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我的留学生活》中,有一名身材不高,略带有倦意,但目光坚毅的留学生,他叫李仲生。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场面:在白雪皑皑的千叶市的早晨,博士生李仲生即将参加千叶大学博士论文答辩。有这样一个长镜头,他沉着地、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走进考场。故事片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他们被李仲生那种不向困难屈服、努力学习的坚强意志所震撼。当今我们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人们衣食无忧,但精神文化却没有同步发展,人们常常感叹:现代人缺少了点什么。现代人的灵魂缺少了些许精神的润泽,所以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李仲生的故事,谈谈李仲生的精神。
33岁开始的留学漫长路
我是留日的自费留学生,到日本时,我33岁,对于日语我几乎什么基础都没有。我在语言学校里呆了两年,在我35岁时才读本科。由于日本公立大学对于学生的年龄有限制,公立大学只接受25岁以下的本科生,所以我只好选择了学费较高的私立大学来读。我在日本最大的困难有两个,第一个自然是经济问题。我与别人不同的是,年纪偏大,就算这样,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学业有丝毫的放松。记得我在大学时,4年里总共选修了60多门课,而正常的选修课只需30多门就可以了。当时我的系主任就说过,没必要选那么多的课,而我的回答是:同样是交钱,我选修课越多就越受益。一个年纪这么大的外国学生修多于常人1倍多的课,许多人都替我捏了一把冷汗。为什么有些报纸说我是奇人,就在于我有毅力去办一件事情。本科毕业时,我选修的60门课,不但全部通过了,而且80%都得了A。
后来,我的导师告诉我,研究经济学的人比较多,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如研究人口经济学会比较有发展前途。我在大学里所学的科目中只有一门是人口学,导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
经济学博士被骗400万日元
我为自己立下一根标杆:在精神上不能输给任何人。正因为有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才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把学业坚持完成下来,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
14年的留日生涯,说生活不艰苦是骗人的,但总有一个强大的意念支撑着我。1973年与1974年的两次高考,我都因为***审没通过,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但我并没有放弃仍然无限憧憬着第三次高考。一位老领导对我说:“你就死了这份心吧。”这句话刺激了24岁的我,我的内心受到了重创,我发誓一定要上大学。
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一口气。14年来,每每遇到困难时,我就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14年来,我的生活就是在学校和打工的地方度过的。我是一个物质上的极度贫困者,而在精神上,我却被认为是年轻人的“领袖”。因为年龄偏大,我没有奖学金;因为想集资回国创业,我还在日本受过一次骗,那次上当使我失去了所有的积蓄,口袋里只剩下了够吃一顿饭的钱。作为经济学博士,却在经济问题上“犯”了错,想起这段陈年往事,我认为它就是只做学问造成的,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案例。对于我这样一个自费留学生来说,这次人生事故的确是个重创。本来就穷困潦倒,又耗尽了全部的储蓄400万日元,按照常人的逻辑是既活不下去也是呆不下去的。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我的妻子就是这样想的,我的妻子一直坚信我是个精神病患者。被爱人这样评价不是没有理由的,由于成天都在想问题,我有时说话张冠李戴,爱人就说我的说胡话就是最好的证据。后来就为这事儿,我们夫妻分居,甚至反目成仇。
我这人一辈子爱面子,好胜心强,从不服输。经济的拮据迫使我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同时我又被爱人抛弃,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可就算这样我也不叫一声穷,不找人借一分钱。为了省钱,我搬家住进了一个只有4平方米的小屋;为了多挣点钱,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觉,打好几份零工,而且跟日本男人比着干体力活,比他们干得多也干得快。
有一段时间,我找不到工作,经济困难到数着面包过日子。每月月底,身边只剩下极少的日元,不得不节衣缩食,每天只吃三四个面包。因为胡萝卜最便宜,一百日元买一大堆,我就多吃胡萝卜。一面吃一面想到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饿了就吃胡萝卜的情景。有时打着电脑,肚子“咕咕”叫了,就吃一根胡萝卜充饥。大白骨头也极便宜,我买回来,用刀敲开,熬汤吃。可那段时间里,我还是因为饿、累,经常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两眼昏黑,晕倒在地。有一次我摔倒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才恢复知觉,发现自己没有死,才挣扎着起来,踉踉跄跄站起来,慢慢走到24小时商店,买回一个鱼罐头、一个肉罐头,方觉恢复体力。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我发誓要把博士学位拿下来,就算死在日本也无憾。
在李仲生看来经济问题是在日本的第一大困难,第二大困难就是博士论文答辩。
为何说李仲生是个名人呢?因为整个中国关注他就是从博士论文答辩开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在李仲生的经历里得到了验证。李仲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前后共经历了3次,期间跨越了1997年到2000年。日本的文科博士是世界最难考的,在日本流传着一句话:人生的最大目标莫过于博士和大臣。其士就是指的文科博士。李仲生1997年底递交48万字的博士论文时没有通过。他说:“当时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超过了前一次的经济受骗。我变得不仅身体虚弱而且精神脆弱。整夜的失眠,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解脱的方式,那就是唱歌。我大声唱着《我的太阳》。”李仲生生命里最阴霾的日子伴随着《我的太阳》度过的,终于在2000年1月8日,李仲生感受到了生命里的阳光,在第3次博士论文中,他通过了答辩。那时北京所有主流媒体,包括外地的近百家媒体都重磅报道了这则消息。就在李仲生成为“名人”时,很多机会都向他招手了,这时中国新闻社驻日本支局局长刘莉生问他:“全中国人民都关注着你什么时候回国呢?”李仲生回答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时刻想念祖国。” 2000年10月1日,李仲生回国,这张飞机票他在4个月前就已经预定好了。从首都机场走出来的那一刻,李仲生感慨万分地说:“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1周年的日子,我要和祖国一样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李仲生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博士梦,另一个是报效祖国梦。正像他在北京电视台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说:他出国就是为了学得知识后回来为祖国服务。所以他放弃在国外公司月薪几万元的职位,甘愿回国每月领取千余元的工资过清贫生活。记得妻子曾经对他说过,“一个人拿到博士学位本身就不容易,可是我现在担心的是,回国后是否真正能用得上。这是我最担心的,我们吃苦受累都无所谓。”李仲生回答说:“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为国家着想,但是,一定要有一些这样的人这样做,要不然这个国家就完了。那么很不幸,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所以对于老婆孩子来说很可能有一些没尽责的地方,但是我们国家一定要有这样的人。”
回国后,李仲生成为首都经贸大学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是个大忙人,他不仅要忙他的学问,还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同时每天他还要接听很多热心读者的电话。李仲生回答记者提问时,记者问道:“回国后,你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接受过上百家媒体采访的李仲生愣住了,一分钟后,他略有所思地说:“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活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工作,”他接着说道:“有时凌晨2点了,我正在赶一篇论文,有热心的读者电话打进来了,我的思路就打断了;还有的时候,早上6、7点,电话也打进来了。”李仲生一年才看一次父母,惟一的女儿也寄居在亲戚家里,一个月才见一个小时的面,妻子也远在日本。李仲生的生活很简单,平时吃饭就5分钟,无非就是包子、饺子、面条,有两次他在去讲座的路上就几近休克……
尾声
我们的采访文章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李仲生那段困苦的日子,因为许多媒体都浓墨重彩地报道过了。李仲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他的人生经历及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的留学生读者是个参考,对于那些还在申请留学的学生们更是一个启示。
很多家境很好的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国了,他们的出国是父母安排的,也许选择留学之路完全都是被迫的,因此他们也不会珍惜,更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从李仲生的故事里,我想告诉这些孩子们获得留学的机会并不容易;还有些人,他们不满足现状而出国,如果到了国外现实让他们更不满足,又该怎样去做?有的年轻人已经有一手烫金的洋文凭在手,想凭借这个身份再弄张绿卡,回国就业他们想都没想过,也许他们会笑那些选择回国的人,但是选择是对还是错,要靠时间来检验。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寻梦和实践梦想的过程,无论在逆境或是在顺境,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才是惟一的选择。李仲生是个平常人,但是他做出了不平常的事儿,所以他的故事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