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内容之一。课本上只是理论性的说明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小学生对于理论性的知识理解不透彻,感到抽象,本文意在了解正反比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正反比例;关联;方法;关系式;比值;乘积;变量
学生在学完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以后,很多学生感到枯燥难学,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确率总是很低,是学生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探究学生学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概念不清晰,方法不灵活。看来正确判断正反比例至关重要,其实在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时,老师不一定要按课本上的概念一成不变的去教,也没必要让学生死记概念,只需让学生抓住关键的两点:一是判断的对象必须是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二是两个变量是否存在乘除法关系式,并且比值或乘积一定。在具体练习时可以采用“一找”“二写”“三判断”来判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和技巧了。
“一找”根据题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和一个不变量。
“二写”根据两个相关联的量写出乘除法关系式,如果不具备乘除法关系式则不成比例。
“三判”根据关系式进行判断,比值一定成正比,乘积一定成反比。
一、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单价”和“总价”,定量是“数量”
二写:关系式是数量(一定)
三判:数量一定,也就是总价和单价的比值一定,所以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定量是“工作时间”。
二写:关系式工作总量
三判:工作时间一定,也就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的比值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3)每份《中国少年报》的钱数一定,总钱数和份数。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总钱数”和“份数”定量是“每份《中国少年报》的钱数”
二写:关系式是总钱数每份《中国少年报》的钱数(一定)。
三判:每份《中国少年报》的钱数一定,也就是总钱数和份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
(4)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度。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体积”和“高度”定量是“底面积”
二写:关系式是体积(一定)
三判:底面积一定,也就是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
二、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长”和“宽”定量是“长方形的面积”
二写:关系式是长面积(一定)。
三判:长方形的面积一定,也就是它的长和宽的乘积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2)总吨数一定,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定量是“总吨数”。
二写:关系式是每天运的吨数天数总吨数(一定)。
三判:总吨数一定,也就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乘积一定,所以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成反比例。
(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速度”和“时间”定量是“路程”。
二写:关系式是速度时间(一定)
三判:路程一定,也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三、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这些都是小学阶段不好掌握并且容易出错的几种题)
(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长”和“宽”定量是“长方形的周长”。
二写:关系式根据(长周长,所以长周长
三判:因为周长一定,所以周长也是一定的,但两个变量不具备乘除法关系式,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面积”和“边长”,但找不到定量。
二写:关系式是面积边长(不一定)。
三判:因为边长是变化的量,另一个边长也是变量,面积也就成了变量,三个量都成了变量,没有了定量,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不成比例。
(3)圆的面积和半径。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圆的面积”和“半径”定量是
二写:关系式是(不一定)。
三判:s和r的商是,是固定不变的量,而r是变量,因此也是变量,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
但需要注意的是圆的面积和成正比例,因为s(一定),s和的商是,是固定不变的量。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4)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但找不到定量。
二写:关系式v(不一定)
三判:体积与棱长的比值是棱长的平方,若a是变量则也是变量。所以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不成比例。
(5)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边长。
一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是“周长”和“边长”定量是3.
二写:关系式周长(一定)
三判:周长和边长的比值3是定量,所以成正比例。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上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复杂的正反比例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江.杨刚等。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薛金星.数学教学参考用书.[M]
[3]朱爱菊.浅谈小学数学“比例”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