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日出东方照九州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联吧,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对联?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对联日出东方照九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日出东方照九州
日出东方照九州,江山万里遍地红。横批:江山如画。
扩展阅读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春联“日出东方照九州”,“九州”具体指哪些地方?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范围大致为: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西部;兖州,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青州,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徐州,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扬州,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荆州,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部;梁州,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雍州,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