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融合教育素养的教学人才成为目前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因此,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积极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融合教育是我国民主化教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想,是全面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对人权的充分尊重,体现了现代化民主社会的核心教育观、价值观。经过多年的推广实践,融合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学前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学前教育是我国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形势下,要想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水平,必须重视并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缺乏完整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建设及完善的理论支撑,这将影响到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
一、融合教育概述
(一)融合教育的内涵
融合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特殊教育理念,它旨在为所有学前儿童提供一个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它是以经过特殊设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对不同特质学前儿童的公平教育[1]。融合教育要求教学人员应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质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将特殊学前儿童包含在主流教学活动之中,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指导,以此提高整个班级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普通学前儿童还是特殊学前儿童,都根据其不同的特质来进行个性化教学,融合教育不强调学科分数的重要性,而是以“适才适能”、快乐学习为主要目的。融合教育不仅强调特殊学前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致力于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大众正常的生活当中,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能够与外部世界正常接轨。在精神层面,融合教育的目标是让特殊学前儿童从封闭的内心状态转变到积极乐观、包容开放的状态中来,使其在未来走向社会之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幸福的生活。
(二)融合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是引导本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育理念更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它为学科的教学发展指明方向[2]。教育理念为教学人员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此前提下,要想全面推行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就需要学前教学人员充分了解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理念,深入探究融合教育的内在精神,以此更好地推动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必须要面向全体学前儿童,注重教育的平等性,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坚决杜绝排斥、歧视特殊学前儿童群体,要使其融入主流学习群体当中,不可将其边缘化[3]。融合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之中的“因材施教”理念,它在强调平等对待的同时,还要求教学人员充分考虑各学前儿童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性格特点,从而在平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
(三)融合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以及学前融合教育实践探索的深入开展,对学前教育人员教学水平及自身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人员应积极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高质量完成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前教育人员应具备对特殊学前儿童的鉴别能力,这就需要学前教学人员了解相关基础医学知识,从而对特殊学前儿童的身心状况进行准确判断,为其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及学习目标。在了解各学前儿童基本状况的前提下,教学人员还要具备统筹、规划的能力,以宽阔的教学视野为自身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的学前儿童制订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培育计划。其次,学前教育人员还应具备有效干预特殊学前儿童心理环境的能力,这就需要学前教学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要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在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走向光明与美好。最后,因为许多特殊的学前儿童在沟通上存在先天或后天形成的障碍,少部分特殊学前儿童在听力及语言能力上存在缺陷,因此学前教育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手语能力及有效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充分互动,在学习中给予其指导,在生活中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使其健康成长。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合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专业与普通教育专业相互分离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育体系是各自分离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培育体系,这两个体系之间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使得全面构建融合教育体系困难重重。同时,我国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有关于融合教育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仅限于对其概念及理论的简单认知,并未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课程中也未对融合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同时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也忽略了融合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前教育人员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不足,普遍不具备学前融合教育的能力。所以,这种培育现状导致各地区学前教育事业严重缺乏对融合教育理念的应用。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我国只有少数院校设置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的融合学前教育人才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观念方面,许多院校认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这种认识亟须转变,应把特殊教育融入到普通教育之中,避免特殊教育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人员缺乏融合教育的能力。
(二)学前融合教育缺乏保障***策及专业支持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特殊儿童权益保障的立法工作和相应法律制度建设,并制定专门的法规来规范特殊儿童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成才高度重视,但与融合教育相关的***策法规及方针指导还不够完善。有关融合教育方面的***策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学前特殊教育上的全面应用,导致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迟缓。同时,在我国教师资格认定体系中,并未对特殊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使得各院校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缺乏积极性,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缺乏特殊教育能力,对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认知不足。此外,由于普通学前教育学科与特殊教育学科之间的分离,导致全面型特殊教育人才稀缺,全面型特殊教育人才是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才的不足使融合教育的发展失去活力。由于缺乏相关保障***策的支持,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在资金保障方面也面临着很大考验,专项教育资金不充足导致相关教学资源无法有效支持自身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受到制约,从而影响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内部活力。
(三)学前融合教育缺乏社会及家长的有力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合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及大力支持。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社会各界对于融合教育的认知普遍不高,对于学前融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注度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残障儿童及特殊儿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但对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工作关注度严重不足。一些特殊儿童教学机构往往都是自成体系的,与社会普通教学机构相比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逐渐被边缘化,导致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社会的关爱及塑造,使其无法更好地融入正常社会。而融合教育可以彻底打破这一现状,融合教育所追求的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并行,其目的就是把广大特殊儿童带入到主流教育中。由于社会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关注度及支持度的缺失,目前我国各地区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这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由于一些学生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对于孩子从事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习普遍不赞同,一些家长始终认为学前教育在各项教育工作中是最低级的,更何况特殊学前教育。因此,许多本来有志于特殊学前教育事业的学生受家长影响而改变专业,从而导致特殊学前教育事业失去活力。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合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一)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前融合教育全面型人才
幼儿教师职前教学体制改革是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只有制定正确的培育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调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策略应与融合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匹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能力,完全掌握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与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其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另外,要充分整合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科资源,帮助学生树立融合教育意识,加强融合教育理论知识及理念、内涵的灌输、培养,从而使其获得融合教育能力,成为能力出众的全面型教学人才。其次,要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把特殊教育能力培养课程与学前教育能力培养课程有机结合。同时,各高校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加强对学前融合教育人才的培养。例如,把特殊教育课程加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充分整合两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具备融合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保证公共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前提下,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前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二者的教育重点向特殊教育方向倾斜,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强其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整体教育水平[4]。
(二)建立健全相关***策,加大专业支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逐年增加,除少部分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外,其余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普遍缺乏监管,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学前教育机构,要想使其进行融合教育改革,只有从建立健全相关***策法规上入手。只有制定科学、完善的***策法规才能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促使学前融合教育能够全面推行并贯彻到底。因此,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策法规,明确监管职责,以***府部门的强大影响力来呼吁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提高认识,从而使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为学前融合教育在宏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要把特殊教育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考核中,从而提高各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积极性,使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在专业层面获得有力支持。
(三)多方努力全力争取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有力支持
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融合事业并非靠各院校一己之力即可完成的,唯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跨专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全面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深入合作,才能彻底打破学科限制和专业壁垒,为融合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首先,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与其他相关行业展开积极合作,充分吸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融合教育的实际应用策略,从而提高融合教育的整体建设水平。同时,要加大学前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例如,各地区学前教育机构可与***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大众普及融合教育知识,为其讲解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让大众在内心层面认识到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为学前融合教育拓展新平台。其次,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与特殊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所在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这些机构是优质的实践平台。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融合教育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提前了解职业内容及行业现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最后,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对任何学科教育来讲,充分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沟通,通过家庭拜访或来校参观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使其对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形成正确认知。结束语融合教育的目的不是使学前教学人员受惠,而是能够真正满足学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通过平等、多元的教学理念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从本质上来讲,融合教育就是让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从而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融合教育为我国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成为推动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明,吕文超.职前幼儿教师的学前融合教育态度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4):47—51.
[2]郑美妮.幼儿教师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曹俊明.融合教育视野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10—112.
[4]全晓燕.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3):45—50.
作者:田静双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