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首次将“社会责任”纳入学分并记入档案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安徽高校首次将“社会责任”纳入学分并记入档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徽高校首次将“社会责任”纳入学分并记入档案
昨天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首次明确“社会责任”将纳入全省高校学分,大一新生每教学周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才算合格。而大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表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不仅记入档案,还将作为其毕业的必要条件。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要求,“社会责任”将和专业课、体育课一样纳入高校的“学分”中,该学分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行为的测定和评价。
那么,大学生要做哪些事,才能拿到这项“社会责任”学分?据安徽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两种方式。学校组织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应以团队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
安徽省教育厅要求,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门网站(或利用国家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汇总、发布需求信息。学生自主记录、自主提供参加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做到记录终生可查并与个人信用挂钩。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将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认定学分。
目前,全省高校已经开始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学分认定办法了。安徽省教育厅表示,各高校原则上应在2015级新生中启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工作,开始社会责任学分认定。
安徽高校将单独设立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
新华社合肥11月19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明确“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应单独设立”,原则上要求大学生平均每个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
根据该意见,安徽省各高校要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要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定学分认定办法。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应单独设立。
意见中明确,该学分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行为的测定和评价。各高校应注重考察大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表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原则上,获得社会责任学分的基本合格要求为:每生平均每个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两种方式。学校组织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应以团队方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如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安徽高校首次将“社会责任”纳入学分并记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