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
一、剧情简介
2003年,东江市为复兴大运河文化,助力大运河申遗,成立了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基层干部路长河被指挥部破格录取。在师长、朋友、领导等的帮助下,路长河顶住压力,成功协调搬迁了污染大户光明印染厂,为运河治理干出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不久,路长河发现有企业偷偷向运河排放污水。一番较量后,企业采纳了路长河的建议,建造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污染河道的问题。路长河又投入到运河沿岸历史街区居民搬迁工程中。
他耐心地与居民沟通,终于让所有居民放心地签下了搬迁协议。其后路长河一直奋力奔波在运河治理的第一线,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运河复兴的事业之中,他成功阻止了千年古镇吴镇的古建筑拆除工程,保护了运河两岸的千年古韵。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真实展现大运河的新时代风貌,《运河边的人们》创作团队曾深入浙江多地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运河沿线省市采访调研,历时一年多完成剧本创作。主创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要用一个当下的故事写出大运河的发展,反映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决心,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主创团队在沿着大运河一路采风、采访的过程中,为该剧定下了创作基调——既要能传播时代主旋律,也要有生活的烟火气。据悉,整部剧在杭州、湖州实地取景拍摄完成。拍摄期间,剧组实地取景1200余次,场景搭建近百处,动用外籍演员上千人次、群众演员3万人次,调动船只近百艘,希望能向观众展现出一幅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时代运河画卷。
二、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精选5篇)
《运河边的人们》是由王雷、韩雪、王龙正、许龄月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以大运河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在运河岸边的东江市发生的故事,主要聚焦***员干部路长河的勤***实干,通过治理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打造大运河旅游金名片。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浏览。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1
近日,由王雷、韩雪领衔主演的长篇现实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登陆CCTV—1黄金时间,该剧开播几天,稳居全国收视榜前列,甚至剧中片尾曲《一路花香一路唱》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这部以当代为背景,展现大运河焕发新生的主旋律作品为何能赢得观众的喜爱,我想最主要的在于它足够真实动人。该剧没有陷入喊口号式的主旋律叙事,而是将所有的表达通过具有烟火气的故事融入到一群普通人生活的描述之中。不仅表达出运河治理一线工作者的 “大情大义”,还有每一个人物个人的“小情小爱”,那些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直戳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初心不改,运河治理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运河边的人们》以东江市的大运河治理和保护为线索,通过大运河的治理与繁荣发展,多维度展现了一幅新时代画卷。而生态环境保护者的“大情大义”正是在这幅画卷中展现出来。
由王雷饰演的路长河是本剧治理运河主力***中的代表人物,他原是当地港航局的一位普通***人员,做工作一丝不苟,性格耿直,却受到单位同事和领导的排挤。当东江成立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后,在单位没有人愿意去的情况下,路长河自告奋勇,被抽调至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
自此,他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大运河的生态治理而发生了改变。
路长河自愿到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生态环境爱护者、保护者,一个负责的水监***人员。在第一集开头,当路长河发现苏氏集团的免检船只超载且运输违禁品,一路紧追,又是骑自行车,又是下水换坐快艇,一部好莱坞惊险动作大片的即视感。在第二集,路长河在运河边看见光明印染厂的工人大成带人往水里扔垃圾,他立即上前阻止,要求对方将垃圾扔到卫生站……
几组镜头将路长河工作认真负责、铁面无私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在人生的重要选择时刻,路长河表现出对内心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单位不受欢迎,工作压抑,本来有机会去高校工作,给自己的岳父梁家轩教授当助教。万事俱备之际,他却临时变了卦,去了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因为他一心想在生态治理方面做点实事。
他的决定无疑让岳父的一番协调和努力白白浪费。
但路长河是个不怕得罪人的人,即使当地排污最大企业——苏氏集团的周海涛是他同学、好哥们,他也不留情面,在涉及运河治理工作时依然照章办事。
路长河还是个不怕吃苦的人。担心运河堵塞的数据和三年前不一样,他主动去加班探测;在工作中他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冒着大雨亲自去清理淤泥……
路长河的勤***实干,他对大运河的感情,是一种“大情大义”,表现出一位当代运河治理工作者自觉的发自内心的使命担当。
“救救运河” 老专家心系生态的无私精*
《运河边的人们》聚集了一些影视圈的老戏骨,他们精湛的表演为本剧增色不少。马少骅饰演的大学教授梁家轩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梁家轩是路长河的岳父,一位知名学者,同样是运河治理、生态保护的坚定支持者。
由于运河受了污染,附近居民因为食用了运河的鱼而导致集体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梁家轩教授心中悲痛,挥笔写下了一篇文章《救救运河》,“希望能有人救救运河,救救这条母亲河,也希望运河能给东江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文章发在报纸头版头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梁家轩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还体现在他对待路长河的态度上。他觉得女婿不适合坐机关,便举贤不避亲地要推荐路长河去大学,做他的助教。路长河第一次拒绝了梁家轩的好意,第二次答应了却又中途反悔。对于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梁家轩却没有生气。因为他能理解路长河的内心想法。
因此,与其说梁家轩的心胸宽广,不如说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怀。这种心系生态的无私精*让人动容。
“舍小家、为大家”,普通人真情中见伟大
主人公的事业与生活,是《运河边的人们》交叉进行的两条叙事线。通过这两条线,勾勒出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之中的理想与追求。如果说“事业”体现的是大情怀,那么“生活”则处处洋溢着温暖人心的小情小爱。
这种小情小爱在路长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面临种种困难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
路长河的妻子、本剧的女主人公梁子言是由韩雪扮演的,饰演过很多“女强人”角色的韩雪,在《运河边的人们》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淡淡的居家妆容,简单利索的马尾辫,勤快、贤淑的几个生活化举动,就将一个美丽温婉、心系家庭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路长河因在港航局被误解而停职,还要写检查。梁子言知晓真相后,一把将检查抢过撕碎,她说:“没有做错事,就没有必要去写检查。”她见不得自己的丈夫受委屈。
在港航局分房失败,路长河很愧对妻子。但梁子言却没有任何怨言,她只希望丈夫以后遇到问题先告诉她,让她一起面对。
这些细微的小事,深刻描绘出梁子言对丈夫路长河深情的爱和包容。
第五集中,梁子言的小姑子路小惠出国上学需要钱,梁子言却予默默支持,她当掉了母亲留下的首饰给小惠做学费;婆婆生***住院,梁子言扎上围裙,帮忙料理起了面馆……无论是做妻子,还是母亲、嫂子,梁子言都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含辛茹苦地扛起了生活大小事。 梁子言的贤慧和坚强让人钦佩,甚至当女儿媛媛患上抑郁症后,她怕影响路长河工作,都不忍心告诉他。
当路长河得知这一切之后,感慨万分。他在厨房给妻子梁子言道歉,保证以后会照顾好这个家,也会支持妻子的新工作。梁子言瞬间落泪。
这一段细腻的夫妻情,被王雷、韩雪演绎得异常动人、催泪,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琐碎的生活自然流淌的真情与幸福。
在这一刻,“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在路长河和他的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运河边的人们》里,基层工作者、各界人士在治理运河时表现出的“大情大义”,勇于担当,如阳光普照,照亮和温暖人心;而剧中小人物的“小情小爱”又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感人肺腑。 这样有大义、有小爱的主旋律电视剧自然会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甚至让人感动落泪。因为观众最爱看的就是宏大叙事主题下小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而且,《运河边的人们》这部剧最高级的地方在于,从不刻意煽情,表达很克制,含蓄,在引起共鸣的同时又给人力量和思考。我觉得,这应该成为今后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方向。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2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小人物的视角,去呈现了一个大运河改造的宏大主题内容。随着剧情的渐入佳境,《运河边的人们》非常不错的观众口碑也正式形成。一部小人物视角的主旋律电视剧,为何能够赢得剧迷们的普遍认可?我个人的看法是,至少以下三点原因非常值得注意和讨论一下。
第一点,小人物视角切入宏大叙事,不刻意建树崇高,却更容易在烟火气当中形成崇高。
《运河边的人们》的核心故事,是大运河如何重新实现清澈,运河两岸的居民如何实现安居乐业。这个故事主题显然是主旋律的,是具备宏大叙事特征的。运河两岸的排污企业治理、运河河道的清淤工作、两岸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宜居建设等等,都是可以从宏大叙事角度进行创作的,但是,这种宏大叙事往往更适合新闻报道、报告文学等作品的创作思路。而电视剧本身的艺术规律则是“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春风化雨”。
反观《运河边的人们》在叙事路径上,从路长河、梁子言、周海涛等小人物的视角出发,把运河治理和建设的宏大主题内容,和小人物本身的生活、工作进行了有效结合。这种小人物视角之下的故事,虽然没有刻意建树崇高感,但因为生活当中的浓郁烟火气、运河两岸居民站在地面上的喜怒哀乐等等,而变得更为真实,这是一种独属于电视剧艺术的细碎性真实,作为讲故事的艺术形式,剧作也只有建树了这种真实,才更能实现主旋律题材最终的崇高感。
尤其是在路长河这位男主角的叙事上,他只是运河治理和改造工作当中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但是,当这个小角色自己就住在运河边祖传的房子当中的时候,当他上下班骑着自行车走在运河两岸老街区的时候,当他也要为老婆的工作和孩子的生***发愁的时候,角色的真实感就可以立得住了。继而,这个小角色在工作当中的坚韧与努力,便在运河两岸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了。剧作最终长成的,则是运河治理和改造的参天大树,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叙事升华。
第二点,文化叙事去灌注情感精*,角色之坚韧与运河工程之伟岸,以文化为背景基石。
《运河边的人们》最为让我动容的地方,其实是这种文化叙事的态度。要真正精准地打开这部电视剧,我个人的看法是,灵魂人物应该是马少骅老师带来的梁家轩角色。这个角色为观众们带来了真正的运河文化,和对于运河文化浓郁的时代情感。很多时候,梁家轩这个角色带来的故事,非常诚恳地回答着剧作的重要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运河治理工作,为什么要打造运河两岸的生态宜居环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运河,在我们手中,又应该发展到何处去等等。
文化的厚重感,形成了剧作叙事当中一股浓郁的角色使命感。在梁家轩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使命,同时,在梁家轩的学生们那里,这种使命感也得到了传承。路长河为何敢于“六亲不认”地治理运河污染,又为何身先士卒和工人们一起清理淤泥,甚至于为何对运河两岸的老建筑充满“深沉的爱”,这里边,有***员干部的先进性,同时,也有一种传统文化的自身积淀。因为有这种文化的加持,角色性格有根了,稳扎稳打在地面上。
乃至于梁子言在运河两岸老街区改造当中的工作努力,其实都有一股子父辈文化传承的力量在做支撑。《运河边的人们》这部电视剧作品,主旋律的故事内容,和文化传承的精*气息,实现了非常不错的融合。这种融合,让整部电视剧都充满着厚重感,而且能够指导观众们的生活,文化之使命,与国家之前行,实现最佳共振效果。
第三点,小家之夫妻扶持,到大家之共同建设,温暖表达背后,是安于道、乐于业的运河幸福感。
运河叙事,终究是去呈现当下运河两岸居民们的生活百态,和大家如何在百态的生活当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所以,这部电视剧着墨很多的地方,便在男女主角构建的小家生活上。这个运河边的小家庭,住着祖上传下来的小房子,虽然拥挤,但却温馨。尤其是在夫妻扶持方面,该剧为很多家庭剧开创了正向叙事的范本内容。路长河忙于事业,但同时也是家里边的顶梁柱,母亲的事情,妹妹的事情,岳父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这份责任和担当,实际上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修齐治平,唯有小家之责任建立,方能担任大家之嘱托与寄予。
反观妻子梁子言,生活当中的温暖闪光也是随处可见。她虽然有着光鲜亮丽的工作,但依旧愿意在不忙的时候去帮助婆婆经营运河边的面馆,面对小姑子上学没钱的窘境,她也能够悄悄卖出自己的镯子帮助凑齐费用。而且这些事情,都在最为平淡的生活当中水到渠成,并不刻意,并不故意确立高尚。在路长河跟梁子言的生活当中,观众们能够看到一种最为温暖的夫妻关系。
《运河边的人们》营造出来的这种夫妻温暖,最终荡漾为一种运河两岸居民的共同温暖。小家温暖塑造的成功,最终也为真正的社会大家温暖服务。该剧通过小人物的视角,通过这些温暖的生活故事,呈现出来的是运河两岸的生活***谱,这种安于道、乐于业的状态,更像是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当然,这次的河,是大运河。而这次的***,则是作为电视剧存在的《运河边的人们》。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3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运河边的人们》真精彩,只要打开剧情,就会一路追更下去,让人欲罢不能。这是大运河的魅力所在,更是发生在大运河畔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的吸引力所在。归根结底,《运河边的人们》是一部有着广阔眼界,又相当接地气的作品。
眼界宽胸襟广:一条大运河,串起大中国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运河边的人们》虽然聚焦的是东江市治理大运河的故事,但正如大运河申遗时所说,运河不仅仅是东江的运河,更是所有中国人的运河。只有全段都治理好了,才有资格成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由此,在刚刚播出的剧情中,即将调任的孟书记对李静山说:“大运河是一篇大文章,既然历史把这个*圣的使命赋予了我们,我们就要不辱使命,要有决心,把运河打造成富有这个时代特性的景观河、文化河、生态河,打造成真正的人民运河。”
孟书记的这几句话,也很精准的反映了整部《运河边的人们》在保护大运河、治理大运河的理念之上所表现出来的诚意与热忱。毕竟,这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长达1700公里的大运河,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条可以通航的河道,也不仅仅是一条可以灌溉两岸的丰盛水系,它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出了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如今,大运河也在陆续见证着发生在自己身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看未来的宏大视角。
回望已经播出的剧情,以路长河为代表的“护河使者”们在治理运河的过程中的经历,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国家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层面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开篇与运载有害化学品的货船较劲,还是后来和偷排污水的国有大厂多次斡旋,以及在得知叶家老宅被偷偷卖掉后直接找台商沟通,特别是在得知大领导来视察本地企业时,径直过去亮罚单……一件件一桩桩,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向来耿直又质朴的路长河在治理大运河过程中所付诸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大环境也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条大运河,所连接的不仅仅是过去和未来,更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纽带:“让中国的大运河走向世界,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将是运河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有幸能够成为创造历史的一分子,要更清楚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从这点看,整部《运河边的人们》以小见大,成为我们看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畅通无阻的“长河”。
接地气很走心:源源运河水,滋养岸边人
虽然整部剧有着恢宏大视野,但剧的故事和人物,却又都充满生命力。别的不说,仅看《运河边的人们》这样极具烟火气名字,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这里有着平和且舒缓,真实又接地气的故事,那些被运河水所滋养哺育的人们,也一定会用实际的行动,来反哺这条母亲之河。
一直很喜欢编剧马继红的作品,包括她曾经所创作的许多***旅题材作品,以及不久前曾获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的《外交风云》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此次的《运河边的人们》与既往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这里并没有英雄或领袖人物,也没有重大事迹,所以,无论剧情还是角色,都需要全新的架构而成,如何能让故事更加饱满,人物更加鲜活,剧情宛若真实的纪录,其实是很考验编剧功底的。但就播出的效果而看,《运河边的人们》的主创团队,无疑交出了非常优秀的答卷,不仅剧情引人入胜,在影像方面的表达也让人印象深刻。
导演潘镜丞很好的把握住了作品的年代气息与生活氛围,王雷、韩雪、王龙正、许龄月等几位主演,也很精准的拿捏到了人物的气质特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王雷饰演的路长河,这是一位生在运河畔、长在运河边,视运河为生命的年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都密切关注着运河的最细微变化。无论是监管河道的普通工作人员,还是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的骨干,他都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从来不徇私情,即便被误会,甚至被陷害,也都未改初衷,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工作者的闪亮风采。
《运河边的人们》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无论是围绕运河治理的工作人员,还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更多关心运河保护与治理的专家学者们,虽然其间也有作奸犯科之人,但大部分人都让我们看到了正直与坦诚。由此,在追剧过程中,身为观众的我们,虽然也会为层出不穷的破坏阻挠或影响大运河生态的事件和人物而焦虑,但幸运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不负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大运河,未来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这也是这部剧,通过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带给我们的美好与希望。
剧中路长河的一句话说的好:“一个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能记得起乡愁”。追剧到现在,战台烽也有一个感慨,好的剧,也是需要有灵魂的,无论是创作的初心,还是故事的内核,《运河边的人们》饱含着对运河的热爱,对祖国的歌颂,让我们于其中不仅看到了山山水水、村村镇镇,看到了运河流经的无数城市,更能看到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4
大运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从古流到今,利国利民。《运河边的人们》大概是第一部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剧,该剧表现了新一代运河儿女为保护、修复、利用运河而做出的努力,使运河成功申遗而享誉世界并得以更好地保护和造福后代。该剧通篇贯穿着大运河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治、经济、文化价值的发掘。说书堂的说古、大学教授的探源,生动活泼,讲清楚了大运河的来龙去脉以及今天如何正确对待这份遗产的问题,表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相互借力、相得益彰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文化自信,很有时代新意。
围绕东江市运河段的开发,展开了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的矛盾冲突,即以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干部路长河为代表的正确理念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的开发理念的斗争。发展是硬道理,但借发展经济而向运河排放污水、破坏生态就不可行。曾几何时,似乎无人敢于质疑这种忽视环境代价的野蛮的发展方式,路长河依法扣留苏氏集团的货船却被停职检查,他反对将运河边叶家老宅售予台商以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被扣上阻碍东江市经济发展的大帽子并被调查,由此可见当时的情势。《运河边的人们》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曾经清澈粼粼的运河正在变得污浊。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的发展理念,造成许多地区的严重污染,众所周知的太湖、滇池以及运河等等湖泊河流的环境恶化,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中共中央关于***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如果不抓紧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文化相协调、相促进,彻底扭转了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的短视观念,树立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理念。《运河边的人们》主要情节就是围绕运河如何开发、保护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后代的理念展开的,最终走上了一条更能凸显其生态环境价值、文化价值和长远利益的保护性开发的正确道路。
运河的开发利用,看起来是理念冲突,背后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在利益博弈中看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看人物品质。利欲熏心的人眼里是没有环境的,只有眼前利益,真正热爱运河的人,是不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眼看着运河被污染、环境被破坏、文化遗产被毁弃的。《运河边的人们》塑造了一批真正热爱运河、保护运河的人物群像,梁家轩教授,乔雨博士等,最有代表性的是路长河。路长河为什么在保护运河这件事情上那么坚决?他的家就在运河边,他在运河边长大,他目睹美丽的运河一天天污浊下去,心里无法接受。这是不应该的啊,不能就这么毁掉我们的家园和祖宗留下来的运河遗产啊,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内心都会自觉发出的声音。他是***员、是干部,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员的***性,只要是损害人民利益的,就必须制止,绝不退让,不管压力来自哪里。每一项工作,都要考虑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是原则,原则是最大的良心。路长河顶住了来自上面的压力、来自利益集团的威胁、拉拢、陷害,甚至负伤,坚决不退让。他性格耿直倔强,所以,许多人都认为他不适合机关工作,不适合官场,缺乏人情世故的圆滑变通。但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能认准目标,坚持原则,咬定青山不放松,干成事业。这才是一个***员干部应有的品质,是***员干部应有的形象,与徐副区长的巧言令色、八面玲珑、精致利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好在剧情让路长河这样有原则、敢担当、能干事的干部一路走高,从基层一直走到运河集团的领导岗位,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善良愿望。
《运河边的人们》以路长河一家人的命运为线索,关联到其他人物,辐射开来,交织出一幅运河儿女的成长、奋斗经历。路长河的大学同学好友周海涛有商业头脑,适逢商业大潮乍起,与苏氏集团的恩恩怨怨以及后来的个人奋斗,起伏跌宕,几经波折,折射出商海中的尔虞我诈。路长河的妻子梁子言就是被商家陷害入狱,改变了她的人生轨道。还有乔雨,因为博士论文选题研究运河而经历了匪夷所思的波折,但是她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论文为运河保护、申遗助力。这些运河边的人们,无论经历什么坎坷挫折,都没有改变他们作为运河儿女对运河的真挚情感,运河就是他们的精*纽带,使他们共同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了一程运河人生,构成一幅运河风情画卷。当然,也有一些情节值得商榷,比如梁子言工作室集资案,是有人设计的一个陷阱,在没有抓到主犯谢延的情况下,事实不清,能否对梁子言判刑结案?把梁子言当替罪羊判了一个冤案。最后主犯归案,梁子言无罪释放,也没有任何说法,冤了就冤了,只能算梁子言倒霉。这些情节似乎还有些不够严谨。总体来看,《运河边的人们》是一部敢于直面现实、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有古老的运河文化特征和新发展理念带来的新气象。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5
这段时间,浙产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开播后即位列当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一。
“剧中满满的‘烟火气’很吸引人。”《运河边的人们》首播后,这成了不少观众的追剧理由。该剧一开场就描述了主角路长河一家三口在自家屋子里吃早饭的场景,油条、豆浆、鸡蛋,穿插着三人的日常对话,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备感温馨。
今年,电视剧市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层出不穷。其中,浙产剧表现不俗,从《春风又绿江南岸》《幸福到万家》到《运河边的人们》,它们以真实为底色,用真切可感的剧情和表现形式打动着观众。记者日前采访了《运河边的人们》主创团队,以他们的创作故事为切口,探寻浙产现实主义题材剧背后的“出圈密码”。
源于生活,创作“生活”
大运河,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运河边的人们》把目光落脚于运河边一群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勾勒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理想与追求,反映整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该剧编剧马继红曾创作了《***元帅》《外交风云》等重大***题材剧,但写现实主义题材剧,写什么、从哪儿写,她坦言“开始落笔时很艰难”。
马继红告诉记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她从杭州出发,沿着运河,去了湖州、嘉兴、绍兴、宁波,又去了江苏扬州,山东枣庄、台儿庄,河北沧州,北京通州等地,历时两个月,几乎把大运河走了一遍,一路上采访了和运河相关的100多人。最终,从大运河沿岸的各种人物故事中,她感受到了充满烟火气的细节,也有了创作的底气。
“写‘主旋律’必须要接地气、接人气,浙江在大运河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马继红说,她在剧中写了唐伯这一角色,是一个在运河边做船模的人,通过他同主角们的一些对话,大运河的部分发展史缓缓呈现出来。马继红采风时曾在大运河杭州段坐过游船,也在博物馆看到过各式各样的船模,这一角色就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运河边的人们》的导演潘镜丞认为,“生活”是这部剧的关键词,当把生活的细节作为剧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现给观众后,才能塑造出鲜活的情景,呈现真实可信的剧情。
现实主义题材剧创作,浙江拥有丰富的素材。《运河边的人们》不仅取材于浙江,更是全程在杭州、湖州拍摄。正因为该剧主创团队扎根现实,选用了浙江大地上的鲜活素材,才让观众得以通过一个个细节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共鸣和共振。
除去“光环”,回归真实
人,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马继红说,一部好剧的生命力始终在于人的鲜活。
《运河边的人们》的核心人物路长河,出生在运河边的一户贫困家庭,伴着河水长大,让运河变清是他心中最质朴的理想。他做事固执,会一根筋地和违规运载化学品的企业*磕到底,也会为捍卫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屡次找偷排污水的国有大厂……但他到底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因为自己的“不知变通”而处处碰壁。在治理运河的过程中,他绝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挫折、有成长。
可观众恰恰是从这微妙的人物处境中捕捉到了共情的力量。曾经,部分现实主义题材剧让角色离生活很远,看似“爽”的背后,却因为主角光环的设定难以引起观众共鸣。其实,正如油盐酱醋茶构成了生活的味道,所以才会有酸甜苦辣咸,当卸下剧中的人物光环,哪怕现实一地鸡毛,这些质朴真切的情感往往更打动人心。
马继红还以剧中的另一个人物——路长河的顶头上司李静山为例。他勤***实干,爱惜人才,却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在已播出的剧情中,他和路长河有数次摩擦。有观众曾因为其中几次摩擦为路长河鸣不平,认为李静山也很冲动,过于情绪化。但马继红说,现实主义题材剧中的角色不能拔高,更不能“造*”,正因为李静山的局限性,这个人物才更加丰满。而他与路长河在工作上的分歧,也体现了运河治理路上的急流暗涌。
这是一幅有血有肉的新时代运河人群像。主创团队明白,不掩盖人物的生活印记、不回避社会发展的曲折,才能更好地诠释个体命运、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当剧中人物富有真实质感,观众才更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并体会到从困境中走出的艰辛和梦想变为现实的喜悦,让更多人能从中获得积极生活的动力,从而彰显电视剧创作介入现实、反哺社会的力度。
直面热点,解剖难点
《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中提到,“烟火气”正成为青年观众眼中的优质国产剧关键词之一。但烟火气,不能只是“一股气”,电视剧创作要通过书写现实的“烟火”来展现真正的精*内核,让观众有思考、有嚼头。
业内人士表示,在任何一个时代,现实主义作品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反映,而是透过生活中的现象对社会热点进行梳理、剖析。创作者要敢于触碰改革阵痛、直击行业痼疾,深入现实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运河边的人们》围绕大运河治理与保护,把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与文物传承、长官意志与社会公平、小富即安与共同富裕、申遗的利与弊等社会话题有机融入剧情,在剧中引发讨论的同时,还延展到了剧外让观众有所思考。有观众称:“观看《运河边的人们》,我真切体悟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
无疑,《运河边的人们》是浙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一出重头戏。接下来,浙江还将推出《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富春山居》等一批聚焦现实、反映时代的作品。我们也期待,这些现实主义题材剧能为浙产剧攀高峰、筑高地再添一把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运河边的人们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