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词语解释
词语(words and expressions),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下面是整理的贵族的词语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拼音
贵族guì zú
[释义]: (名)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里统治阶级的上层,享有特权。 [构成] 并列式:贵(族 [例句] ~文学。(作定语)
贵族,最初指的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外文名:
Noble, Nobility, Nobleman, Patrician
别名:
士族;地主阶级;权贵豪门
反义词
平民、庶民
英文翻译
noble; nobleman; aristocrat; nobility; aristocracy;patrician
基本解释
(1) 权贵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内外亲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
(2)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特殊权位或世袭权位。
引证解释
(1)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治、经济特权的阶层。在封建社会,指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主要是皇室的宗族子弟和功臣。亦指显贵的世家大族。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华宗贵族,蕃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
《晋书·文苑传·王沉》:“多士丰於贵族,爵命不出闺庭。”
唐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四:“静怜贵族谋身易,危惜 文皇 创业难。”
罗惇曧 《庚子国变记》:“有达官贵族,被驱遣负尸,不顺则鞭之。”
(2) 泛指社会上享有特权的阶层。
*** 《在中国***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我们跟***相反,他们是以一个贵族的姿态、老爷派头在人民中出现,我们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人民中出现。”
这是1958年9月***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在约两年前,即1956年11月举行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从另一角度表述过相同的意思。
“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
在***的语录中,这两句不算很著名,却非常重要,因为它反映的是***建国后的思考和实践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先锋***的蜕变。
(3) 对他人宗族的敬称。
唐李商隐《祭徐姊夫文》:“始者仲姊有行,获托贵族。”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浩 启女子曰:‘贵族谁家?何因至此?’”
《红楼梦》第一二○回:“ 士隐 叹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治学含义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阶级制度。如中国的封爵制度、日本皇室、朝鲜的两班、印度的种姓制度。
中国自周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其类同于西方贵族制。《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为王,下辖诸侯。诸侯下辖卿大夫,如晋国六卿中的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等。秦汉实行郡县制之后,为安抚改朝换代之功臣,仍时有分封之举,然已不如商周之系统。
日本的贵族封建制度亦久。如大名即地方之贵族,有权分封土地及享有资源,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效法英制五等贵族系统,使原来贵族能在君主立宪下的上议会有一席之地。此一贵族制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取消。
西方
西方的早期贵族
德国大公的贵族家徽
古罗马时期,贵族是享有特权的公民。他们和平民阶级相对立、形成特权阶级的公民家庭集团。在公元前400年之前,贵族曾垄断一切官职和圣职。罗马皇帝必须是贵族出身。贵族免服兵役。4世纪以后,贵族逐渐演变成非世袭的荣誉头衔。贵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爵位但是爵位可能是世袭的,也可能是非世袭的。
西方贵族制度
最初的贵族由封建社会的***事贵族发展而来的。起初,骑士宣誓效忠自己的领主并为其作战以换取土地。封建社会***事技术***中,滑膛***的发明逐渐解除了贵族对***队的私有控制。
一个人的贵族身份可以源自继承,也可以源于战功。“贵族”这一称号最普遍和严格的涵义中,“杰出”的特质是具有继承性的。比如说,除非被明确剥夺了贵族特权,贵族的合法继承人 (在一些社会中被限定为男子) 依然是贵族。在这方面,“贵族”不同于“英国贵族”:后者只由家族的单一成员继承。aristocrat 和aristocracy是对位列贵族的人或家族的不太正式的称呼。它们缺乏可区分性,比如在世袭金字塔顶端的小圈子里游荡的英国贵族年轻的兄弟姐妹(甚至也许是儿童自封的VIP),也被认为是aristocrats,“蓝血”是贵族出身的英国式表达。它可能是指那个圈子里人的纤弱的、苍白的皮肤——蓝色的血管更容易通过皮肤看到,也可能是对上层社会普遍存在的银中*的描述。银中*会导致永久性的皮肤变蓝,由过量摄入银元素引起,银在当时曾经被广泛应用作餐具和药物元素。
在现代贵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为权利阶级;富有的城市商人往往比乡村小贵族更具影响力。在法国,有影响力的高级资产阶级,从国王处获得贵族头衔。
法国大***前最后几年的***中,旧贵族试***捍卫他们的特权,他们在能证明自家具有足够贵族“quartiers” (法语 quartiers de noblesse)的人中间宣扬骑士精*。即他们来自那些***事贵族的旧贵族家庭,旧贵族家庭可以确定他们自己的父系徽章,另一方面就可以说明他们不是那些原本是资产阶级的新晋贵族。
贵族会被要求提供展示seize quartiers (16 quarterings) 甚至 trente-deux quartiers (32 quarterings)以分别表明上数五代(到曾曾祖)或六代(曾曾曾祖)的所有血缘关系的族谱证明贵族身世。
贵族控制着资源,比如食物、金钱、普通人和劳动力,并且可以在他们中间履行宗教、***治权利。有趣的是,贵族有时候拥有土地封邑权,这可以表现在命名上。举个例子,名字中的Earl of Chesterfield彰显财富,Earl Cairns就为名字创立的。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必须的,很多时候,贵族仅与社会荣誉和特定的社会特权相关。后者的一个例子就是Polishszlachta。
在现代社会,拥有特殊权利的世袭观念在西方社会逐渐与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美国的缔造者就反对任何可能助长贵族的事物;法国大***取消了贵族并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尽管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回复了某些贵族头衔,它们更大意义上是荣誉性质的)。
中世纪为一个典型的贵族统治时期,贵族是维持统治的阶级结构,无论是否长官都有统治权,并随早、中、晚期不断变化。
早期人们不注重谱系,因为是民族与罗马的混容时期,是重视现有势力和土地;中期,社会基本定型,人们开始注重谱系,强调封号,看重出身,贵族集团也于此时形成,成为一个封闭的团体;到晚期,因为商品经济发达和社会上成分的流动增加,也开始有平民的上层加入贵族行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封号而无土地的破落贵族。
贵族起源
15世纪意大大利的 Nobleman
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学者布洛克认为罗马的原贵族随着帝国消亡而消失,而蛮方贵族没有形成;十二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贵族,其典型特征为骑士阶层开始正式出现,即骑士等于贵族。但后来的学者通过考察,对以上说法不认同,日尔曼大举入侵后,罗马贵族没有真正消亡,与后来蛮邦上层结合为一体,中世纪前期就已经有贵族,到了后期贵族和骑士有所融合,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直到和平时期,骑士的***事功能削弱和,两者才合为一体。
十二、十三世纪后,随着贵族和骑士融合,开始形成明确的贵族之间等级,要成为贵族必须成为骑士,等级性和集团性明显。骑士必须是骑士的后裔,这种差距和其他阶层的集团拉大,使得贵族具有了明显的封闭性,且分出了不同的等级,表现出不同的权势。
贵族姓氏标志
西方贵族的姓氏标志在名与姓之间。
“德”(de)是法国贵族或旧家的标志,如法国著名寓言诗人让·德·拉封丹就是贵族家庭出身。
“堂”(Don,一译唐)是西班牙贵族姓氏的标志,如拜伦《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
“廖”(liao)是英国贵族的标志,如莎士比亚的中学教师修斯·廖·萨尔就是贵族出身。
“冯”(von)则是德国和奥地利封建贵族姓氏的标志,如歌德笔下的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