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湾的二胡演奏艺术园地,在周歧峰、李镇东、刘俊鸣、董榕森等前辈的开垦栽种、并经由许多接续者的持续努力下,至今虽不敢说已开花结果,但是已由业余的演奏进入专业的演奏,由民间社团的教学进入正规教育体系的教学,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一滴的累积,是大家长年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所换得的成果。笔者有幸参与二胡演奏艺术在台湾发展的历程,看到今日的成果,忧喜参半。喜的是演奏水准的大幅提升与人才辈出,忧的是系统化的教学教材与学理化的演奏理论尚未建立。
笔者接触二胡已超过四十个年头,在教学中的长期观察,得知许多人对于“演奏”的认知,常会简化为生理的动作。而对于演奏的生理动作,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现以二胡演奏艺术的三个构面为题,阐述二胡演奏艺术的认知、训练与展现三个构面,期盼借由这个议题的探讨,提出个人长期在这个领域所钻研的一些心得,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使二胡演奏艺术的教学能够早日系统化、学理化。
二胡演奏艺术的认知构面
二胡演奏艺术的第一构面是认知构面,也是核心构面。所谓“认知构面”,是因为在实际演奏之前必须对演奏有明确的认识,而完整的演奏应当是心理、生理与物理三者合一的演奏过程,绝不可能***存在。当我们在演奏时,首先是确认心中所想要的是什么?其次,是要用什么方法来演奏,也就是如何运用我们的肢体使演奏的二胡产生乐音;然后,再从所产生的乐音中借由我们听音乐的耳朵进行检核,比对它与我们心中的想法是否一致?演奏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持续进行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一。
一、认知构面的心理层
《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也就是说,凡是音都是由于人心有所感而发的,当人的内在情感受到外物影响而有所动荡,就会以声表达出来。以二胡演奏为例,当演奏者受到感动,他的大脑就会指挥他的肢体运动,借由演奏二胡来传递他的情感。
当乐音产生时,人的听觉系统就会开始启动,声波借由媒介(空气)传导,经由耳与耳道的导引振动鼓膜,鼓膜将振动传导至听小骨,再借由听小骨将振动传导至内耳,然后经由第八对脑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听觉中枢。再由变示、确认或修正,然后继续下达指令,反复进行。因此,心理层可说是认知构面中最首要的部分。
二、认知构面的生理层
演奏当然需要借由肢体的动作,才能操作演奏的工具,达到传递情感的目的。因此,正确的演奏动作是所有演奏者所要追求的目标。要达到正确的演奏动作,势必对生理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如关节的运动、肌肉的运动等。也因着对肢体运动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减少演奏训练上时间的浪费,避免运动的伤害,达到我们所要的最佳演奏状态。
(一)动与静:在演奏中必须正确掌握肢体运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最基本的左手按弦为例:它的动作是掌指关节运动,指间关节属闭锁的状态,即关节不伸不屈的状态。因此,此时掌指关节属动的状态,指间关节属静的状态。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执行时却常常动静不分。
(二)主动与被动:在二胡演奏中常由多个关节结合运动,得到演奏所要的结果。以揉弦为例:它主要运动的力,来自手臂,桡腕关节与指间关节等都属被带动。有人会误以桡腕关节为主要力之所在,错误的认知,必然影响演奏的效果。
(三)紧张与松弛:演奏中,要确认与运动有关的力的使用,对于不需要运动的部分应当保持放松的状态。以按弦为例:当中指作按弦动作时,其余的手指都应当保持放松的状态,特别是虎口的部分,由于持琴的关系,较难放松,导致影响手指的按弦动作。
三、认知构面的物理层
声音的产生与传导都属于物理层面的课题,作为一位演奏者,应该对演奏的工具进行了解。
(一)二胡的构造分为:
1.音源体:弦;
2.激发系统:弓杆与马尾;
3.传导体:琴码;
4.共鸣体:琴筒;
5.调控系统:弦轴、琴托、千金、垫布。
(二)声音传导的过程:弓毛摩擦琴弦产生振动,经由琴码传导至琴皮与琴筒的振动,再借由空气传递出去。
(三)琴的相关调整:包括空弦的长度、千金的宽度、琴码的位置、垫布的大小与位置等。
(四)弓擦弦的角度问题:弓毛与弦构成90度的角度擦弦,可以获得最大的振幅,能够发出最佳的基础乐音。
二胡演奏艺术的训练构面
二胡演奏艺术的训练构面包含基础、技巧与诠释三个层次(见***二)。二胡演奏的训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有了良好的运弓、按弦的基础能力后,才能进一步作较复杂的技巧练习。有了纯熟的技巧,才能在乐曲诠释中运用自如。没有好的技巧,不可能会有好的诠释。光有好的技巧,也未必有好的诠释。对演奏者而言,技巧是必备的能力,但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只是乐曲诠释的手段而已。
一、训练构面的基础层
训练构面的基础层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功,包含坐姿、持弓、运弓、持琴与按弦等。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协调、可掌控的演奏方法。借此获得良好的音色,稳定且准确的音高,持续稳定的最大音量,无痕迹的换弓等。
(一)持弓法:包括支点、力点、反作用力点、阻力点。
(二)运弓法:包括平、直、匀;运动力与静态重力两种力的关系;内外弦运动的差异性。
(三)持琴法:最佳的持琴,应使琴身稳定,左手指放松,便于换把。闵惠芬认为,小臂与琴杆、大臂与身体、身体与琴杆均应基本保持45度。我认为,身体与琴杆的角度以30度为佳。
(四)按弦法:包括食指与弦的角度关系;掌指关节的运动与指关节的闭锁:手指的重力训练。
(五)换弓法:要求圆滑、连贯、没有痕迹。
二、训练构面的技巧层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必要手段,由于它的肢体协调性较复杂,必须在基础演奏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技巧的训练。
(一)弓的适用:包括连弓、分弓、顿弓、跳弓、颤弓等。
(二)左手的运用:包括滑音、换把、颤指(揉、压、滑、抠)、颤音等。
(三)乐谱上的速度、表情符号、指法、弓法的准确掌握。
三、训练构面的诠释层
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应对乐谱进行深入分析,以掌握创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再借由纯熟的技巧与个人的美学观,将乐曲重新诠释。在诠释的训练过程中,演奏者应找到最适当的演奏手法,并且应练习到稳定的状态。
(一)了解创作者的作曲背景、创作手法与思维等,并进行乐曲分析。
(二)掌握风格特色,多学习戏曲与民歌。
(三)技巧是为了服务乐曲而存在,因此,应选择最适当的演奏方法,最有表现的方法。
(四)培养个人丰富的美学素养。
(五)正确地掌握乐曲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奏,细微地、深刻地描绘乐曲。
二胡演奏艺术的展现构面
演奏的目的就是要在舞台上通过乐器将演奏者对于乐曲的诠释展现给欣赏者,这展现的构面就是二胡演奏艺术的最外层。演奏者是介于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它们的关系如***三。当作曲者将他的情感物化为乐谱后,演奏者借由对乐曲的分析及对作曲者的了解,进行乐曲的演奏,以获得乐曲最佳的诠释。再经由舞台的展现,将这乐曲传递给现场的观众,让他们能够透过演奏者的诠释,掌握原创作的情感思维。欣赏者对于乐曲的反应,也会带给作曲者反思的机会。
03
一、演奏者自身的关系
(一)心理的:包括情绪的掌控;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心理的建设(如树立台上第一,台下什么都不是的概念)等。
(二)生理的:包括呼吸的调试;舞台台风;肢体运动与乐曲的关系;稳定的演奏动作等。
(三)物理的:包括演奏场域的音响问题;主奏与伴奏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演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一)一、二度创作对乐曲诠释的平衡关系。
(二)创作者为演奏者开创新的演奏语法及技巧;演奏者激发创作者新的创作思维。
三、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的互动关系:演奏者的情绪是会受到欣赏者的影响。台下反应热烈,台上演奏者情绪就会高涨、亢奋;台下反应冷淡,必然会导致演奏者的情绪低落。
(二)演奏者应精准地将作曲者的创作思维与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结语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专业演奏者所须具备的能力。作为二胡演奏者,理当对二胡演奏相关理论有所了解,希望本文能够为二胡的演奏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学习思路。除了自我提升外,运用在二胡教学上,让学习者对于二胡演奏有了学理化的认知观念,再按部就班地依序给予系统化的训练,二胡演奏的能力必然会大幅提升,在舞台上的表现也是可以预期的。
林昱廷 台湾艺术大学教务长兼中国音乐系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二胡演奏艺术的三个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