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精选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1
以前时代的事情,渐化作一卷电影胶片,桥段;一张老照片,黑白;一段别人看的故事,不明。渐渐落了微尘,泛了昏黄。皆那么无言,却是仅有的痕迹,让这世界记得。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生前写了太多经典,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她逝后才面世的作品,《小团圆》。
那是张爱玲最为*秘的作品,她一度欲销毁。《小团圆》是篇近似于自传体的小说。张爱玲的魅力在于,文字到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心里去。她的言辞无比精致,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我是“张迷”,迷恋她的文字,迷恋阅读她文字时的感觉。她的文字仿若附着魔力,有让人爱上她写的故事,她这个人的欲望。她写文字像蜘蛛编织它的网,让人渐渐坠进去,陷下去不上来也宁愿。十里洋场,她穿着另类时髦,古装短袄旗袍,上海滩,她是最浓郁的一道沉香。胡兰成,只能说他毁了张爱玲这个人,却成就了“张爱玲”这个名字,这个作家。尽管张爱玲的一生过得悲凉而忧伤,可我想,她的心是充实的,毕竟,她来过了,有太多东西能够证明她来过已足够。她,空白地来到这世上,空白地离开这世上,却填补了世上的空白。
在09年的4月《小团圆》才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有点儿*秘有点儿兴奋,《小团圆》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张爱玲本身的写照,九莉具备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之雍,一如张爱玲因文章吸引了胡兰成一样,正如他们的初相遇呵。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张爱玲自己和胡兰成的故事,但读起来,却不像看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经历那般强烈和忧怨,张爱玲的叙述给我感觉有些淡,是无奈后的释然?还是彻底的心灰意冷?她像写别人的故事给自己看一般,有了几分洒脱。张爱玲这样说《小团圆》:“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那么,幻灭后,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很长的回忆和自己曾来过的证明,以及,拥有的停留。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圆满和存在才是有价值的,纵算完全幻灭,亦是存在的结果和证明,因为,如果没有存在过,连幻灭都没有。存在的痕迹是要留给这个世界上自己爱过的人,和爱过自己的人。
《小团圆》中,九莉本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可是赶上太平洋战争的.她被迫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香港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便是张爱玲本身的经历。对于这件事,她却只轻轻地说:“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也许我们都无法体味这种苦楚的滋味,当我们有那么一天,努力了太多太多,却得了无果的结局。一定不会像张爱玲那么轻描淡写和释然,也许我们会绝望会疯狂,可张爱玲不会。她选择了并懂得接受。同为学生的我,倘若遇上这样的事,会万念俱灰的罢。我想,经过酸雨的洗礼之后,花木存活下来的尽管很少,但毕竟是有的,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的傲慢撑起她自己,经过不复柔和的历练。让我一下懂得,曾努力过的东西覆灭,一味想复原是无用的,我们记得,曾经那么努力地努力过就好。我们就算没有结果,但是有比别人多付出的过程,就不一定不值得,那些来过、做过的证明,是我们最美的回忆。
就正如一炉沉香,燃灭之后,冷却掉了,却还留下沉香屑,更值得的是,还会有一道道沉香的余香,弥散着,余香,犹在……
那是95年的9月,8号那天,张爱玲永远地离开了,她离开得安静而不为人知,75个年岁,张爱玲就这样走过。她也一如那一炉沉香,她也本就是由沉香开始的,她的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让人们知道了张爱玲,如今她燃灭后冷却,依旧留下沉香屑和余香,亦无憾了。因为,她留下了那么多文字,纪念她的爱情,证明她的存在,而且,还让太多人读到了她含有魅力的文字。她来过,她分享了。那一道沉香的余香,绵亘长存——她的经历,她和胡兰成之间,有太多故事和记忆,值得记得,却又最好忘掉,因为他们之间的回忆是苦楚的。
就用徐志摩《偶然》里的句子结束罢“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沉香冷却,余香犹在……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2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今年四月在内地隆重登场了,在这久不见天才的文坛里倒称得上是盛事一件。十二岁时就开始读她的书,她最后一部作品,我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欣欣然在网上定了她的书,很喜庆的封皮,看了让人眼前一亮。
书是周一送到的,这两天赶着做实验,但还是忙里偷闲抓紧时间看完了。我看书的速度一向奇快,而且只要捧着书不看完绝对不愿撒手。书是终于看完了,但很是惆怅,说不出的滋味,从心底里怜惜这个女子。书是她一贯的嘲讽口吻,像个冷漠的人,站在云端看俗世,看人情世故,看骨肉亲情,看所谓万转千回后的爱情,一切都完全幻灭了,还试***抓住一点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幻灭了其实就是幻灭了,爱玲心里清楚的很,我通过书本看到她嘴角的一丝冷笑。
书名叫做《小团圆》,其实只是一个空心的圆圈,空荡荡地圈住逝去的时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你找不到起点自然也找不到终点。所谓小团圆,是爱玲回首往事三十岁前的盘点,是一场接一场考试之间的噩梦,是从睡梦里醒来的她絮絮叨叨讲给自己的一个故事,本不想给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看,但踌躇很久却也终不忍心销毁,把两难的选择留给后人,她躲在云端吃吃的笑。你们不是总盼着万事都有个大团圆嘛,我偏偏叫它《小团圆》;你以为小团圆就真的是团圆嘛,那只是个镂空的圆圈,什么都没有剩下。
倒只剩下一些居心叵测的闲人在圆圈外晃悠,试***看看才女笔下的花好月圆,郎情妾意,然后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一说“***之妻,人人可戏”的花边新闻。爱玲,我扭转身为你掬一把热泪,你又是何苦来着,就算是一个人的孤寂,也该咬咬牙挺着,你的笔下自有烟霞,沉香屑里第一炉香的余香还烟雾缭绕,倾城之恋里流苏那低头一笑还没来得及抬起,金锁记里七巧还在凝望三十年前的那轮月亮,你又何苦写这劳什子的小团圆,白白让别人看了笑话。
文风明显是淡了,不再有以前的精雕细琢,心里嫌脂粉污了颜面,这一次,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写。一出场就是浩浩荡荡一大批人名,她是存心要让那些看笑话的人看不下去,她冷冷的笑,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头高高地昂着,她一贯的姿势。等着那些看笑话的人走开了,三十年前她的故事仍然在继续。洋派的母亲很漂亮,但却吝于伸出手拉着女儿一起过街,偶尔手指的触碰,母亲就皱起了眉头;父亲是典型的晚清遗少,空有名家的家世,却空荡荡的像个稻草人,怒视着小小的孩子在他面前重复背一篇又一篇的古文,听到后娘的诬告,一脚一脚踢在那个倔强女孩的身上;违心的说更喜欢那个给她做衣服的烟花女子,因为二婶给她做的衣服是用旧衣服改的,小小的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屈辱。
终于长大了,告别了悲惨的童年,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换钱了,和三姑二婶在财务上要分得清清楚楚,欠下的债是她心头的一道疤,寄人篱下的感觉,从来就没有离开这个敏感的女子,她活得很累,但生活就是这样,她无法选择。二十二岁,花一般的年纪,她可以自己选择了,是一个为日伪卖命的文人,她明明知道结局,却还是奋不顾身去爱了,把高傲的头颅低地很低,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可是她心是欣喜的,以为是碰到命里注定的知己,以为那个老男人的步伐会因为她而驻足。
谁知道不过是昙花一现,年轻的后面永远都有更年轻的,她以为自己二十二岁是风华正茂,足以取代他家里那两个年老的妻,谁知道武汉还有十六七岁的小周,小周之后自然还有那个千里护京的范美秀。滥清的男人什么时候少过,爱玲自然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却也终是厌了,扭过头去,不愿看那个和半只苍蝇一样让人恶心的男人。以后又碰到那个导演,终究还是一场云烟。
原以为是金光闪闪的金子,切开来看,却是一块稀土金属,在时光的氧气里一层层氧化,一层层剥落,多年后回首再看,原不过是一堆让人避之不及的灰尘粉末,风一吹就淡了,散了,远远望去,一个空空的圆圈。而关于联考的噩梦,依然一个接着一个。
《小团圆》,不过是爱玲自己讲给自己听的一个故事而已。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3
加拿大回来的女朋友问:“你们都说张爱玲的书好看,嗳,好看在哪里?”我们聚餐一共七八人里有两人喜爱张爱玲。我说:“她的文字里有我所了解的上海,让我经常不自禁的笑起来,什么手搭凉棚,就是手搁在眉上……”“那现在要了解上海太容易了,msn什么都知道,用不着看书啊也知道……”哑然。
不想一下子就看完,知道以后没有爱玲的文字可看了,所以看的特慢,磨磨蹭蹭地结果还是看完了,对于像谜一样张爱玲,就像一下子看到自己喜爱的人在自己面前与他人***一样,有种透彻感。
有她全套的书,其他的都是皇冠的繁体字,只有《小团圆》是简体字,但也不错,就是封面不是张爱玲所喜爱的蓝绿,而是回归本色,特有意思。
那些书里的`人物大部分都出现了,都是张爱玲身边的人。为了忘记胡兰成拿明星(或是导演)来填空档,还是个不错的美男子,在张爱玲面前怕是没有一个不自卑的,有一种可能男人只把她当生育的女人看,这样的男人肯定是粗人,没思想只在乎感官刺激的男人,相信爱玲是不会让这样的男人接近的。美男后来跟一小明星结婚,既然是小明星不但名气小,相信年龄也小。
胡兰成居然把她的子宫颈撞断,这事让人看了很震惊,一个年长十五六岁的男人,又有那么多女人的男人,在性经验上那么差劲,是个光说练不好的男人。
紧紧是我的女朋友,一次朋友们喝酒,聊起一俊男,几乎每张脸上充满了爱慕,紧紧得意地笑了:“我一夹他五分钟,真的,骗你们是小狗。”差不都同时尖叫起来。为了她那五分钟,请她去唱歌,一直诱问她是怎样做的,叫她在房里示范,紧紧把我们挑逗的咯咯娇笑,天蒙蒙亮空气中还带着湿气,我跟她坐在她家的楼梯阶梯上,侃侃而谈。难道真有传说中的淑女功。像谜一样解不开。
几年以后的一天,又碰上那俊男,张嘴但出不了口,后来有好友的男友在浴室里问出了秘密,原因很简单,心里也就豁然开朗。
胡兰成为了张爱玲登报离了两个女人。一份报纸上的内容有胡兰成一人完成,只是用不同的笔名,可见是位能言善辩的能人,爱玲说女人的爱情是有***开始,会说甜言蜜语的占优势是第一步,到床上毕竟要花财力时间等。他俩有说不完的话,互相欣赏,但是张爱玲在床上满足不了胡兰成,事情往往就是那么简单。
张爱玲记仇,因为弟弟未寄出的一封信,信里说她败坏门风,侮辱了她的人格,弟弟又帮继母说话,所以不原谅他,结果弟弟一辈子未婚,留在国内,在上海的浦东郊县当一名教师,开过眼的贵族一般的女人是不入眼的。
母亲赌钱输掉了爱玲的奖学金,没有一句解释,这是普遍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生你出来你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母女俩为了男人而争,看了有点触目惊心。
文明的背后是原始,张爱玲看穿了领悟了活着的痛苦,回忆甜蜜的爱情时,加了一道开胃菜,来了一段堕胎的心路历程,一个已成型的男孩在抽水马桶里迅速漩去。我捂着肚子有点不忍。人跟一切地球上的生物一样,是为了传下去生命是需要延绵不断的,人并不是比别的物种更加高贵或了不起,打开老鼠和人的胸腔五脏六腑的排列是一样的,只是形状大小,人比其他动物多了一成思想而已,只能算是高等动物,所以生育是人的天职。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4
一直很喜欢看张爱玲的书。很深沉。总会触动心灵某一处地方。这几天读了《小团圆》,张爱玲展示她一贯高超的文字功力,以女性特有的,庶几小心眼的细腻手法和灵敏的视角,通过琐碎细节,把人物之间相互猜疑,相互揭发隐私,以及勾心斗角情节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无论内心如何激荡,场面如何不堪,在她笔下永远是平和的轻轻带过,还不时带着微笑。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很喜欢这句话,一开始读就喜欢这句话,仿*可以想象出一个落寞的女子,姿态高傲的坐在窗前,听着窗外的雨声,盼望着自己心爱的人,然而,雨停了他却仍旧未来,女子浅笑,可忧伤却仍停留在脸上,也许天应该继续下雨,这样就可以假装他是因为雨而不能来。多么忧郁的女子,青春的年华,大好的时光,高傲的姿态,敏捷的才思,倘若不是遇到他,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
继续翻看这书页,说是翻看,一点也不为过,从高中开始喜欢张爱玲,读她的小说,从曹七巧到顾曼璐,白流苏到小艾,如果要说真话,这些女人都不让我喜欢,直到遇见盛九丽。怎么说,其实盛九丽也并非我心目中的女子,然而却是张爱玲的写照,于是,又有些许怜惜些许同情,些许赞赏,些许敬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情这样东西,不过是习惯一个男人。
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虽然是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少女所说,却又道出爱玲多少的心酸。盛九丽爱邵之雍吗,张爱玲爱胡兰成
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倘若不爱又怎会和他在一起,倘若不爱又怎会去他的老家寻他,倘若不爱又怎会在伤心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写信给他告诉他她不再喜欢他。然而真的不喜欢了吗?
我总想,假若九丽不是生在那样一个封建没落家庭,假若九丽没有接受过西式教育,假若九丽出身贫寒,假若九丽不是那样特立独行,假若故事的开始改变一下,那么,即便后来遇到邵之雍,故事的发展也许会另有不同。然而,一切的假若都只是假若,假若不可能成立,故事也就不会变更:九丽就是一位封建没落家庭的富家小姐,九丽就是有一位受过教育中西合璧的母亲,九丽就是在香港维多利亚大学读过书,九丽就是一位感情细腻的才女,九丽就是遇到了邵之雍,就是爱上了邵之雍于是,悲剧紧随而至。爱上这样一个***治文人,这样一个情场浪子,怎会不受伤。张爱玲曾说过: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度外!
《小团圆》就小说内容也是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我细细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作为女性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我一直觉得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信一点什么东西,才能活得下去,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而张爱玲的悲剧在于,这一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相信。
就小说的文字和语言风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国画尤其是国画画风的影响,处处体现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髓。精致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现了我所喜爱的张爱玲极高的文学天份。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仅语言文字含蓄,说话从来是说半句,留半句。而且为人处事也含蓄至极,含蓄已成为她的审美。比如小说的第一部分中“九莉给她母亲训练得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她的好奇心纯是对外的,越是亲信越是四周多留空白,像国画一样,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可以透气,又像珠宝上衬垫的棉花。”写到最为隐晦的性更是如此:男主角邵之雍走后,“她梦见手搁在一棵棕榈树上,突出一环一环的淡灰色树干非常长。这梦一望便知是弗洛伊德式的与性有关的梦的解析。”“自从他承认“爱两个人”,她就再没问候过康小姐。十分违心的事她也不做。他自动答应了放弃小康,她也从来不去提醒他,就像他上次离婚的事一样,要看他的了。”张爱玲对事物的感觉的把握还是那么敏锐、独特,比喻非常别致、贴切。
母亲牵她过街时,她感觉她的手指像“横七竖八一把细竹管子”。跟母亲聊起往事,“从前的事凝成了化石,把她们冻结在里面。九莉可以觉得那灰白色大石头的筋脉,闻得见它粉笔灰的气息。”“也有人约比比一块走(去重庆),说愿意也带九莉去。比比告诉她,她觉得有点侮辱性,分明将她当火腿上的一根草绳。”这样精彩的文字运用,小说中比比皆是,无论是小说的低潮叠韵期还是高潮矛盾突兀期,这些文字堆砌的属于张爱玲的个人的城堡永远是那么的固若金汤,在那里只有她自己。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当我拿到那本书时,看到书名《小团圆》,我便想团圆还分大小吗?直到我读完小说才明白:“小团圆”的下一句是“大离别”,可女人正是有这短暂的小团圆才会有勇气有胆识面对几十年的“大离别”甚至是永别。而《小团圆》的感人之处还在于:这些年来的风霜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生*幽恋的小团圆,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间爱恨纠葛的小团圆,更是我们与张爱玲遗作心与心沟通的《小团圆》。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5
张爱玲不愧为才女,写个自传都是那么地委婉,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燥,生活的味道那么重,爱情的味道那么浓。
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九莉(其实就是张爱玲自己)出生在一个末落的贵族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称亲生父亲为二叔,亲生母亲为二婶。九莉的亲生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婚。亲生父亲二叔将家财挥尽,又娶了新太太,对九莉不闻不问,甚至当九莉中学毕业后想去英国上学,父亲也无财力支持。她的生母二婶也贪***享受,离婚后自己云游世界,四处留情,无暇顾及九莉。九莉就在这样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环境中渡过了凄凉的童年。
既然不能去英国读书,只能凑合到香港了。九莉周围的.同学都是国内的富家子弟,过着优越的生活。除九莉之外,他们大都每天谈恋爱,根本没有心情读书。在九莉在香港读书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九莉被迫回到上海。
九莉20岁以后就开始写作,而且频繁发表。
九莉生来清高自尊,在爱情面前不卑不亢,爱就一直爱下去。爱得执着,勇敢。面对对方的种种错误,种种不衷,种种反悔,她都义无反顾,爱得那么有尊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邵之雍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胡兰成。邵之雍取了九莉,可是后来又分别与日本的女人,乡下女人和小康女士有染,还时不时地回来找九莉。九莉因为爱所以宽容他,迁就他。
张爱玲用这部小说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份记念,她缓缓的述说仿*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文字间显现着一种高贵的清高气质。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她与胡兰成之间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
在刚开始读小说的前三章的时候,感觉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众多人物同时岀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感觉作者的表达有点啰哩啰嗦。读到后来就发现,其实张爱玲只是想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与人全部讲出来,这样才可以使她本人的个性显得鲜明。读到第四章及以后,故事就越发有趣了。特别是以女主人公九莉和男主人公邵之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同时描写众多其他人的人生故事的章节分外的吸引我。九莉对邵之雍的忘我的,不求回报的爱情是那么的动人。
《小团圆》是张爱玲对自己人生的纪念和交待,让读者通过九莉的故事了解一个立体的才女张爱玲。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6
虽说相隔几十年之久,但是在张爱玲的新近小说《小团圆》之中,却犹能嗅到浓浓的酸意。只是,张爱玲太自尊了,她不屑泼醋,只有放在心上辗转,辗转。
书的开端,张爱玲就写出这样的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样的独自排解,只是因为你不在,而爱还在。
张爱玲与三毛一样,是善于将生活艺术化的女子,却又怀着浪漫的悲剧情感。既极度地热爱生活,又极度地厌薄人生。世俗,却又精致。是聪明女子,也是悲哀女子。她从来不想起邵之雍,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这时候也都不想起邵之雍,只认识那感觉,五中如沸,浑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潮水一样的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
邵之雍在九莉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出现,倾倒于九莉的万丈光芒之下。九莉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家人的`爱,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朋友就很少。她的出众才华,孤芳自赏和敏感个性,令她与众人永远保持距离,生活在自己内心的丰富世界里。而之雍,这样一个大才子,欣赏她仰慕她能够读懂她,邵之雍出现,让人隐约感到九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即将闪亮登场。对于九莉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雨,她就这样热烈的开始和之雍相恋,而这正是她的初恋。
《小团圆》,说是爱玲的自传,她那时而辛辣时而事故的感悟在其中并不多见,说是个小说,>故事性又不及她以往的作品,或许爱玲没想写什么,只是想告诉胡兰成关于你的梦只做过一次,考试的梦倒是常做。不是不爱你了,只是在你离开后,我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了。
在读《小团圆》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九莉当成张爱玲,把邵之雍当成胡兰成,还有二婶和三姑,和张的母亲与姑姑又那么的相似,更别说那数不清的大家族宗亲。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我可以等你,多久都可以,但是却不能找你,若是等你,至少只是你不来,若去找你,那就真的两散。等,永远是这世间最聪明的女人做出的最笨拙的决定,因为珍爱,所以笨拙。喜欢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那首小诗:
他的过去里没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里晒着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
你不必担心读完之后会对张爱玲失望,相信一切事情都是有其因果效应的。放心去读,《小团圆》只会让你更爱她,连同她的敏感,连同她的冷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