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行路难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整理的李白的行路难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的行路难诗赏析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乐府古题,多写世路艰难等内容,现存最早作品是南朝宋鲍照***篇。李白此诗约作于41岁前,那时他正漫游各地,谋求出仕以建功立业。
起四句高开低走。“清酒斗十千”,语出汉曹植《名都篇》诗“美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钱(即万钱),夸言价格之高。“直”,同“值”。“停杯”二句化用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颐,而诗人却没有胃口,推杯掷筷,拔剑而起,茫然四顾,无所适从。四句有意设置不同寻常的生活情节,耸人听闻,以构成悬念。
诗人当欢不欢,究为何事?这便逗出下文:欲渡黄河,而冰块阻塞河道,渡不过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盖山冈,登不上去。二句点题,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艰难,比喻***治之旅的行路艰难。仕途既不顺利,知难而退可也,何必自寻烦恼?令人纠结的是,诗人不想放弃,他对***治还有所盼望。于是乃有下文。“闲来”二句,暗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相传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得遇周文王,后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得遇商汤,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见诗人自我期许之高。这中间的四句,抑而后扬,诗情复又振起。
然而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一旦返观现实,诗人再次跌落苦闷之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叠连声的叹息,使读者感觉到,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多歧路,今安在?”二句换韵,乘势也换出新意:行路之难,不仅在路有障碍,还在岔道甚多,正确的路今在何处?想到这里,诗人豁然开朗:“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黄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自言其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末二句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会有“长风”到来,助我破浪直渡沧海!几经感情的煎熬与挣扎,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还是占了上风,诗的旋律最终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区。
此诗情绪激烈,波动幅度大,振荡次数多,时沉九渊,时腾九天,艺术张力大,故文学感染力强。其自强不息的信念,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价值观,既带有盛唐时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个性气质的典型体现。
李白的行路难诗赏析
《行路难》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译:
面对金质酒樽盛满一斗一万的高端清酒,玉质大盘盛满价值万元珍味精美菜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不想吃喝,拔出宝剑回头四周看,心情郁闷茫茫然。想横渡黄河,冰块阻塞了河流;将要登顶太行山,却满山大雪覆盖。空闲下来学姜子牙坐溪流上钓鱼,忽然又像尹伊梦到乘着舟船经过太阳边上。行走路上难,行走路上难,那么多的岔路,现今该在哪条走?总会有时机乘着长风破浪前进,一直悬挂着像云一般的船帆渡过苍茫大海。
欣赏:
第一联,对偶,扬。极写餐具高贵,美酒高级,美食高档,让人垂涎欲滴,急欲下箸趁热吃。斗十千与值万钱,对得相对宽松,化用了曹植美酒斗十千的诗意,万钱也含典故,凑在一起还押韵。
第二联,急转折,抑。吃到一半时,突然停杯,紧接投箸,吃不下去了,空出手来拔剑,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四顾没有目标,只能心茫然。化用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和古诗“四顾何茫然”诗意,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苦闷。心茫然始,心茫然终,统领全联。
第三联,对偶,抑。还是化用鲍照《舞鹤赋》:“冰塞长川,雪满群山”词句,添加渡黄河、登太行更加细化具体化,可读性更强。茫然后定下的行动计划阻力重重,难以实现。同时也照应诗题行路难。
第四联,对仗,与对偶的区别,是讲究上下句字音平仄相对,扬。又一转折,轻快明亮,闲来、梦,似乎不再行路,不再难,用了姜子牙和尹伊出山前的隐居故事,内心念念不忘是被君王重用。
第五联,七字句转为三字句,抑。直接用诗题作诗句,原原本本套用了南北朝释宝月《行路难》和骆宾王《从***中行路难》叠句范式,突出强调行路难。再转折为苦闷,歧路多,难选择,更显行路难。
第六联,最后转折,扬。寄希望于长风破浪,最后一句解读也陷入多歧路。一解为实现理想,功成名就;二解为独善其身,不问世事;三解为功成名就,功成拂衣,乘舟浮海而去,不求回报。
总评,全诗大起大落,诗情扬抑、抑扬、抑扬,一波六折,对比强烈,冲击波巨大,使人如坐过山车,刺激震撼。前四联用平声先韵,第一、二、四、五、六、八句的千、钱、然、川、山、边六字押韵,密度极大,朗朗上口。后二联换用上声贿韵,第十、十二句的在、海二字押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细释:
《行路难》,本乐府《杂曲歌辞》,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李白《行路难》总共三首,这是其一。
当时酒分浊酒、清酒,清酒算是高档酒。
十千,不就是万啊,现在看起来有点别扭,当时是常用词。跟现在还使用的十分、四万万等词语类似。
冰塞川,不能理解为冰冻河面,冰层可承受人直接在冰面上行走,更便捷。
化用骆宾王《从***中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岐路几千端”的诗意。
今安在,一解为正确的道路在哪里?二解为应该选哪条道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解为与上句连为一体,实现心中帝王师的目标;二解为功成退身,归隐沧海;三解为不再强求功名,去归隐;四解为,去寻仙求仙归道,看破红尘俗事。
此诗写作时间一解为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的意见。二解为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郁贤皓《李白集》的意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 行路难》下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按《陈武别传》曰:武常牧羊,诸家牧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行路难》。则所起亦远矣。唐王昌龄又有《变行路难》。一般推断汉代就有,先在北方流行,后传至南方,东晋袁山松就写过,可惜都不存。《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续晋阳秋》曰: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今云挽歌,未详。《太平御览》卷四九七引《俗记》:宋讳死后,葬在金城南山,对玻琊郡门。袁核为玻挪太守,每醉辄乘舆上宋讳冢,作《行路难歌》。
现存南北朝《行路难》有28首,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首》,还有宝月、王箱、费诞、吴均、高昂的作品。唐有83首,宋24首,辽金元22首,明105首,清140首。汉乐府中还出现《长安道》《洛阳道》《蜀道难》等与《行路难》立意相近的诗题。唐敦煌写本中,保存有20首《行路难》及一首同体的《明堂诗》。宋改写词调叫《小梅花》,贺铸却写有《行路难》旧题的词。
本诗能用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曲调唱出来,非常神奇。玉盘珍羞直万钱、将登太行雪满山稍唱快点,最后把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应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再重复连唱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应还有一位老船长,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