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报了吧,手抄报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
〖古代诗人的故事〗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匠心独妙”,“*韵超然”,格调甚高,颇受后人推崇。他的许多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换句话说,其高妙之处来自内心的修为,与文字笔墨的巧拙无关。
他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即具有上述特点。全诗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极富于韵味而被“一时叹为清绝”,且诵读起来“有金石宫商之声”;他的《题义公禅房》情调古雅、潇洒物外,手法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后人誉为“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而《渡浙江问舟中人》则被苏轼评为“寄至味于淡泊”;他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色彩淡素、浑成无迹、“一片空灵”,后人叹为“天籁”;他的《过故人庄》“淡到看不见诗”,“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把艺术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至于他的《春晓》,是任何一个稍稍读过几首唐诗的人都会背诵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千多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似乎这短短二十个字中有着不尽的艺术宝藏。诗人情入于境,深得大自然真趣和*髓。此诗是最自然的诗篇。反复吟诵,不免让人慨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之家,“家世重儒风”,世代读“诗”、遵“礼”,总是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勉。并且孟浩然在“词赋”方面的造诣很高[9]。在40岁以前,他一直在襄阳砚山附近的涧南园过着隐居生活。后来上京投考落第,游吴越后再度归隐并投入修炼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张九龄帐下作过几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中度过。他特别喜欢山水,游览山水、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内容:住在左右空旷的林野中,听不到城里那种喧闹。
在北边的山涧旁钓一钓鱼,打开南面的窗户听一听樵夫们打柴时的“樵唱”。把隐居中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找那些善于静思的朋友讨论;在白云飘浮的山上,隐者自我怡悦,登高望远、心境随着远飞的大雁渐入空寂。他对陶渊明特别崇拜,认为陶渊明式的隐居是高雅的林园生活;躬耕垂钓,自逸自足,饮酒取乐,趣味盎然。没有俗人来打扰,培养着古代高人雅士的高风亮节。此外,他还一直象古代隐士那样读书、练剑,书与剑相伴了他几十年时间。他也偶尔种一点菜蔬、培植一点竹木园林,但目的主要是蓄养自己高尚的气质。
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
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一个求仕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其“好乐忘名”的程度实在让人感叹。
这件事情除了表现出他放任不羁的性格外,恐怕也隐含着他的自信:觉得自己用不着别人推荐,凭真本事也一样能平步青云。然而,进士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却出乎意外地落了榜。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是特别地沉重,因为他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才华,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等大诗人和大官的宣扬、延誉,已经在京师颇有诗名了。这一下真是“抬得高,摔得痛”。他在懊丧之余想给皇帝上书,但又犹豫不决、左右徘徊,满肚子牢骚不知向谁去发。在这种复杂的心绪中,他写下了《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表面上他在诗里一连串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层的怨天尤人:“你还向皇帝上什么书啊,还是早点回你那个破房子里去吧;你没有一点才能,圣明的皇上当然要把你抛弃啦;一身毛***,朋友也都疏远你了,真是穷途末路啊;头上都生白发了,求仕心切偏落榜,连美好的春天也都把人往老迈、*亡上推!这排遣不去的愁绪弄得人一晚到亮睡不着觉,而松风明月还偏偏越窗而入,把院落和寂夜的空虚带到已经很空虚的心上!”
据说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恰遇到唐玄宗到来。玄宗向孟浩然要诗看,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很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看来玄宗还是从他那含蕴婉曲的语句中听出了他满腹的牢骚和抱怨,并且认为他在“诬”自己,因而龙颜不悦。不用说,一个最好的、可能得到皇帝赏识和直接提拔的进仕机会又失掉了。
这一个沉重打击成了他思想上重大转折的起点,就象当头棒喝一样把他猛地推到了决心长期归隐的心境上去。他决定离京,先到江南游览一遭后便回家过隐居的生活。他在离京时留了一首诗给自己的好友王维,以沉痛的语言、怨怼的情怀、辛酸的眼泪描述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世态炎凉、人情似水的滋味,感叹知音太少,表达了自己坚决归隐的决心。
关于思念爱人的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相思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思念情人的诗句《燕子楼》 ——张仲素相思的诗句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赵必豫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 。——郑愁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爱情的日志《虞美人》 ——纳兰性德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简介: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风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名人诗人的爱情语录
1.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3.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7.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8.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织妇词》
9.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10.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11.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12.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13.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1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8.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2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22.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车遥遥篇》
23.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2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5.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26.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27.曾把芳心深相许。——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28.佳人***相思苦。——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29.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30.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1.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32.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33.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34.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3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
36.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39.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1.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42.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3.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4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4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6.得成比目何辞*,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4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8.落花人***,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5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51.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5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3.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许浑诗人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评价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豪杰诗人作文
刘禹锡前辈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贞元九年(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又中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前辈一反唐朝文人墨客遭遇贬官挫折就软弱秃废自甘堕落沉沦,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概,屡遭打击而始终坚持着不屈的意志,保持着一个与命运抗争斗士的灵魂,每一次打击只能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那诗人气质。在淡泊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体验中吸取民歌文学,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仿民歌体诗歌。晚年和同龄人白居易结为诗友,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留于后世《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诗作中具有高昂力量和精*的代表作当属《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入笔就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了一种激越向上高昂的淡泊诗情和思想境界。“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寥萧条萧杀,让我看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后面两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鹤飞之冲霄之风景,诗情之旷远,秋高之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着凌云之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让看客获得的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让看客感受到的是一种高扬的精*和开阔的胸襟。
竹枝词是刘禹锡前辈吸取民俗文学之民歌歌谣体裁的精华,然后改变成了一种新的诗体文学,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对后代影响很大,这一类文人气较浓的七言绝句,仍都冠以统一的诗名“竹枝词”。刘前辈写《竹枝词》的作品比较多,代表作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一首以第三人称她写的诗,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她站在江边正在看着如镜的江面上杨柳树的倒影,水面上几叶小舟忽远忽近在江上打着鱼。岸上少女忽然听到一叶舟中有打鱼郎在对她唱情歌。她从歌声里没有听出来对方明确的表示,但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管他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反正她的心理是一阵子愉悦的感觉。
《陋室铭》是后人书法、绘画、学文常选的励志题材,其实里面有一个典故。那是刘前辈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参加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当官的,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后人多用于勉励自己学习和淡泊名利的警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开篇以山水兴而起笔,山的名气不在于它的高峻,而在于是否存有仙人,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之不陋。
读刘前辈之七绝《浪淘沙》,顿感作者心胸之博大与豪迈。“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是无形中给看客来了一个疑问句?看那千万年来奔腾的九曲的黄河,它是不是要带着万里沙流要去天涯呢?然后诗人腾胸撞怀的把黄河的浪淘沙“扯”到了天上的银河,银河是否也是“万里沙”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那你就一同随我前往住在银河上的牵牛织女家去问一问吧。
白居易赞其诗作“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前辈后世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