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来历
关于咏春拳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下面是整理的几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咏春拳的来历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获得咏春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起源传说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说法五: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永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咏”字改为“永”“泳”。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说法六: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山发扬光大。
咏春拳格斗的必杀技
第一点:攻击比防守更重要
先发制人,后发则制于人
格斗人后出招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是高手,你比对手了解更多,你知道他不可能赢你
第二点:攻防要在同一时间
二手控制一手,或一手控制二手
第三点:总给自己留一个夺回有利位置的机会
控制对手的手为自己创造机会
为接下来的攻击手法创造机会
这部分需要角度、力量、速度和配合的协助
第四点:气势
如何得到--稳、准、劲
速度要快、动作要完美、结构要稳定、出拳要有力全部集中到一个动作
第五点:原位打
在相同的位置发出攻击动作
第六点:打击薄弱点
或创造薄弱点。他一部分受伤就打一部分直到战斗技术
第七点:控制动作和时机
这七件事是刚开始接触咏春要学会的
训练中有以下五大要点:
一、击倒对手最好的形式只有两种:坐马转腰、上马进步
二、直线出拳的优点。
1打斗中直拳有力
2容易造成伤害使对手受伤
3直拳的爆发力
4直拳速度更快
5直拳可以从任何角度出拳
三、双手的攻与防
前手拳通常是用于接近、追击、截打
前手干扰、格挡、协助,后手KO
四、前手拳的用法
1干扰你的对手
2诱捕你的对手
3在格斗中起到协助作用
4连消带打
5以攻带防
6追击
7打击薄弱点
前手拳KO的三种机会:
1对手中门大开
2打击他的要害点
3我强敌若
五、后手拳的用法
1后手拳很有力
2击倒对手
3即使你失误了也能把对方吓一跳
4跟随出拳,后手直拳随时跟上前手直接出拳
咏春拳基本功训练法
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
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
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训练要决:
一、整体
任何拳术都有其富有个性的肢体表现形式,但任何拳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得整体,整体的力量和整体的协调及整体的移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势,都是渡河之舟,是在达到整体后必需要舍弃的东西。说到这里,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是你却不能因此就不重视形式,以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直达内容,从而省却形式的练习阶段,并自诩为捷径。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形式上的正确往往比内容更重要,所谓先求形似再求*似也。因为*似也就是内容往往蕴含着很多初学者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是理解了也无法做到的东西。因此初学者必需通过形式来取得将来达到*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欢用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来形容自己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其实大不列颠全书以及四库全书从来就没有人说他们是假传。而如果哪位师傅拿出一张纸,给你写上一句话,你就能得道成仙吗?所以说,真传还是假传并不在于说话的多少,他要根据接受对象来谈。他不理解,你当然要多角度,多反复的为他讲,他一听就懂了,你又何必费话?李小龙一生的感悟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这不正是教导人们,形式是通往内容的必经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梦想一跃而至,但是你更不能总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却失去了你的方向。咏春拳练习时多为上肢的运动,特别是在练习小念头的过程中,马步基本不动,但练习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丢掉了整体。使拳术在上下分离的状态中进行,那样是练不好咏春的。
二、风格
咏春拳是一门男女适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备、功效显著的拳术。咏春拳术注重防卫,稳重灵巧。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移动迅速,攻守兼备,体力肖耗小。咏春拳的防护方法是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多以小臂接触对方,化解对方的力量,而进攻时则义无所顾,讲究寸劲。学习咏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似。即先求动作工整准确,放松慢练,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劲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马步虚漂。待动作熟练后,有所体认,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内力)练法,以求提高。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风格。
三、求实
要点在于入门拳套小念头,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学易练。但所担忧者,初学者切不可因其简短易学就轻视之,比葫芦画瓢,不求甚解,闭目自欺。相反,正因为其短小易练,更适合初学者练习,且不会耗时太多,方便你逐渐加码,提高运动量。小念头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实用方法,学者更要认真体悟,每一动作都不可马虎,要精益求精。为将来练习更高深的咏春拳术打好坚实基础。
四、坚持
这一条看似简单,但阿龙却将它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这一条对于自学功夫的朋友来讲,却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没有最终的收获。恒心,练武必备的品质,如果你做不到,什么真传,名师,对你来讲都是一场空。
广州咏春拳12招
1、子午捶
配合二字钳阳马和沿子午线爆发性地冲捶的方式进行练习。并可延伸成带有冲击性的连环捶和三星捶。子午捶训练自身的子午线的对准,攻击对方的子午线,和共有子午线的控制。练习子午捶的方法有蜡烛功、沙袋等。
2、偏捶
又叫偏身捶,配合转马偏身的强大冲力出拳。偏身拳同时训练面对面、侧身或侧翼运用咏春拳。偏身捶也可以延伸为跪马捶。
3、独龙捶
结合之前的两式练习的补充练习。它由前站立的位置向侧面出拳再由侧身站立的姿势向前出拳。它也可以结合连环拳和膀手活动,总的来说,独龙拳训练(咏春拳手)反应和来自侧面、背后的攻击,练习时应四个方向都练习。
4、箭捶
利用独龙拳向前或向侧面进步攻击,要求身步协调。同时训练降低身体作防守(快速站稳、改变子午线等等)和进攻(攻击、破坏重心、控制等等)。
5、三品掌
练习摊手、撑掌和耕手动作在内、外门和下路的拦截。同时也训练咏春拳手桥的三角型架构。这个动作通常要配合搭挡打出高、低拳训练。
6、内/外帘阴阳掌
也叫摊伏手,由咏春拳两个最初级的截取动作组成一套短而密的动作。通过手桥上轻微的转变,达到拦截和打击的效果,也能延伸成踩打、半摊膀,等等。
7、内搭
有时称为内帘手,由头两式组合演化,训练从子午线外门进入内门的技巧。这一式由内部控手和外部连环构成,变化包括内摊和内捺。
8、外搭
有时称为外帘手,内门接手的补充招式,结合内门连环控手的基础运用,可以延伸为外摊和外捺。
9、扣搭手
利用张保式的远距离接手并加上压倒势的揆捶和另人窒息的紧密结构。这个动作也可以延伸成扣捺手。
10、扑翼掌
结合转动的力量用平掌攻击和令对方失重。这一招也是变化多样,包括内门和外门,可以固地练习也可以配合移马练习。
11、压单桥
一种围绕沉桥的技法进行水平控制训练,通过与搭挡对练此式,可以增加对强大攻击的化解能力。一些支路用对练双圈手来代替此式。
12、白鹤擒狐
利用追步、杀桥和角马去控制对方,像一把剪刀一样把对方剪下来。当鹤抓住狐狸同时也训练三道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