之夜歌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之夜》歌词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1.jpg"/>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草原之夜》的创作经过
《草原之夜》的作曲家田歌,《草原之夜》使他一举成名,这时他才21岁。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反映***生产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大型艺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田歌参与其中,从而与此片的导演张加毅相遇了。
张加毅带着包括年轻的田歌在内的一班人马来到了***,他决定要在这部新的名为“绿色的草原”的纪录片中,记录兵团精神,弘扬***垦文化。
张加毅在考虑如何给这部记录片配上一支相宜的主题曲,因为画面十分宏伟壮观,主题曲是不是应该温情柔软一些、以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呢?
在与官兵们相处的日子里,张导演觉得自己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觉得只有把这种心声唱出来,才能够真正激励战士们的斗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于是导演自己提笔写了起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写完之后,张加毅把歌词交给了田歌。年轻的田歌欣喜不已,四十分钟以后,田歌把张加毅叫了回来,“张导,词作家,来听吧!”田歌轻声唱了起来,张加毅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他唱得非常动情,我当时也有点傻了,心想,现在是什么气候呀,我这词是写得软了一点,谁知道你这曲子比我这词还软,但是,确实好听。就这样让他唱了四五遍。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生产兵团的战士们,在窗外喊:‘亚克西,亚克西!’原来他们一直在窗外听着,这时候都鼓起掌来。这对我震动很大,我立即在田歌的曲谱上写道:同意录音,张加毅。”
就这样,《草原之夜》成为《绿色的原野》这部片子的主题歌,1985年,《草原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教材,并称它为“东方小夜曲”。
创作背景
1959年,一部反映***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在***伊犁河谷兵团四师六十四团驻扎地——可克达拉农场开始拍摄。艰苦的环境虽然给***垦战士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战士们的内心却充满着希望和柔情。在与***垦战士们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纪录片的导演张加毅发现了这种强烈的反差,因此他觉得应该在宏伟壮观的电影画面中,插入一首温情的歌曲,以表达战士们的心声。
在纪录片拍摄接近尾声的某日,张加毅与体验***垦农场生活的田歌一次外出散步,看到了一群年轻人在篝火旁烤着打来的猎物。缕缕炊烟升起,一个***族小伙弹奏着民族乐器,唱起了关于劳动和爱情的颂歌,动人的歌声在美丽的草原上飘荡。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张加毅,他当即掏出一个纸烟盒,借着落日的余晖,提笔写了起来。不到一刻钟,就写出了几句歌词。当晚,田歌谱好了曲,给战士们试唱。于是,歌曲《草原之夜》创作完成[3]。
歌曲鉴赏
《草原之夜》的旋律悠扬婉转,抒发了词、曲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它像一泓清泉,渗透咏唱者的心房,回荡在宁静的夜空,令人陶醉。情感细腻的《草原之夜》回荡在西部边陲月白风清的夜晚;更像一股奔放的暖流,拨动着每一个咏唱者的心房。它激励无数***垦战士去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该歌曲情感逼真,让人感到民族情、人情、乡情、友情等多种感情融合为一体,令人想象情深无限。
社会影响
1985年,该歌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被称之为“东方的小夜曲”。
1990年6月,该歌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后来又被编入中国高等院校音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