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重要性。

2.会用多种方式化简比。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化简比,化简比的结果是最简整数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化简: 15/25 8/40 并说出依据。

2、80÷70 = 8÷7 对吗?为什么?

3、把比写成分数,把分数写成比。

8:24 6/42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读懂文字,猜测哪杯糖水更甜。

教师导入,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判断。

1.请同学写出第一杯蜂蜜水蜂蜜与水的比。

2.把这个比写成分数。

3.化简这个分数。

4.再把这个分数写成比。

40:360=40/360=1/9=1:9

5.师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化简比。(板书课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除法,分数,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除法有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能否推测出比的基本性质呢?(请同学思考,指名说)

6.(出示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以后,就可以直接把40:360进行化简。

40:360=(40÷ 40):(360 ÷40)=1:9

7.请同学化简2:18说出化简的过程。

8.根据同学所说出示化简过程。

师:化简比的结果都是1:9,请同学说说1:9的意义,说明什么?

(两杯蜂蜜水一样甜)

三.理解提升

(教师幻灯片出示4:6)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学生叙述过程,结果有什么要求。(适当提示)

四.自学加强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⑴.例题中有几种类型的化简比?哪几种?

⑵.不同类型的化简比运用了哪种方法?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⑶.化简比的结果应该是怎样的?

⑷.你认为化简比的结果与求比值的结果有什么区别?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组长汇报。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化简比

15:21 0.12:0.4 2/3:1/2 1:2/3

2.针对性练习。(略)

3.情趣练习(教材53页1题)

六.回顾整理

1.请同学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

2.对同学做积极评价。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第71-7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出示***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形面积大小。

学生观察,讨论,猜测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相应操作。

(剪切、平移、对于***2加xy原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平移至相应位置)

将两个***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学生非常明显可以比较出两个***形的大小。

白板:同时出示两个***形的转化过程,要学生小结比较特殊***形大小的方法

引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列举:平面***形的面积计算、分数小数计算等等

白板出示以往学习过的平面***形,要求回答这些***形是转化成什么***形来计算面积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拖动原始***形,转变成新的***形。

白板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是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尝试用什么方法?

应用白板进行新课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进行操作,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得到结论,教师在课前的课件制作中也可以尽量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第一次:空间与***形的领域

1、练一练1

白板在方格纸上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形的周长比较简单。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方法。师在白板上根据回答移动边,最后拼成规则***形。

明确:可以把这个***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简便方法?

学生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精确***形转化成简单***形)

2、练习十四 第二题 用分数表示***中的涂色部分

让学生各自看***填空,学生解决问题后,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说说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么转化的。边说边用笔在白板上操作。

其中第3小题的***形要先旋转,再移动,让***形与方格纸重合。

3、练习十四 第三题

先让学生***解答,再让学生到白板前进行操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进一步指出转化策略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次 数与代数的领域

1、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指名学生回答后,出示正方形***,提出要求:你能说说***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数的和吗?

3、引导看***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

4、师生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5、练习十四 第一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白板出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明确数的时候可以根据***一层一层地数。

启发:如果不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在白板上指***提示学生,产生冠***,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四、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本课练习大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共同探索,达到教学目的。由于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到白板上进行实际演示,非常直观。

五、拓展练习,巩固转化的策略

1、立体***形中,我们有没有用到过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你能不能求出灯泡的容积?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像特征,能根据***像解决有关正比例的简单问题。

3、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6、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手套,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手套更便宜?

学生***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求出手套的单价再进行比较)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单价=总价÷数量)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⑴出示例1表格,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⑵认识相关联的量。

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⑴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圆珠笔的单价)

⑶让学生用公式把圆珠笔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⑷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师板书)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说一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⑵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比值不变,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像。

⑴课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像,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像,你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价组成的一组数在***像上都体现为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像是一条直线。)

⑵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像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让学生操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个点与上面的***像仍能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⑶从正比例***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个量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⑷利用正比例***像解决问题。

买7只圆珠笔总价是多少元?20元能买多少只圆珠笔?(3.5元;40只)

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

三、巩固应用

1、P46 做一做,引导学生***完成并汇报交流。

2、P49 2、师生共同完成。

3、P49 4、学生***完成后,汇报并集体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6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笔少了3元 。

⑴、钢笔***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

(3)根据线段***,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材特点,教学按以下4个层次进行:

1.由倍数关系引出同类量的比。

结合两面长方形小旗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

2.由倍数关系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结合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非同类量的比。

3.概括比的意义。

以引出的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读、写法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由计算比值的实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4.明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某车间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设计意***:在结合生活实际复习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杨利伟在“*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②用比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引入比的概念: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宽=15÷10,宽÷长=10÷15,也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b.简介同类量的比: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所以两面旗的长和宽的比属于同类量的比。

(2)教学非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

②用比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km与90分钟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利率的详细讲解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独以及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率与本金、利息、时间的关系;利率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新课引入

1、概念理解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都见过银行卡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把钱存入银行呢?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钱更加安全,还能增加一些收入。

在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根据国家发展规律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20__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表:

2、例题详讲

例:20__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问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老师分析:王奶奶到期取钱时除了本金,还应该加上得到的利息,就是王奶奶可取回的钱。

解:小明的解法:5000 x 3.75% x 2=375(元)5000 + 375 = 5375(元)

小丽的解法:5000 x (1+3.75%x2)= 5000 x (1+7.5%)=5000x1.075=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小明与小丽解答方法的不同点,说出他们列出的式子的`意义。

小明的解法:先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取回的钱。

小丽的解法:用本金与单位一加上利息率和时间的乘积相乘,就能得出直接得出可取回的钱。

3、即时练习

20__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解:8000 x 5x 4.75%=1900(元)8000+1900=9900(元)

答:到期时张爷爷可得到1900元的利息,一共能取回9900元。

拓展延伸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解:第一种方式收益:10000 x 4.5% x 3 = 1350(元)

第二种方式收益:第一年利息10000 x 4.3%=430(元)

第二年利息(10000+430)x 4. 3%=448.49(元)

第三年利息(10000+430+448.49)x 4. 3%≈467.8(元)

总收益430+448.49+467.8=1346.29(元)

1346.29<1350

答:三年后,买3年期国债收益更大。

课外任务

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并与本节课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本课小结

1、利率的概念和意义。

2、利率有关问题的解答。

3、根据利率的有关概念建立合理的理财方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9

 

本单元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解答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本单元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并与同学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在特殊方法与一般方法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明晰知识的本质。

教材还编排了很多问题情境***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例如:在例2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中,教材在问题情境***和分析与解答过程中都采用***示直观地表示比的具体含义。

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个比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于直观***,也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转换各种信息,多元表达概念及数量关系,因而从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材48~49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课件:

学具。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一种运算

分子—分母=分数值

前项:后项=比值

两个量的关系

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a∶b=a÷b=(b≠0)。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反馈交流。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时利用“*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比较分析中,学生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师: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4)全班验证。

2.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10∶15=10÷15==

15∶9=15÷9=

16∶20=(16

□)∶(20

□)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并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3.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8∶10=(8+10)∶(10+10)=18∶20( )

(2)12∶16=(12÷6)∶(16÷4)=2∶4( )

(3)0.8∶1=(0.8×10)∶(1×10)=8∶10(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3)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1))

学生***尝试,化简后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1(2))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5)归纳小结: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口答完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第3课时比的应用

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道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师:题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释液)

师: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

师:“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在500

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

师: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解法,交流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份)

浓缩液的体积:500×=100(mL)

水的体积:500×=400(mL)

思路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份)

浓缩液的体积:500÷5×1=100(mL)

水的体积:500÷5×4=400(mL)

2.验证所求问题。

方法一: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体积。

方法二: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3.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4.整理解题思路。

(1)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整数的归一问题,即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数,再用乘法求出几份数。(板书:整数的归一问题)

(2)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分数问题,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再用总数×分率。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2题。

第1、2题都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但描述的方式不同,要引导学生善于转换各种信息。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题。学生***完成,并组内交流。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1题。

注意引导学生先求出一个长、一个宽、一个高的长度和,再求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按比例分配类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是比与分数的转化。为了能在教学中化解难点,使学生轻松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课一开始我就将“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不同用事例展示给学生,为例题的教学做好准备。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0

 

设计说明

1.突出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本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例5的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也许有的学生认为商品3月份的价格未知,无法解决,也许有的学生会直接根据“降20%和再涨20%”的信息得出价格不变的结论。不管是哪种想法,都要引导学生按照既有思路进一步探究,进而使学生想到用设数法来解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设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5。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3月的价格;“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1+20%)]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1

 

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在公式推导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重点:

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

用具:

课件、圆柱模型。

过程: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1、教学例5。

讲授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演示动画“圆柱的体积”)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的形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形?(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A、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形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但形状变了。

B、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形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的立体***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C、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的长度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通过以上的观察,启发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③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2、 教学例6。

出示教材第26页例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要知道能否装下这袋奶,首先要计算出什么?

学生:杯子的容积。

(3)指明要计算杯子的容积,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3、 教学例7。

师: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办法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7)

生1: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生2:我们可以先转化成圆柱,再计算瓶子的容积。

师:怎样转化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瓶子里的水的体积始终是不变的,即使瓶子倒置后,水的体积与原来还是一样的,这样就说明瓶子的容积其实就是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的圆柱的体积。

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体积。

……

师:尝试自己解答一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瓶子的容积=3.14×(8÷2)2×7+3.14×(8÷2)2×18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算法一致。

【设计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利用“转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利用了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形转化成规则***形来进行体积的计算。

在五年级时,计算梨的体积也是用了转化的方法。

……

【设计意***: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所学知识,又及时总结了学习方法,渗透了数学思想】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A类

1、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B类

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9分米,体积为162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45 25.6

2、314平方米 471立方米

B类:

54立方分米

教材习题

第25页“做一做”

1、75×90=6750(cm3)

2、3.14×(1÷2)2×10=7.85(m3)

第26页“做一做”

1、3.14×(8÷2)2×15=753.6(cm3) 753.6cm3=0.7356L 0.75361 不够。

2、3.14×(0.4÷2)2×5÷0.02≈31(张)

第27页“做一做”

3.14×(6÷2)2×10=282.6(cm3) 282.6cm3=282.6mL

第28页“练习五”

1、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2、3.14×(60÷2)2×90=254340(cm3) 254340cm3=254340mL

3、3.14×(3÷2)2×0.5×2=7.065(m3)

4、80÷16=5(cm)

5、3.14×1.52×2×750=10597.5(千克) 10597.5千克=10.5975吨

6、表面积:3.14×6×12+3.14×(6÷2)2×2=282.6(cm2)

体积:3.14×(6÷2)2×12=339.12(cm3)

表面积20×10+20×15+15×10)×2=1300(cm2) 体积:20×10×15=3000(cm3)

表面积:3.14×14×5+3.14×(14÷2)2×2=527.52(cm2)

体积:3.14×(14÷2)2×5=769.3(cm3)

7、25cm=0.25m 35—3.14×(2÷2)2×0.25=34.215(立方米)

8、3.14×(6÷2)2×11×(2+1)=932.58(cm3) 932.58cm3=932.58mL

932、58800 不够

9、81÷4.5×3=54(dm3)

10、3.14×(10÷2)2×2=157(cm3)

11、3.14×(1.2÷2)2×20×50=1130.4(cm3) 1130.4cm3=1.1304L 1.13041 能装满。

12、3.14×(10÷2)2×80—3.14×(8÷2)2×80=2260.8(cm3)

13、30×10×4÷6=200(cm3)=200(mL)

14、3.14×102×20=6280(cm3) 3.14×202×10=12560(cm3)

15、第四个圆柱的体积最小;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最大。

发现: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围成两个不同的圆柱,且以长边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时围成圆柱的体积最大。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2

 

单元备课方案: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常用百分数对事物进行描述、分析、统计、比较。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了百分数,但是对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分数、小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式认识百分数。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有关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都可以由分数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由于百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百分数对理解和判断生活中相关数据信息以及运用百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应用,六年级下册教学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两部分内容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六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而六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更强调对其实际意义的理解。

备课内容:

备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2.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经历探究百分数意义的过程,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

5.经历探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6.经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探究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9.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备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难点: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并能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知道扇形统计***的特征,并能从统计***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4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过程与方法

3、经历计算应纳税额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祖国蓬勃发展的***片,学生观看欣赏。

师: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生:税收。

关于税收你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税收的知识。

二、自主交流,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

你听说过纳税吗?关于纳税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序的展示以下内容: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和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三、结合实际,理解“税率”的含义,探索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纳税信息

③长沙卷烟厂今年2月销售额3000万元,应缴纳消费税1200万元。

先请学生猜猜,可能会缴纳多少税款?再出示缴纳的税款,请学生计算是按什么比例来缴税的。解释概念,这里的40%就是税率。请学生说一说40%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税率的含义,紧接着出示税率的定义,学生齐读。指出各种收入和应纳税款,小组讨论: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这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汇报交流:(板书)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2、说说下面信息中的税率各是多少?税率表示什么?

①海口晨光文具店20__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万元。

②海南宾馆20__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0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2万元。

四、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指什么?这里的营业额30万元“是指收入,5%就是指(税率: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营业税指应纳税额。

②怎样计算应纳税额?

学生***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纠正。

重在方法和计算的'指导。

3、稍复杂问题的解决,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

②分析思考:这里的3%是是所有收入的3%吗?从哪里,从哪里可以知道呢?3%的单位“1”是谁呢?

③学生***解答

④汇报交流,集体纠正。

4、变式练习

将3的问题改成,她税后收入是多少?

学生思考:求“税后收入”是求什么呢?

怎样算呢?学生***试做,指名回答。

集体纠正。

5、依然是问题3的变式练习

李阿姨今年二月份的工资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60元。她今年二月份的工资是多少元?

学生读题

这道题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答案,课件展示。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调查: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5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借助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__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六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

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可打印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可打印,内容包括医院科室安全隐患自查报告,医院隐患排查清单。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可打印(9篇)在我们的日常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关于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怎么写呢?以下

学习

初中红领巾奖章五星章事迹推荐词400字

阅读(31)

初中红领巾奖章五星章事迹推荐词400字10篇初中红领巾奖章五星章事迹推荐词400字有哪些?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下面是整

学习

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内容包括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及反思,新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15篇良好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学习

2023重阳节绝美文案金句

阅读(29)

2023重阳节绝美文案金句愿你在秋日天空般高爽,九九重阳,遍插茱萸,祝你拥有甜蜜温馨的重阳佳节!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2023重阳节绝美文案金句,欢迎大家来阅读。重阳节绝美文案金句1.重阳佳节,朋友不论新旧,也不论天长地久,送去我们最真挚的问候,祝

学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良好的教学教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为大家

学习

2023年最新追逐梦想作文范文

阅读(35)

2023年最新追逐梦想作文范文10篇幼苗的梦想是长成参天大树,水滴的梦想是拥抱大海,雏鹰的梦想是占有蓝天,而我的梦想就是考上理想的高中,下面是整理的2023年最新追逐梦想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3年最新追逐梦想作文范文(精选篇1)梦是

学习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伴我行演讲稿大全,内容包括安全伴我行小学生演讲稿,安全伴我行演讲稿300字。安全伴我行演讲稿大全15篇安全伴我行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学校、家里、公共场所,还是在路上,我们都需要关注安

学习

初中英语说课教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英语说课教案,内容包括英语初中第一节课教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初中英语说课教案(15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是

学习

有关美好的回忆作文五年级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美好的回忆作文五年级,内容包括美好的回忆作文500字八年级,美好的回忆作文字数400个字。有关美好的回忆作文五年级【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学习

2023最火的早安文案短句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2023最火的早安文案短句,内容包括2023年早安励志文案短句,2023半年文案短句。2023最火的早安文案短句睁开自己明亮的双眼,除去残余睡意的干扰,朝气蓬勃的一天正式开始了。清晨的美妙就如青草般芬芳,如河溪般明澈,为此以下是为大

学习

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文案优美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文案优美,内容包括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文案,祝自己生日快乐的英文文案。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文案(优美)生命是一种喜悦,愿我的生活,永远充满喜悦,祝生日快乐!为此关于一句美好生日快乐的文案有哪些?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

学习

初一读完《骆驼祥子》读后感感想作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读完《骆驼祥子》读后感感想作文,内容包括初中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优秀作文十篇。初一读完《骆驼祥子》读后感感想作文10篇初一读完《骆驼祥子》读后感感想怎么写?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

学习

天气冷关心客户句子简短大全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天气冷关心客户句子简短大全,内容包括天气冷关心客户的简短语录,天气变冷关心客户最简短句子。天气冷关心客户句子简短大全至来了,调养身子;饮食温饱,暖暖肚子,那么一起看看天气冷关心客户句子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天气

学习

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优秀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优秀大全,内容包括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西游记读书心得200字。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优秀大全【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收获一些心得和感悟,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篇感悟的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

学习

五年级课件数学教案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课件数学教案,内容包括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套,五年级数学备课详案。五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精选8篇)五年级课件数学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五年级课件数学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

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精品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四年级数学

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内容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课件,八年级上册教案数学电子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通用8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八年级上册数

学习

初中数学教案1000字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教案1000字,内容包括关于初中数学的教案5篇,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初中数学教案1000字(精选8篇)初中数学教案1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数学教案1000字样本能让你

学习

初中数学教案500字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教案500字,内容包括初中数学教案逐字稿范文,教资面试初中数学教案万能模板。初中数学教案500字(精选8篇)初中数学教案5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数学教案5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

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内容包括一一对应的数学教案小班,小动物找家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教案10篇范文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班数学教案

学习

高中数学教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案,内容包括高中数学教案大全电子版,高中数学教案完整版。高中数学教案(精品11篇)高中数学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中数学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中数学教案(精

学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内容包括五年级数学简单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通用7篇)五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样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