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之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下面是整理的国学常识之禅让制,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传说中的禅让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由部落里的每一个人投票表决下一任首领人选,以多数人意件做出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历史上的禅让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年表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曹魏→西晋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东魏→北齐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后梁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705年,周圣神皇帝武曌禅让给唐中宗李显(内禅)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权
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
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
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禅让制的内涵与本质
禅让制的内涵,在《尚书》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尚书》说:“汤武***,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尚书·汤誓》说:“我有天命,惟庸惟新;予惟弗受,命予一人。”意思是说,“我有天命,就是上天授予我的统治权;只传给有德之人,我自己绝不接受”。
又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是说:“我要把***权交给有德的人。天是神圣的,地是伟大的,尧就是最有权威的。”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意思是说:百姓都知道是非、善恶、美丑;人民和睦相处,上下协调;大家都遵循正道而行;黎民安居乐业
这里所说的“协和万邦”和“黎民于变时雍”都是指尧舜时代的国家***治形态。这应该就是当时的禅让制。
《尚书·汤誓》中又说:“汤有不顺天命、违章罔极之心者,则天之罚也。有不顺天道、违礼背常、***不轨、悖逆天命、干犯神明者,则天之罚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汤王有不顺天命的行为,违背礼制和道义的行为,违反天道的行为,干犯神明的行为。”
《尚书·尧典》中又说:“惟命不于常”,就是说:“我有命令就不受常礼约束,有命令就不能违背常礼。”有命令就不能违背常理。”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禅让制是指在国家***治体制中***权产生、更替和转移时采用一种特殊方式和方法;
在禅让的过程中主要是由德行高尚、能力卓越、功绩突出的人来担任国家***权***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也称为“禅让”和“禅让制”;
它是一种特殊的***治制度、文化传统,是在禅让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制度、文化传统。
从这里可以看出禅让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德行为标准选择皇位继承者;第二个特点是权力具有高度集中性;第三个特点是有正式任命制度;第四个特点是传贤不传子、传子不传贤。
这四个特点都表明禅让制在我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治制度,它与现代民主***治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人们在进行讨论时常常把禅让制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认为禅让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治。
禅让制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治制度
在古代中国,禅让制是一种特殊的***治制度,它以禅让为主要特征,而不是以选举为主要特征。
它是指古代中国的“天子”或“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权利交给“贤人”而不是“贤人”的后代或大臣。
在古代中国,这种***治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以最高权力者即“天子”为核心来形成禅让制度的。
这与西方实行的“选举制度”不同,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治制度。它使***权的转移完全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权力继承人和国家组织结构。
因此,这种制度就被称为“家天下”,也就是“天下为家”。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实行这种***治制度,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朝代都没有实行选举制度。
尽管在这些朝代也有选举制度,但那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和手段而存在的,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
所谓禅让制就是一个***治制度,它由最高权力者即“天子”来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组织机构和权力继承人。
1、禅让制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最高权力者即天子的重要统治手段。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实行西方的“选举制度”,但是最高权力者却可以通过“禅让制”来达到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因为,在古代中国,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要对自己的继承人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最高权力者必须通过禅让制度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统治需要的人来继承自己的***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高权力者不选择最适合他统治需要的人来继承***权,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统治者。
如果这样做了,那么他就会失去其统治地位。所以说,禅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制度,它是最高权力者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历史发展方面还是从社会进步方面来看,禅让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禅让制,如尧、舜、禹等都是通过禅让制而实现其***权转移的。
2、禅让制的实质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权力继承人。
“天子”在继承王位时,除了按规定的程序推选“贤人”作为“天子”的继承人外,他还必须指定他的“贤人”的后代作为继承人。
在中国古代,这种禅让制度被称为“嫡长子继承制”或“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在这种制度下,权力的继承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的。这样,***权就会直接由嫡长子继承。 如果嫡长子是个傻子或弱智,那么就必须由嫡长子的其他后代来继承王位。
否则,他就没有资格继承王位。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它要求最高权力者必须有足够的权力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权的稳定。
如果嫡长子不是一个有智慧和能力的人,那么就必须由其他宗室或大臣来继承王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权和组织结构的稳定。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一项***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禅让制的终结与民主***治制度的建立
因为“禅让制”是指由最高统治者任命管理者的一种制度,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由自然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统治模式。
但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禅让制”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治制度,在封建时代,统治者通过禅让制度把最高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他们甚至还把这种制度当作一种美德、一种***治文化,当作一种统治者维持统治的手段,这是严重错误的。
在西方历史上也有过类似于禅让制这样的“民主”***治制度,但他们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通过选举产生管理者来维持统治。
当然他们也有选举、议会等制度,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些制度在西方历史上都是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在后来通过***等方式取代了禅让制。
禅让制的重点在于这个让字,有人让就要有人接受,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制度,同时说法也非常复杂。
如果单纯的禅让皇位就算禅让的话,那么乾隆后期将皇位传给嘉庆也算是一种禅让了?
所以本质上说,禅让制的禅让双方主体是要全部同意的,同时选出来接受君位的那个人也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禅让制从自身诞生那天起,由于自身的特点限制,他就不能被传承下去,是一定会被取代的。
禅让制的实质
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建立了夏朝。
影响
第一,它开创我国民主***治的先河。禅让制时代选人用人是完全按照民主推荐的方式,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被考查对象进行综合考查,并通过各种实地考验后,再将帝位禅让给被考查人,原任君主可以在有生之年利用自己的德行和威望监督和进一步考验新任君主,最后完成***权的新老交替。
第二,禅让制时代成为后人世代向往的开明时代。禅让制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推行的时间不长,但这个体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无可比拟的。
第三,尧舜禹三帝成为后世评价君主贤能与否的标准。自禅让制度开始后,尧舜禹就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圣明最有能力的帝王而被列入五帝之一。所以后世的帝王无论谁都喜欢将自己比喻成尧舜禹,以示自己圣明贤能。
第四,“禅让”成为那些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权的人用以粉饰其***权合法性的贯用手法。在我国奴隶、封建时代,一些通过非暴力手段夺取***权的篡位之人,为了证明自己***权取得的合法性,都是以禅让的形式,让前代君主将帝位让度给自己,以洗脱自己谋权篡位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