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通用8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供你选择借鉴。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2、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上辨认方向。
五、教学方法:
读***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板***
七、教学过程:
(一)、提问:
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__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让学生在地***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__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上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上辨别方向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
展示“南极考察***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片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
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
板书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板书2、北极点
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
学生思考略
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继续提问那么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呢?
活动教师给每桌同学发一个地球仪,两人合作,假设一人在北极点,一人在北极点附近的任一地方,教师提示: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学生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
引申任取两点,建方向坐标来辨别方向
承接研究了北极地区,那么南极地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学生活动 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所包括的范围
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引申思考:如果建一座房屋它的四面都朝南,应建在何地?(南极点)
提问对于南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板书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教师讲述在七大洲当中,南极洲的平均海拔是最高的,约2410米,在地***上大家可以看出,在南极大陆上,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是由冰雪所覆盖的,冰层的厚度就有20__米左右,因此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教师提问在这么寒冷的地区,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最显著呢?
学生看书回答略(冰山,录象—冰山的形成或材料中南极冰山的形成)
小型讨论冰山的作用
教师讲述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会被称为“白色沙漠”呢?它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略
教师小结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降水非常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5mm,最少的地方不足5mm,与撒哈拉沙漠地区差不多。
但由于南极地区非常寒冷,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气温低不易融化,所以结成厚厚的冰层。
承接大家知道吗?如果把一条绣迹斑斑的铁链放在南极的风口,不到一小时,它就锃亮如新,这说明什么呢?(因此南极又是一个巨大的风库)
继续提问 南极地区的“风库”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录象或材料 南极的大风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风速为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而我们平时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也只达32.6m/s。
过渡 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都不及南极地区。
关于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由学生自己看书,概括回答
过渡在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我们不能忽视生命的存在,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表演南(北)极去,可能遇到的“主人”。
过渡两极地区气候非常恶劣,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极地地区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学生思考回答略(自然探险—科学考察)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各个考察国家都在极地建了考察站,中国也不另外,在南极地区建了两个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由同学在***上找出来,并要求学生进一步判别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学生在***上找出这两个站(这两个站的纬度位置不一样,中山站在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则不然)
板书1、南极建站的时间
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两个建站时间都是2月份。
板书2、两极的自然资源
教师讲述我们把南极地区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是因为南极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那么南极地区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 南极地区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点击***片:南极地区,由学生找出有哪些矿产资源,并思考南极为何有煤存在),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些古老的自然环境埋藏在厚厚的冰层以下,那么如何知晓呢?
展示***片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这幅***可由学生试着描述)
教师讲述 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过渡极地地区由于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
板书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展示***片 南极鲸SOS
提问这则报道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略
板书1、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教师小结这说明极地地区面临生态危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目前关于南极地区,国际上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南极臭氧层空洞
教师补充最近在南极冰层里出现了空气污染的颗粒
提问如何保护最后一片净土?
板书2、采取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
板书设计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2、北极点
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 南极建站的时间
2、两极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 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2、采取措施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3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地区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能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增强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建筑。
【教学难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徐铮导演每一部“囧”系列电影的票房成绩都十分傲人。《港囧》上映期间徐铮曾表示,他会延续囧系列搞笑风格,把“囧”做成品牌,他的下一部“囧”系列电影也正在谋划中,可是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徐铮:
1.跟《泰囧》、《港囧》一样,下一部“囧”系列电影的拍摄地选在哪里?
2.剧情该怎样编写才会更有趣,也更加真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峥剧组决定来我们班招募一批对世界各地的语言、宗教等文化比较精通的人进剧组共商事宜。
活动2【导入】组织教学
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小组代表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最终选出得分的小组。
(设计意***:借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电影及剧组招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小组竞选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活动3【讲授】一、世界的语言
提问:1、假如剧组派你去采访并邀请下列人物来友情客串,你该说什么语言?
展示人物***片:1奥巴马 2齐达内 3普京 4阿拉伯人 5梅西 6姚明
提问: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探究步骤:
1、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的***例中,找出本组语言的代表颜色;
2、根据颜色在***中找出本组语言的分布范围,并用彩笔在导学案上的“世界轮廓***”中画出该语言的大致分布地区;
3、参照“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用大洲名称及方位词归纳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完成课本P79表格。
(设计意***: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分布范围画在导学案空白***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直观印象。)
活动5【活动】小组代表展示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分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画出的语言的分布地区示意***;
小组代表结合展示画出的示意***说出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设计意***:通过小组展示,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记忆。)
思考: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
过渡:边展示泰囧电影中关于*教的***片,边提问学生能不能看出泰囧中反映了哪一个宗教的文化?——*教。世界上共有3大宗教,除了*教以外,还有两个。
_设计意***:借泰囧电影中的*教文化过渡到世界的宗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跟课堂导入时的情境相呼应,也可以再次借泰囧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活动6【讲授】二、世界的宗教
播放视频:关于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及一些习俗的介绍
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教师小结: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
(设计意***:通过观看视频,更形象更直观,便于学生记忆这部分知识,比教师一味的灌输效果好。)
总结:1、世界主要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及建筑特点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智勇大闯关
1.选择去教堂结婚的人多信仰 ( )
A.道教 B.*教 C._ D.***教
2.到西亚、北非去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会 ( )
A.法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3.下列国家中,主要信仰_的是 ( )
A.伊拉克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4.下列国家不是以英语为主的是 (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加拿大 D.日本
5.下列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
A.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 俄语 D. 葡萄牙语
6. 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是 ( )
A.犹太教 B.*教 C._ D.***教
7.看投影出的人物***片,他们分别信仰什么宗教?
8.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解释这三部电影分别在中国内地、泰国和中国香港拍摄的原因?
9.结合“世界语言的分布”,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为下一部“囧”系列电影剧组推荐理想拍摄地。
闯关形式:学生抢答,教师给小组加分,最后算总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设计意***:借由闯关抢答进行课堂练习,再次活跃课堂气氛,思考题的编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并且第8、9题的设计不仅紧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与本节课一开始创设的“囧”系列电影的情境巧妙的贴合起来,首尾呼应。)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4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识***、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析***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培养学生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5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家***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6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2.教学器材:世界***区挂***、投影***片、有关文字、***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
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2002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教师:(展示世界***区挂***)从这几幅地***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说明。
师生小结:
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课本插***“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这两幅***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
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中国人对珠穆朗玛峰的最早发现、命名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1719年)的“皇舆全览***”就标出了朱母郎马阿林(即珠穆朗玛峰),1858年被英国人篡改为埃*勒斯峰(Mount Everest)。1951年王勤堉首先提出应恢复珠穆朗玛的名称,1952年中国***府正式恢复珠穆朗玛峰的名称。1958年,林超发表《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论文明确提出:“把此山峰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在地***上的,则是1715年至1717年到西藏测量的中国测量队员胜住、楚儿泌藏布和兰本占巴。”1975年,国测一队首次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精确测量,通过6000米以上的6个测绘点,测得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先后被世界各国使用;2005年国家测绘局应用3S及现代地球物理技术,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4.43米。这项结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承认(1975年数据停止使用)。
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胡焕庸于1935年在《论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黑河(爱辉)—腾冲一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人口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密度较大,以占国土36%的面积集中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人口稀少,占国土64%的面积上,其人口仅占全国的4%,后人称这条线为“胡焕庸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5人;西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2%、总人口的5.9%,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总人口之比仍为94︰6。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以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等领导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
①发现喜马拉雅地热带:东西绵延2000公里,数量多、时代新、温度高、水热活动显示类型丰富,构成环球地热带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填补了地热学科的空白。②提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及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将360万年来隆起的阶段性分别命名为“青藏运动”、“昆仑-黄河运动”及晚更新世的“共和运动”,相应地导致东亚季风不断增强、黄土堆积、长江黄河水系形成、高原进入冰冻圈。③高原植被的地理地带性:揭示喜马拉雅山脉中、东段植被独特的垂直带性质及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阐明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等植被的地带性类型并提出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理论。④确认雅鲁藏布江正源与高原寒旱核心:确定杰马央宗为雅鲁藏布江正源,比斯文·赫定认定的库比藏布长,水量也大;确证中昆仑山南翼-北羌塘高原为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并通过北缘的阿尔金山中段与嘎顺戈壁一带相连,构成亚洲高地干旱核心。⑤确定湖泊的成因及湖泊化学特征变化的地理地带性:论证了高原上大多数湖泊都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发生断裂或挤压而形成的“构造湖”;实测了大量湖泊的水深、动力、水温等,发现许多大中型湖泊具有热储备的特征;高原湖泊的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地理地带性变化规律等。⑥通过对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揭示了历史气候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朱震达等发现中国沙漠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1952年,铁道部勘测设计院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开展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地貌和沙丘移动的定位观测研究,1954年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风沙观测站。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治沙队,对中国各大沙漠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等从沙漠地区第四纪古地理、下伏沉积物组成、分异特点入手,提出“就地起沙”的论点,阐明了从沙饼到沙丘链的发育过程、沙丘移动与沙丘高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各种形态沙丘形成的基本过程和移动规律。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发现和测量
1976年和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源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确认长江有三源,北源楚玛尔河,南源当曲,而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的沱沱河为正源,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量算的长度为6300公里。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河源进行了考察,确定约古宗列渠为黄河正源,黄河全长5446公里。1978年,青海省测绘局再次组织人员进行黄河源考察,提出卡日曲为黄河正源。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十几种说法,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考察测量的结果是,其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从这里算起,澜沧江(湄公河)的长度是4909公里。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并能够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
培养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培养学生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8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2.教学器材:世界***区挂***、投影***片、有关文字、***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
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2002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教师:(展示世界***区挂***)从这几幅地***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说明。
师生小结:
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课本插***“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这两幅***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
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