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名句
郑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郑成功的名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郑成功的名句
1、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2、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3、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4、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静闻天籁发,忽见林禽翔。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嗽腭争峡虮,青翠更苍茫。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 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 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听说郑***要X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企***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励志故事
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 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 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都 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 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 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 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 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 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 上削彩职,戴罪***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 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印,使移***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 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 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 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 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 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七月,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初一,从景宁关(在浙南闽东之间)入闽东,郡县望风降附;十三日,清贝勒罗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今福建建瓯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两、三日由延平取道顺昌,准备由汀州遁江右(赣南)。此时,在光泽一带的郑成功,闻报,由光泽经顺昌而下延平,大约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见 已经离延的隆武,入见隆武帝;隆武问之曰:“芝龙、鸿逵,朕将焉依?”成功跪于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测,陛下宜自为计。”与帝相持大哭。隆武 帝遂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欲联络豪杰同赴赣南寻隆武。隆武于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驻汀州。随后遇害。
郑成功辞别隆武之后,下延平,与入延的清兵猝遇,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郑成功告诉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骑,公将安之?”王忠孝后来终老于台湾。
郑成功离延时,有一批闽北抗清义士追随郑成功前往闽南、台湾。自其随隆武帝出征,于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进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时离开,大约在闽北逗留了八个月有余。
郑成功离开闽北后,反对其父降清,树起抗清旗帜,南征北战,威震清***,史称“明郑”。离开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岁的郑成功以广东南澳为基地。所树立的旗 帜上面写着“明忠孝伯招讨大将***罪臣国姓”,另一面旗上写着“背父救国”四个大字。随即出兵,连破闽南沿海多处,改中左所(即今厦门市)为思明州,以为*** 治、经济中心;自此时至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闽粤,其中,永历十一年北伐攻克温州、台州,进入长江,威震清***。当时, 在滇城的永历帝,于永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远侯。三年……七月,封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汤航海至思明,晋成功为“延平郡 王”,给金印(《台湾通史》卷二)。但是,郑成功因尚未打败清***,谢不受爵;收而藏之,终身不一用(《南明史略》与范咸《台湾府志》)。——郡王是仅次于 亲王一等的爵号,延平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是一个战略要地。延平作为建制地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620年的东晋太元四年(379年),这年改南平县为延 平县,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延平***,开始突显其“铜延平”之***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为 1368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为闽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废府设道;其后,在沉默了80余年后于1995年1月撤南平地区改南平市的同时,县级南平 市改为延平区,“延平”才又重登历史舞台。简言之,延平断续出现四次,存在约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来长达612年之久,建制级别最高,影 响也最大。——显然,因为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郑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历帝才封他为“延平”郡王;同时,因为郑成功 抗清所经历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级别都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封他为“延平”郡王。由此可见:郑成 功的***治生涯和伟大功绩乃至郑成功的英名,都是从延平亦即闽北开始的。
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再次北伐,战败后退回思明,便着手收复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经过八、九个月的战争,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惜,克台后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
生平官爵
官位
宗人府宗正协理宗人府事
提督禁旅、仪同驸马都尉
御营御武副中***勋戚、总统御营***务
招讨大将***
爵位
忠孝伯 - 受封于隆武二年三月(1647年)
威远侯 - 受封于永历二年十月(1648年)
漳国公 - 受封于永历三年七月(1649年)
延平王 - 明昭宗于永历八年八月(1654年)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谦辞不受。九年四月(1655年)昭宗再次下诏并赍延平王册印至厦门,郑成功乃不再推辞受封为延平王。
潮王(辞未就) - 永历十一年十一月(1657年)敕封为潮王,郑成功谦以无功辞不敢受。
潮武王(追谥) - 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四月郑克塽追谥其祖父为潮武王。
家族成员
祖辈
高祖父:郑荣(乐***);
曾祖父:郑瑢(西庭公,另一说郑王容);
祖父:郑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
父母
父亲:郑芝龙,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力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
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后归降清朝。
母亲:田川氏(1601-1646)是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名不详(平户当地传说名“マツ”,罗马拼音作“Matsu”,汉字或可作“松”);她生于田川家,后来母亲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
妻妾
正室董氏,名“友姑” ,一作“酉姑”,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郑经生母
另有侧室庄、林、史、蔡、曾、蔡诸氏夫人
兄弟
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实际上的次子,所以又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七左卫门一生未离开日本,二个儿子分别姓“郑”及“福住”;
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
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
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郑芝龙四子;
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龙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钦命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
郑世默(见于《清史稿》),郑芝龙六子,后与父亲一同就戮;
孙辈
郑克臧,郑经长子,娶陈永华之女为妻;原为郑氏王位第一继承人,但遭到冯锡范等人杀害,年仅十六。
郑克塽,郑经次子,幼名秦舍,字实弘,号晦堂,娶冯锡范之女为妻;继承延平王、招讨大将***官爵,于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结束郑氏王朝于台湾二十一年的统治。
郑克举,郑经子;郑克塽降清后面请康熙帝准其叙官。
后人
郑成功的后人现今分布在日本、台湾和福建南安市石井镇。
台湾知名鱼类学家郑守让(原名郑明能)是郑成功第六子郑宽的后代,为郑成功九世孙。
诗人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乃郑成功第十五代裔孙。
郑成功第十一代侄孙福住邦夫,是日本人。由此说明,也有不少郑氏子孙现生活在日本。
早年生活
少年时期
天启四年(1624年,日本宽永元年)七月十四,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吕宋附近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
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在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南下,破扬州、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权灭亡。
隆武时期
弘光***权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同年七月改元“隆武”。不久,鲁王朱以海亦在绍兴称“监国”,改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权成立后,郑成功得隆武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都督,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赐国姓。于是,人们遂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称郑肇基为“小国姓爷”(郑肇基年纪较小)。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把***队撤回福州(隆武***权所在地)。此举导致清***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泉州武荣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把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
同年八月,清***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
起兵抗清
隆武***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小金门(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至,郑***不敌败退。
永历二年(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不敌,守将、***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朝援***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永历三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潮州之役
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备,但却也因为***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1649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清***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永历二年(1648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的要求,并在郑***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永历四年(1650年)六月,郑成功***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之手。不久,清***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入潮州城以抗郑***。郑***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厦门失守
永历四年(1650年),时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取厦门。同年中秋,郑成功趁着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把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同年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船的两位驾驶。
同年三月,郑***抵达广东大星所(今广东惠东)。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面对清***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把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把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把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把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把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事。
同年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施琅擅自处决郑成功部将曾德,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父亲、胞弟均被处死。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
与清议和
清***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永历八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已将***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
同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同年十一月,清朝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投降。十二月,郑***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队进入兴化地方。
设官改制
永历九年(1655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便施***,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把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同年九月,清朝定远大将***、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入闽,会同驻闽清***,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州、泉州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门、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痛击,清***大败而归。郑***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处死苏茂、黄梧、杜辉,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把苏茂一人斩首,黄、杜则戴罪***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
起兵后的十多年,郑成功的据地仍然只以金门、厦门等闽南沿海岛屿为主。但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走私来累积资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人、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反清复明的情报组织洪门。1950年厦门市把市区改名为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南京之役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大***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次年(1659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突袭,致使郑***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永历十四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