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今天语文给大家讲一下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形势危急。上***的韩***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把上***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队接收了上***。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去救上***。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已经被秦***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去指挥秦***。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大营,把四十万赵***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万箭齐发,把赵括射*了。赵***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成语出处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jiàng)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射杀赵括。括***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世以此故事作为历史典故,总结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事。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事,赵奢挑不出他的毛***,但也不曾夸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缘故,赵奢说:“战争是关乎生*存亡的大事,赵括却把它说得很简单。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如果用他为将,必使赵***遭受危难。”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激战,双方总计出动兵力超过百万。赵***首战失利,主将廉颇下令固守。廉颇深知赵***实力偏弱,不可与秦***硬拼,他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消磨秦***的锐气,然后伺机***。
秦、赵两***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的粮草费用,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秦国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声称秦***最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秦***一定不能抵挡。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撤了廉颇,命赵括接领所有职权。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他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便照着兵法上说的去做。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随后又頒布了这样一条***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刚刚布完兵,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一回合不到,秦***便大败,望风而逃了。旗开得胜,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赵王听闻也非常高兴,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这边赵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反而退***十数里。“秦***是怕我了。”赵括得意地想。于是命令***吏宰牛杀羊,犒劳***上,并传令:“来日大战,一定要先擒王,显一显我们赵***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身处秦***的天罗地网之中。为了歼击秦***,赵括天刚微明就整***出发,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霎时间,战鼓雷鸣,两***交战。秦***先派了两员大将出战,这边赵括也派了两将迎战。才一照面,秦将就败走了。赵括乘胜追击,追了约十余里后,来到一座秦营跟前。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坚守,牢不可破。赵括就让人催调后***,想再来一次硬攻。但是这时,他接到消息说后***己被秦将引兵冲散,不能前来。与此同时,这边秦营中冲出许多秦***大喊着把赵括团团围住了,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白起将***的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不禁心中一惊,赵括既无粮草,又无救兵,腹背受困,四十五万赵***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全***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
赵王接到消息,痛悔不已。他本想治赵括全家的罪,但因赵母有言在先,便没有再追究了。赵国经此一役,国力日渐衰落,后终于被秦国吞并。
成语寓意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往往形容的是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赵括书本上的内容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情况,他就立刻没有了方向,成了一只无头苍蝇。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过,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确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是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只有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好事情,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发挥了效用。做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践经验,只会空谈理论,“纸上谈兵”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人善任,而是被夸夸其谈的人所谜惑,导致决策错误,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三:“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無時無刻不在談着發財的門徑的。但多半是紙上談兵的谈話,只圖口頭上快意,決不想到實行。”
清·曹雪芹《红楼梦》76 回:“现有这样的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清·曾朴《孽海花》6 回:“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着急,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