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永久的悔》阅读答案
引导语: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第一句就表明了这个“悔”是什么,这是一篇饱含感情的篇散文,下面让我们阅读这篇散文并完成阅读练习题。
季羡林《永久的悔》阅读答案 1
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这谜恐怕要成为永恒的谜了。
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后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这半亩多地是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城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 “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文章首尾都提到作者“永久的悔”,这个“悔”包含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前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吃,似乎与文章的主旨无关,你是怎么看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
①因小时年幼无知忽略母亲而悔恨;
②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
季羡林《永久的悔》阅读答案 2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後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①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②‘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③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④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
2.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2分)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无法实现迎养母亲。
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D.母亲*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4.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
B.②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C.③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
D.④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
5.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4分)
参考答案:
1. 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日夜思念,盼望儿子归来
2.( “懵懵懂懂” )→( “理解不深刻” )→“逐渐理解了”→( “暗下决心” )→立下誓言→( “ 迎养母亲” )(2分)
3.( C )(2分)
4.( C )(2分)
5.略(4分)
季羡林《永久的悔》阅读答案 3
文言文阅读,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不觉呀然一惊。*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请你说说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_____
(2)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具体表达“*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童趣》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7、作者在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从这些物外之趣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景象、景观;(2)鞭打
2、(1)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私底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舌头刚一吐出来,小虫都被他全部吞下肚子里。
3、定*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4、癞虾蟆;土砾凸者;草(或丛草)
5、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夏蚊成雷(任写两个)
6、沈复;《浮生六记.闲情写趣》
7、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要有一颗童心,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意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季羡林《永久的悔》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