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软件测试,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以下是整理的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软件质量 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藏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软件测试 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验收测试 是软件产品完成了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后,在产品发布之前所进行的软件测试活动。
失败测试 纯粹为了破坏软件而设计和执行的测试案例,被称为失败测试。 边界测试 是指使用预定定义的边界值,如最大值、最小值、空值或其他特殊值作为输入数据来运行测试。
速度测试 通过执行现有的测试用例多次来计算函数的平均速度。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对输入和输出或功能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对程序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灰盒测试 是一种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的测试策略它基于程序运行的外部表现,同时又结合程序内部逻辑结构来来设计测试用例。
静态分析 是种不通过执行程序而进行测试的技术.静态分析的关键功能是检查软件的表示和描述是否一致,没有 冲突或者没有歧义,它瞄准的是纠正软件系统在描述、表示和规格上的错误.
动态分析 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必须正真运行被测试的程序,通过输入测试用例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走读 是一个类似的同行评审过程,参与者包括了程序的作者、测试人员、一个秘书和一协调员。
静态测试 就是不执行程序的测试,包括代码走查,编码规则检查,质量评审,设计评审等。
单元测试 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主要测试模块在语法、格式和逻辑上的错误。
集成测试 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回归测试 指软件系统被修改或扩充(如系统功能增强或升级)后重新进行的测试,是为了保证对软件所做的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而重复进行的测试。 α测试 有时也称为室内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开发机构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β测试 是由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就是用来代替主模块,用它来调用子模块。
桩模块 集成测试前要为被测模块编制一些模拟其下级模块功能的“替身”模块,以代替被测模块的接口,接受或传递被测模块的数据,这些专供测试用的“假”模块称为被测模块的桩模块。
等价类 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自顶向下的集成方式 根据软件的模块结构***,按控制层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模块进行集成,也就是从最顶层模块向下逐步集成,并字集成过程中进行测试,直至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最终软件系统。
自底向上的集成方式 根据软件的模块结构***,按控制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对模块进行集成,也就是从最底层模块向上逐步集成,并字集成过程中进行测试,直至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最终软件系统。
软件测试目标 是以最少的时间与人力找出软件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 软件测试:是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测对象是否满足用户要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是为了发现错误而审查软件文档、检查软件数据和执行程序代码的过程。
2、 静态测试:就是不执行被测对象程序代码、不运行被测对象而实施的测试活动。
3、 动态测试:运行被测对象的程序代码,执行测试用例,检查系统软件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4、 黑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及其他需求描述文档,检查被测对象是否与需求一致。
5、 白盒测试:基于程序代码内部构成的测试。
6、 Alpha测试:是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在开发机构内部的用户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测试。
7、 Beta测试:是由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8、 软件:是指一系列按照某种特定规则组织在一起,实现用户需求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体。
9、 功能测试:是指为了确保软件系统功能实现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其他特性而进行的测试。
10、 性能测试:是指为了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状况,和预测软件系统性能趋势而进行的测试和分析。
11、 Bug产生于程序的源代码或者程序设计阶段的疏忽或者错误。
12、 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检查软件在不同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上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
13、 并发测试:主要指当测试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应用、模块、数据时是否产生隐藏的并发问题。
拓展:软件测试概念
产生过程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软件和IT行业进入了大发展,软件趋向大型化、高复杂度,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一些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开始形成,并且人们开始为软件开发设计了各种流程和管理方法,软件开发的方式也逐渐由混乱无序的开发过程过渡到结构化的开发过程,以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人们还将“质量”的概念融入其中,软件测试定义发生了改变,测试不单纯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将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SQA)的主要职能,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Bill Hetzel在《软件测试完全指南》(Complete Guide of Software Testing)一书中指出:“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这个定义至今仍被引用。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开始坐在一起探讨软件工程和测试问题。
行业标准
软件测试已有了行业标准(IEEE/ANSI ),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它再也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而且只是开发后期的活动,而是与整个开发流程融合成一体。软件测试已成为一个专业,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专门人才和专家来承担。
测试原则
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前,首先需遵循软件测试原则,即不完全原则的遵守。不完全原则即为若测试不完全、测试过程中涉及免***性原则的部分较多,可对软件测试起到一定帮助。因软件测试因此类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免***性,测试人员能够完成的测试内容与其免***性成正比,若想使软件测试更为流畅、测试效果更为有效,首先需遵循此类原则,将此类原则贯穿整个开发流程,不断进行测试,而并非一次性全程测试。
测试方法
1、静态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
静态测试方式指软件代码的静态分析测验,此类过程中应用数据较少,主要过程为通过软件的静态性测试(即人工推断或计算机辅助测试)测试程序中运算方式、算法的正确性,进而完成测试过程,此类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消耗较短时间、较少资源完成对软件、软件代码的测试,能够较为明显地发现此类代码中出现的错误。静态测试方法适用范围较大,尤其适用于较大型的软件测试。
2、动态测试
计算机动态测试的主要目的为检测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较静态测试方式相比,其被称为动态的原因即为其测试方式主要依赖程序的运用,主要为检测软件中动态行为是否缺失、软件运行效果是否良好。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即为进行动态测试时软件为运转状态,只有如此才能于使用过程中发现软件缺陷,进而对此类缺陷进行修复。动态测试过程中可包括两类因素,即被测试软件与测试中所需数据,两类因素决定动态测试正确展开、有效展开。
3、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顾名思义即为将软件测试环境模拟为不可见的“黑盒”。通过数据输入观察数据输出,检查软件内部功能是否正常。测试展开时,数据输入软件中,等待数据输出。数据输出时若与预计数据一致,则证明该软件通过测试,若数据与预计数据有出入,即便出入较小亦证明软件程序内部出现问题,需尽快解决。
4、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相对于黑盒测试而言具有一定透明性,原理为根据软件内部应用、源代码等对产品内部工作过程进行调试。测试过程中常将其与软件内部结构协同展开分析,最大优点即为其能够有效解决软件内部应用程序出现的问题,测试过程中常将其与黑盒测试方式结合,当测试软件功能较多时,白盒测试法亦可对此类情况展开有效调试。其中,判定测试作为白盒测试法中最为主要的测试程序结构之一,此类程序结构作为对程序逻辑结构的整体实现,对于程序测试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此类测试方式针对程序中各类型的代码进行覆盖式检测,覆盖范围较广,适用于多类型程序。实际检测中,白盒测试法常与黑盒检测法并用,以动态检测方式中测试出的未知错误为例,首先使用黑盒检测法,若程序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相同,则证明内部数据未出现问题,应从代码方面进行分析,若出现问题则使用白盒测试法,针对软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直至检测出问题所在,及时加以修改。[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