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
家访在教育工作中,是一项很常见却很是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家访可以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让家庭和幼儿园工作更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它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家庭条件等等。特别是面对新生,进行家访好处非常多哦,那么家访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
家访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1
一、家访的必要性
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但教师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我们的具体要求是:
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教师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教师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教师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学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教师教育更复杂。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对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以及每个家庭的“个性”特点。要教育好教师学会与家长的沟通。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二、家访要做好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
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明确目的
每次家访前,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3、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4、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5、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教师家访前也一定要备好课。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本学生素质,要靠教师、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获得了对学生情况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并且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家访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2
一、准备工作要做好
家访前,与家长电话约定好时间,确认到家的时间和预计会待的时间,尽量避开幼儿休息、吃饭的时间。
准备鞋套、带好幼儿家庭地址、准备好笔和本子做家访记录。新生要带新生家访表、给宝宝的一封信、温馨提醒。带个照相机,记录下快乐场景。
家访前,根据你得到的这个幼儿的相关信息制定一个计划,可以简单的拟定一份谈话要点,避免谈话进行中发生无话可说的情况。
出行前,注意提前查看路线,根据约定的时间,做好出行安排,可以提前一会儿到幼儿家中,或约定的地方,但不可过早,更不要迟到!
二、注意自身礼仪言行
服装得体,落落大方,举止文雅,举手投足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素养。
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主动与孩子打招呼,可伴有亲切的微笑、温柔的抚摸。面对老生,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不要为了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家长,就一直说个不停,不让家长有表明意见的机会,这样会让人很反感。
三、家访进行时的注意事项
家访时长要有限制,时间太短还没有展开话题,时间太长容易偏离主题。因此,老师在进行家访时,要注意围绕主题进行沟通,适时引导话题,把家访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家访时,老师态度要诚挚、亲切,言辞得当,不能把家访当成“控诉会”。当反映幼儿在园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强调、批评幼儿的不足或只提优点。
再有,老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向家长征求意见,认真倾听家长的言谈,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
一个成功的家访,是能够让家园更和谐的存在,虽然老师要开展一个事半功倍的家访,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但只要老师认真准备,真诚对待,相信家长们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真心,更好的配合你的工作,让家园共育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家访的沟通技巧
l、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家访”成功的前提。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除了应是称职的教师外,还必须具备两条最起码的优点:负责、公道。或者喜形于色,热情款待;或者心怀戒意,不冷不热,有的甚至会讽言相讥,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懂谈话艺术的班主任,很难获得“家访”的成功。
2、明确“家访”目的,突出谈话重点。“家访”的目的通常为:
(1)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2)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3)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
以上三点就一次具体的家访来说是应有所侧重的。和以上三点目的相适应,“家访”谈话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以班主任独自形式介绍学生在校近况;以班主任发问,家长解说的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等;以双方交谈形式研究改进对学生的教育。
班主任的每次“家访”目的都有不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或谈学习情况,或谈纪律情况,或谈劳动情况,因此在有限的“家访”时间内必须精心组织谈话内容,务求重点突出,达到“家访”的目的。对一次综合性家访应分清主次,掌握好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对目的比较单纯的“家访”则可开门见山,提出话题。如:“您的孩子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我这次来主要想跟你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绘画才能的问题。”
3、善于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家访”谈话不是随意交谈。“家访”谈话从总体上看,有主动被动之分。班主任是谈话的发起者,班主任又是谈话中目的明确、预先有准备的一方,因此,在“家访”谈话中,班主任自然占主动地位。家长一方对谈话事先无准备,对班主任的具体来意不十分清楚,在谈话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班主任发出的信息,提供班主任指定方向的信息,承诺配合班主任协同教育孩子,因此,在“家访”中居被动地位。
老师家访前应做的准备
一、家访要有目的性、准备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个打算,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家访也一样,在每一次家访前,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该学生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充分收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存在的原因。在家访时,将问题重点提出,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事实证明:明确的目的性是家访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家访要有及时性
实践证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关节点,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家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生***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更好的。
三、家访谈话要有艺术性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谈话时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明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
四、家访的内容要有公开性
学生有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告黑状”为了消除学生对老师家访的疑虑和担心,在家访时尽量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在一个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谈。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保证家访的效果。
五、家访要有反复性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对学生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家访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我们进行动态的跟踪、了解,才能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家访的效率,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现代的通讯手段,例如进行电话家访,短信家访,便条家访,电子邮件家访等等,效果还是不错的。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机构的桥梁,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的实现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结合。家庭访问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访时家长如何与老师交流
孩子的日常习惯
首先跟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是不是爱惜自己的东西,拿出的东西会不会归回原位,是不是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与家人说话是不是态度良好,体质上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平时和小朋友相处是否融洽等。老师只有对孩子的习惯进行了客观了解,在校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孩子的兴趣爱好 跟老师说说孩子擅长什么,聊聊孩子早教的心得,包括兴趣班、特长等等,这样可以让老师从侧面看出孩子的性格,把握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也方便开学后分配任务,因材施教。
孩子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或相对***的学习空间,老师家访时也会到孩子房间看一下。比如看一下房间摆设,玩具、书本整理得如何,了解孩子平时都爱看什么这些常态下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个空间是否整洁有序,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折射出他的学习习惯。
双方的教育观念
其实,家访是个双向了解、相互交底的过程。不仅是老师在“考察”家长和孩子,而家长和孩子同样也在“审视”着老师。
孩子入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接受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而老师也同样需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例如,孩子成长的期望和目标、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参与度等,以便更好地影响孩子思维和知识的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访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