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1
沧海横流,社会进步大潮滚滚向前,我们每一个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卷入了社会分工之中。放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渺小如蚂蚁,卑弱似微尘,绝大多数人沦为了统计上的一个冰冷总数的组成部分。只有极少数"人中龙凤"历经考验脱颖而出,成为了发展史上的杰出英雄人物,深刻而又重要的影响了社会变迁进程。镁光灯的鲜花和掌声里,很多主角会满脸红光地谈论着昔日非凡的奋斗篇章,极少数才会诉说不可复制的真实。聆听者也企***从“成功史”中提炼前进的力量,用在磨砺自己的途中。
留校任教的俞敏洪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因为一个教学处分而被开除教职;更不会料到自己为了挣够出国的费用进行的英语补习会成为未来民办教育方面的一面旗帜;更不可推测出当自己通过培训挣够了出国费用的`时候变了“初心”——在英语培训市场上找到了更大的人生奋斗意义。在命运之轮面前,即便是英雄人物,重大转折关头也是迷茫和微弱的。没有人有后视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前进的一片漆黑里,靠着近处的微弱之光去探索未知,越过险滩暗河,才会走到远方高峰。
几乎没人能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知道自己能够考取哪个大学,也鲜有大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年知道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岗位,更不会有职场小白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会跳槽到哪里。是的,对个体命运而言,绝大多数人都需要面对偶然性的主宰。即便是你考入top2的名校顺利毕业进入非常优秀的行业和岗位,也一样无法获悉自己会遭受什么不确定性考验。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公平的。人生路是马拉松,一关过去还有下一关,你要尽可能地走好每一关;即便是你一关失误了,还有重新参与社会洗牌和反超的机会,当然,难度一定是增加的。好成绩、好单位、好老师、好前途、好履历、好业绩、好家庭,人人想要。但只有极少数人在人生关口的某一个环节得到自己想要的。
回头看我们优秀的企业家群体,都具有很不是“一帆风顺”的一面:39岁的任正非因为被骗走200万元、遭受了“离开岗位”“婚姻破裂”“生存危机”、不得不被迫走上华为创业路;35岁的单亲妈妈董明珠抚养压力日增,不得不南下珠海卖起了空调;35岁的马云已经经历了“中国黄页”等四次创业失败后一事无成,万幸没有一蹶不振,收拾心情在西湖畔开了一场描述梦想的“十八罗汉大会”;即便是一路开挂人生的黄峥在35岁的时候依然对自己的成就十分不满,几个不错的项目远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和需求,之后才有了拼多多。实际上,命运变革的时间没有早晚,风云人物也在无法预料到自己之后的成就与辉煌。曹德旺37岁承包玻璃厂41岁才成立福耀玻璃;柳传志40岁才离开中科院,参与创建联想;芒格38岁才踏足投资行业,54岁才正式加盟伯克希尔;宗庆后42岁才承包一家校办企业的经营部,44岁才成立娃哈哈。
如果把创业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来折算,这些商业风云人物几乎前半生都是为创业打基础。不过在打基础的途中,命运转折点到来之前,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和考验。何况,创业走向高峰的这一段旅程,面对的压力和风险绝不是前半生的波折所能比拟的。创业者的人生有游戏的一面:后半段难度大幅增加,结局才会有大的成功和收获。
不要抱怨自己出身不好、家庭薄弱、学校无名、专业不强、履历单薄、业绩平庸了。拉长人生周期,放在命运的视角看待现在拥有的一切,你拥有的远远比很多人要丰富美满的多。“我等了多少个轮回,才有机会去享受一次的旅程。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是的,不妨大胆一些。很多事我都不了解,很多问题也没有答案,但我相信上天给我们生命,一定是让我们创造奇迹。”《大鱼海棠》的这段话放在命运转折的关口最为合适,已经过去或者荒废了很多很多的时光,在余下不多的日子里,更要让自己过得精精彩彩。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更是现在。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2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原型。最近老俞出新书了,书名《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老俞的文风和演讲向来比较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比较符合我的口味,这也许正是因为老俞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和比较亲和的态度。我在内心一直很崇拜老俞,能将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做成上市公司。这本书因为是老俞自己著作,所以读起来更能体会到老俞的创业艰辛和管理理念顺应公司发展的更新迭代,对于利益的分配和远大的格局也是值得所有创业者和管理者值得学习。
如果要问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收获什么,我觉得是以下几点:
第一你能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老俞从北大出来,创立新东方的时候只有30岁,到今天已经50多岁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要经历一个从三十而立到事业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过的各种甜酸苦辣,以及心路历程,也许对你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二,你会看到一项事业的成长历程。新东方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做起,如今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到今天依然在中国民办教育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你会发现,它的利益分配制度和组织结构变革、高科技对它的发展历程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对它的成长的影响,每一点都可以掰开揉碎来看。你会发现,原来新东方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第三,大家可以看到团队合作和发展的经验。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干出来的。从新东方创立到今天,老俞依然是新东方的领导者,但是,是新东方太多太多的人才,跟着我一起才把新东方做大、做好的。所以,如何管理人才,如何跟合伙人搞好关系,如何进行利益分配,这些都是新东方反复经历的,而且这个过程是要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的。
总而言之,这里面包含了各种复杂的关系,从创始人内部的关系,到跟社会系统的关系,参与之间的利益关系、契约关系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曾在新东方出现过。他们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解决方案的,这也许能够给广大创业者提供一个参考。
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一定是把它跟你的理想和价值观连在一起的。在纵观新东方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时,大家一定会发现一条暗含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新东方这群人到底在坚持一种什么样的理想,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这种理想和价值观,在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想你读完本书,一定会有所感悟。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3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是俞敏洪的著作,他是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最近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退租了部分校区,捐出了80000套桌椅给偏远山区小学。他坦言心里五味杂陈,多么艰难的举动啊,一大家子就这样解散了。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是他2019年写下的一本书。讲述了他与新东方的跌宕起伏。俞敏洪说他创立新东方之前经历过两次低谷。第一次是他想出国留学,拼尽全力痛失良机。周围同学都出国了,遗憾的是以为特殊原因,错失了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和招生录取,让他崩溃没有钱上学。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赚钱出国读书,他在北大办起了托福培训班,但是因为和校办培训班抢生源被通报批评一个月,所有福利都没有了,分房子没有,出国进修没有,涨工资没有,被提拔没有。他决定让自己体面的离开。当你行至人生的低谷时,真正的体面,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敢于直面困境,勇于做出改变。
困境当前,他离开北大,开办免费讲座,免费提供出国咨询,慢慢口碑好了,二十来人小班发展到一百来人大班,慢慢小操场搬到了大教室。一个人真正的体面,是你在努力向上攀爬时,依然能守住内心的底线和良知。
1993年,新东方培训学校正式挂牌,直到今天时代洪流来袭,新东方市值缩水2300亿港元,预计裁员4万人,教学点退租1500个,他却做出三个决定,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
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将73366套课座椅全部无偿捐出。《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写出了一个成功者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都是低估爬坡登顶下坡未来这条路慢慢,我们只有勇敢的迎接挑战。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4
今天读完了俞敏洪老师的创业史《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书讲述的是俞老师如何白手起家创办新东方,将新东方从一家十几人的培训班做到在纽交所上市公司。叙述方式是采用俞老师亲身经历的第一视角方式,还原了很多当年创业的艰苦环境,语言上非常的朴实、接地气。
俞老师当时在北大当老师,由于想要多挣钱去国外留学,俞老师也是干托福培训班抢了北大的生意,结果得了一个记过处分,这点和《中国合伙人》非常像。于是俞老师主动辞职开始创办培训班,为了招到学生,他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成了当时北京城最好的托福老师。再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吸收了很多其它优秀老师也来到新东方和俞老师一起授课。
这大概是新东方的一个创业雏形,新东方的另外两家马车徐小平和王强是在新东方已经做得很不错的时候,俞老师认识到新东方要发展就应该找到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来一起努力,于是才到国外请回来了徐小平和王强。
在吸收人才这方面俞老师真的是教科书,他毫不介意有才能的人压住他的光芒,他也不介意别人分他的蛋糕,只要能让新东方发展得更好,甚至剥夺了他的董事长和总裁职权他也毫无怨言,而且为了留住人才,新东方的老师的薪资永远是最好的,尽量把利益都给下面的老师去分,自己拿最少的那部分。有这么康概的一个老板,各地人才都源源不断地涌入新东方。
为了尽可能发挥大家的才能,俞老师提倡公司内部创业,让徐小平、王强等人才去开辟新的业务板块,而这些板块的利润大头都归业务板块负责人,这样既能给他们足够的舞台施展才华,又能保证他们的利益,真可谓一举两得。纵观现在的很多企业,会开很多子公司,以为利用大公司的资源就能做好子公司,然而下面的负责人不但事事要请教老板,一个很有创意的活动经过层层的审批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执行期,而且负责人在自己收益也没保障,只能拿着老板给的死工资,这样的子公司自然而然就走向了灭亡。印证了一句老话“能容得下弟兄的才能当大哥”。
在面对诱惑时,千万要冷静,看清楚诱惑背后的陷阱。曾经新东方为了发展壮大需要融资,有一个机构很爽快的给新东方一个亿,做了十亿的估值,这让新东方的管理人员都喜出望外,自己手中的期权终于值钱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俞敏洪,江苏老乡,身上带有浓烈的质朴,乡村的气息,老实人的味道,虽然有时也会因为一些言论被很多人诟病,但谁的内心没有一点阴暗面呢,他敢于直言面对和承担,我是觉得了不起。
看过他的几本书,人生导师形象,心灵鸡汤较多,很多人不喜,但和其他文字相比,多了份坦诚,也能强烈感受到他这些言语的'背后是自身面对无数挫折磨难,总结反思而来。
这本书比较客观的讲述了新东方创业的始末,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问题,家族企业弊病,内部管理混乱,上市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战略错误等等,比较客观展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史,可读性较强。
书的结尾提到了他为人处事的三个原则:坦诚、诚信、信任。要成为一个讲究诚信的人,为人要坦诚,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往往会事半功倍。要打感情牌,少打利益牌,杜绝不正当利益交换。
本书适合迷茫中的你,他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本书适合已经创业和即将创业中的你,他会告诉你老俞的亲身经历,让你学会如何经营企业,如何提高领导力;本书同样适合困境中的你,他会告诉你,你以为人生已经到了低谷,其实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