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教案设计(通用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抽样调查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需两课时来讲授;教师首先从具体实例中入手,引入总体、个体等相关概念,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在学习本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
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知道抽样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会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样本。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辨问题中哪是考察对象、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问题情境
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来作出判断,但当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或调查本身具有某种破坏性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个实例。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设计、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都是我国的优越项目。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爱看哪项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比赛最爱看的人最多?(幻灯片)
[教法]:以奥运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
Ⅱ.新课讲授
师: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同学们都爱看哪个比赛,我说一个比赛项目,爱看的同学就举起手。
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全班同学中最爱观看的比赛项目的人数。
教师总结:同学们,上面我们对咱们全班的同学做了这么一个调查,那么,像这种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生:这只是对我们班做个调查,那如果对我们所在的省(或直辖市、自治区)全体在校七至九年级学生中,各比赛项目最爱看的人数,这样的我们怎样进行调查?适合用普查的方式?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对这个问题虽然能进行普查,但要普查的人太多了,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一定的比例(比如1)从各学校抽取一部分人,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得出一个估计结果。
这样我们又得出几个新的概念:
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这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师:同学们可以举例子说明那些算是普查,哪些算是抽样调查。
生:为了准确掌握我国的人口状况,需要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大,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1%的人口抽样调查。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当考察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构成总体,个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抽出的符合条件的1%人口的年龄构成一个样本。当考察全国家庭人口数时,总体是全国所有的家庭的人口数,每个家庭的人口数是一个个体,抽出的部分家庭的人口数构成一个样本。
同学们根据我们上面所学的知识,现在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获得我们班男生的人数?怎样获得全校男生的人数?
2.中央电视台对第3频道各栏目收视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得出“同一首歌”是最受欢迎的栏目。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
3.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节能灯泡的寿命吗?
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一般来说,普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地信息。但有时总体中个体的数目非常大,普查工作量太大,有时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普查;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如测试一批灯泡的寿命,了解炮弹的杀伤力等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实验),不能进行普查,这时,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样本了解总体。
Ⅲ.课上练习
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抽样调查(1)
一、导入 2.抽样调查
二、新课讲授 三、练习
1.普查
第二课时:
Ⅰ.新课讲授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去调查电视台的体育节目的收视率。
师:我们现在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呢?
生:学习过普查和抽样调查。
师:那这两种调查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生:普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地信息;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能进行普查,这时,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师:我们课前准备的作业相信大家都完成了,现在我来提问几名同学:
生甲:我调查了全班40名同学,有1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乙:我在火车站调查了50人,只有2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丙:我在爸爸工作的大学调查了100名大学生,其中有4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丁:我利用互联网调查,共有200人做了回答,其中有3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师:电视台自己也对该体育节目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特约了100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有95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同学和电视台的调查结果以及估计的收视率整理成了下表:
调查者 生甲 生乙 生丙 生丁 电视台
调查的总人数/名 40 50 100 200 1000
收看某体育节目的人数/名 10 2 40[ 30 95[
估计的收视率 25% 4% 40% 15% 9.5%
看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一起思考这些问题:[来
1.为什么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得到的收视率差别很大?
2.你认为谁的调查方式代表性较好?
3.抽样调查应该注意什么?
4.抽样调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由于条件的限制,对这些问题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节省时间,比较经济。但是,抽样调查只考察了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其调查结果不如普查准确。为了得到较为准确地结果,调查的个体不能太少,且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见,上面前四名学生的调查方式不是很好,电视台的代表性就相对好些。
Ⅱ.出示例题
从某学校九年级100名学生中选择1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肺活量。设计抽样调查方案,保证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均等。
解:给100名学生分别编号为1,2,3,…,100,并将号码写在100张卡片上。用下面的方法得到10个号码,选出对应这10个号码的学生。
方案1:把卡片装载一个盒子中,充分混合后,从中抽取10张卡片。
方案2:从1~10号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比如抽到3号,然后再依次取13,23,…,93号,共10个号码。
方案3:用计算器产生1~100之间的10个随机数,以这10个数为号码,如10个随机数为:
51 49 22 83 8 12 39 74 43 63。
Ⅲ.课上练习
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抽样调查(2)
一、讲授 三、
二、例题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总体、个体、样本、概念以及理解与调查之间的关系,对调查的两种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预习】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叫做样本的容量。
4、在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1)我国每五年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一次普查。
2)为了了解七(5)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检测。
【探索新知】
1、抽样调查要注意什么?
2、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例题教学】
例1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2)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3)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4)某班拟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例2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2)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人数进行统计。
【课堂检测】
(一)细心选一选
1、下列调查中,采用了“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
A、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B、调查某一品牌5万袋包装鲜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C、调查我国所有城市中哪些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D、了解全班学生100米短跑的成绩
2、下列调查方式中,采用了“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某品牌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B、调查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的收视率
C、调查七年级一班的男女同学的比例D、调查某型号炮弹的射程
3、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在这个调查中,总体是( )
A、某产品B、某人买的100件商品
C、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的中奖率D、10件商品的中奖率
(二)认真填一填
4、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选取100发进行实弹射击实验。
1)在这个问题中:该问题中总体是
2)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
3)个体是
【课后巩固】
1、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作抽样调查?
(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还有多少只老虎?
(2)北京市的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
2、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2)为了了解这学期光明中学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光明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
3、每天你是如何醒来的?某校有4000名学生,从不同班级不同层次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下表是这4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
起床方式人数
别人叫醒172
闹钟88
自己醒来64
其它76
回答下列问题:
该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
个体是
估计全校学生中自己醒来的人数为人。
4、有一则广告称“有80%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后有何想法?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3
导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的含义;
3、能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查收集第一手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提炼来为生活服务。
导学重点
1、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区别普查和抽样调查,会利用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信息。
导学难点
1、选用正确的方法收集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课前准备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并作记录。
导学
步骤导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学用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
1、我们班有多少姓“周”的同学?
2、我们九年级有多少姓“周”的同学?你知道吗?那全校又有多少姓“周”的同学呢?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学生迅速进行统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分钟
学生展示
调查结果学生在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1、你们调查的是什么?
2、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3、你们从调查结果中得出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看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根据调查结果回答。10分钟
整理调查结果请你将以上同学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以上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了解调查的相关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迅速阅读教材P90——91内容;
重点是教材P90最后一段和P91第三段。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以上调查实例深入体会。5分钟
区别普查和 抽样调查请按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将你们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看看哪组的同学分析得又对又快。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92练习题;
2、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列题目向他们作相应的调查;(想想要想较快获得所需信息,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3、想想你还有哪些实际问题需要了解,你将进行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调查。10分钟
小结 导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1、关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在生活中要选用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收集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学生自主归纳
小结2分钟
作业
1、另选生活中你所关心的一个内容作相关调查,注意选择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
2、想想:你所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吗?能从这一部分反映出整体情况吗?说说你的`理由。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4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
教学方法:
一问一答式,引导启发式。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复习纲要
1.实例
在上课之先,让全班学生按班上的分组统计出身高,列成表,备用。
假定已将全班50名学生的身高统计汇总如下表(单位:cm):
2.复习纲要与数据初步处理
(复习)师: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抽样的种类有哪几种?
生:以全班学生的身高为总体,抽取该班不同的小组(或小组组合)作为样本。
(复习)师:你所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什么是样本容量?各样本小组(或小组组合)的容量是多少?
(复习)师:已学习过的反映样本(或数据)数量水平的标志值(特征数)有哪几个?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得众数和中位数?什么是总体平均数?
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身高数据的总体平均数( )。然后,请各位同学以自己所在的小组学生的身高为样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 )。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复习:怎样根据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试根据各小组(或小组组合)的身高数据的方差,给全班同学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一个结论。并由此说明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的一般情况。研究因取不同的样本,对总体估计产生的影响(注意,一般不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总体)。
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1)选取的样本不同,所说明的总体的情况存在有差异,所以用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是近似的;
(2)样本容量取得越大,样本方差越接近总体方差;
(3)第5组样本的方差最小,说明第5组学生的身高发育情况较整齐;第2组样本方差最大,学生身高波动较大。
说明:
(1)如果将这一个班的学生身高作为样本,可以考察全校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或去估计某地区,某县市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
(2)关于总体方差.
根据样本方差的定义,总体方差的意义为总体各数据与总体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所考察的总体是很大的(也可能是无限的)。总体平均数是不易(或不能)求得的,总体方差也难于计算出来,一般只能用样本方差估计它。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所以样本方差的又一作用是估计总体方差的。
3.绘制频率直方***的步骤及其复习纲要
(1)求极差
复习:什么叫做极差?
全班同学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用闭区间表示出来(是[157,181])。如果用一个比这个闭区间略宽阔些的开区间来表示,有什么规定?选取开区间边值(端点值)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全班同学身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全班身高的极差为:181-157=24(cm)〕
(2)选取组距,确定组数
复习:什么叫组距?决定组距的原则是什么?确定组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当分组,既有经验问题,又要通过试验进行,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调整,灵活性比较大。分组过多或过少,都不易清楚地反映出所研究数据的分布规律。分组方法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分组。选择组距时,应掌握组距越大,所分的组越少。试验、比较几个相应的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比较合适些的。一般数据在100以内,常根据实际情况分成512组。这是经验之谈。)
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 (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 (组);若取组距为4cm,则可分 (组);若取组距为3.5cm,则可分 (组)。经试验比较,决定组距取为3.5cm,组数确定为7组较为合适。(教师应通过分组,继续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灵活运用分组法则的能力。)
(3)决定分点
复习:决定分点的原则是什么?
(尽量不使已知数据处在分点上,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应采取处理措施,或重新选择组距,再行确定组数,或选择使用区间表示.象所举的例题,当取组距为3.5cm,分7组时,第一个分点取比157cm少个位数的半个单位以后,就会使一、二个数据处在分点上,因此,还需要规定取左闭右开区间,进行调整,而且最后一个区间选闭区间,这样才能包含所有身高数据,这就是选取组距,确定组数与选取分点的灵活性。)
本例所取的分点为:156.5;160;163.5;167;170.5;174;177.5;181(单位:cm)。分7组,各组区间确定为:[156.5,160);[160,163.5);[163.5,167);[167,170.5)[170.5,174),[174,177.5);[177.5,181]。
(4)列出总体频率分布表[
复习:频率分布表的项目有哪些?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分布?什么是累计频率?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
复习:什么叫做频率分布直方***?
复习:频率分布直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画频率分布直方***有几个步骤?基本方法是什么?(纵、横轴线,组距,小长方形的高。)(这表示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以班上学生第5组的身高为样本,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用它估计总体。观察误差情形.
[①求极差:175-161=14(cm)
②取组距,确定组数:
取组距为3.5cm, (组)。因不含175cm,故取5组。
③定分点:160.5~164~167.5-171~174.5~178.
④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
(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计算器作计算。)
二、教师进行小结
在着重讲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后,进行答疑。
1.本章学习过的统计学上的主要基本概念;
2.用样本(数据)平均估计总体平均水平;
3.通过样本方差的比较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4.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5.统计思想的体现(从局部看整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布置一项实习作业
(按学生自己生活的范围,收集一组数据,从中进行抽样分析研究,以培养他们***处理数据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结复习
一、知识
三、小结
二、实例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二、例题讲解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难点:
获取数据时,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提问:上节课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个统计活动,请同学们回顾他经历了哪些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帮助同学们回顾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顾过程,全班交流后汇总。(学生可能不是很全面的总结出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要经历的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出决策。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板书课题
二、 引导自学 理解概念
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160页的内容,了解总体,个体的概念。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举例理解: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课件出示: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引导出抽样调查
2、学生活动:自学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3、自学检查: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完成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普查)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
4、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普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缺点 普查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5、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6、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好,下面的学习,同学们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吗?
教师活动:提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的次数如***所示:(课件出示课本***6-5)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的次数如***所示:(课件出示课本***6-6)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的次数如下表所示:(课件出示课本表格)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全班交流:
小组内讨论完后,学生可以在全班内交流。
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颖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三、课堂小结:
1、基本概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3、 谈自己这节课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与感想。
四、课堂作业:习题6.2 4、5
板书设计
普查与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
2.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抽样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样本的大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和归纳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全面,还有部分学生的主观性较强,忽视了理性的判断,也影响到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合理给出客观的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