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范文精选

推敲的典故篇1

作为现代文艺随笔中的经典,《咬文嚼字》一文至今仍闪烁着朱光潜先生作为文艺美学家的思想光芒和学术睿智。在《咬文嚼字》中,朱先生提出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重要观点。为了阐述这个观点,朱先生以贾岛的“推敲”典故为例,加以剖析与证明。就他的观点而言,这个典故的运用经典而贴切,对于他的“炼字境界说”更为熨帖而有说服力。但是,在运用“推敲”典故论证的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关于“推敲”典故内涵的理解出现了误读,这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作为学界泰斗的朱先生,也许是因为抗战期间查阅资料不便等条件限制,只能凭着不完全准确的印象解读“推敲”典故,才做出了有失科学性的诗歌解读。论据解读缺乏科学性和正确性,必然会使人对他的观点能否成立产生怀疑;再者,如果明知有误却不告知读者,那一定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遮蔽”,以为“推敲”之审美优劣正如先生所言。这里,笔者将本着朱先生所期望的“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对其关于“推敲”内涵的理解提出一点质疑。

一、僧系何人:是探访者还是被访者

为了正确理解“推敲”典故,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贾岛诗中的“僧”到底指谁。朱先生在引用“推敲”典故之后,作了如下解读:“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段表述当中,朱先生以为“僧”应是寺内和尚,且诗人笔下建筑应为寺庙。但是,诗题《题李凝幽居》说得很明白,贾岛所访乃为李凝“幽居”,而不是寺庙,诗中不存在一座寺庙。这也就表明“步月归寺”和“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的解读是错误的。显然,文艺审美中常有的因果错觉误导了朱先生,使其以为有“僧”必有“寺”。由此可知,“僧”不是归寺的 和尚。

那么,“僧”是幽居主人李凝吗?贾岛未中科举逗留长安期间,常常慨叹“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这表明终南隐士是贾岛交游的重要对象。从《题李凝幽居》的文本内容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两句,写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为邻。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写小桥那边的幽居四周,草色斑斓,云脚在晚风轻拂下飘移不定。两联文字具体写出了题中“幽”字的内涵,暗示出李凝即隐士而非“僧”的身份。李凝也不可能是行脚僧,因为依据佛教常识,行脚僧云游天下的寓居常在各处庙宇。故而,从文本意境和贾岛的交游对象来看,李凝只会是诗人极喜交往的终南隐士这类人物。

如此看来,“僧”只能是诗人贾岛。首先,贾岛入仕之前的真实身份是和尚。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在“推敲”事件发生之后,韩愈爱惜诗僧贾岛才华,劝他“去浮屠,举进士”。贾岛听从意见并从韩愈学诗,后来果真中了进士。其次,贾岛常在诗中以“僧”自称。在贾岛诗全集中,“僧”字共出现42次,常用为三种情况,或泛指出家和尚,或特指所交往的和尚,或是贾岛自称,第三种情况约占半数。贾岛自称为“僧”,自有彰显身份的作用,更多的则是借“僧”之意象表达其对清寒贫苦、漂泊零落之境的特别青睐,这也正是贾岛诗歌“寒瘦窘迫”风格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题李凝幽居》描写了诗僧贾岛走访隐士李凝的所见所思,表现了隐士悠闲自得的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诗中之“僧”即指诗人贾岛。

二、“推”“敲”孰优:基于“僧即诗人”的文本解读

在“推敲”这个典故的解读与赏析中,朱先生并未给出孰是孰非的定论。但是,他给出了鉴赏优劣的标准。在他看来,认定“推”或者“敲”哪个更为恰当的关键在于意境,而“意”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认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但是,他认为“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仅认为贾岛感情不可知,甚至怀疑“推敲”典故存在的真实性,因为他认为贾岛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去做这样的选择。故而,他“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特别要注意的是,文本的表达因此也就并不像有些解读者所认识和理解的那样,认为朱光潜先生推翻了韩愈的结论,而给出了“推”字更好的结论。

那么,在贾岛的诗歌文本中,“推敲”二字的审美效果孰优孰劣呢?首先,如果基于“僧即诗人”的理解,笔者认为入门者贾岛应当具备造访者的基本礼仪,也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拘礼”之“礼”。在四周寂静无声的情况下,“敲”字所发出的声音应当能够礼貌地提醒幽居主人。若是用了“推”字,就起不到提醒主人有客来访的作用。其次,从诗歌的表现艺术和意境论主张来看,“敲”字与“鸟宿池边树”形成了声静相衬的审美效果。荒园阒寂,月夜静谧,断续数遍轻重卑亢皆宜的笃笃敲门之声,轻轻漾开,激起寂静的回响,则更显幽静无比,也更见隐者情趣之幽雅。第三,我们可以从诗人真诚的人格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出发,大胆推测贾岛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所为,即“敲”门这个合理而真实的动作,而不会为了艺术表现的优劣而去思考何字为宜。这一点则与朱先生观点相同,即他所言“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为什么关于“推”“敲”二字表现效果的争议自古不断呢?原因很多,首先,有些人不考虑整首诗的情境,孤立地比较语词用法。其次,误读部分文本信息,导致比较中的错位偏差。第三,屈从于名人效应或者草根情结,各执己见给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上述三方面的问题,从诗歌文本的整体性和诗人情感的真实性出发,思辨斟酌二字优长短缺,自然可以得出结论:“推”“敲”二字之间用“敲”字更为妥当。朱先生不同意韩愈的判断,提出了理解问题的科学原则,但是自己的解读与阐述却出了问题。

三、因材制宜: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谨严精神

我们斟酌“推”“敲”二字的审美效果,目的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是为了从炼字中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同时摸索品读文本的有效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哪个更好,更不是为了虚无缥缈地看韩愈、贾岛和朱光潜谁更高明。根据曹道衡先生的研究可知,“推敲”典故“这故事本身并非事实”,只不过是一个对于论诗和谈论创作都很有趣的传说。所以,面对朱先生的《咬文嚼字》,我们要学习他的重要观点,也要批判性的阅读文本。对于存在的误读,我们要客观对待,不纠缠不盲从,辩证对待事实文本,善于利用事实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事实文本正反两面的作用,开展科学有效、富有新意的教学探索。

我们可以将“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理解文字与感情的表里关系、科学阐述论据证明观点的方法和实事求是解读文本的学习态度等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文本、认识事理的能力,利用朱先生此文中的瑕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勇气和能力。我们要尽量避免纠缠于脱离文本语境的“推敲”优劣之论的庸俗教学,也要尽量避免抓住瑕疵而一味否定,忽略了对朱先生“炼字即炼情”观点的深入理解,还要尽量避免因屈从权威、迁就权威而可能出现的袒护式解读,从而无视甚至打击学生的睿智才华和批判热情。为此,笔者在教学此文时对该段落采取了理解原文本、重读诗歌文本和修正原文本的三步教学策略,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比较令人满意。理解原文本即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和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重读诗歌文本即欣赏诗歌意境和开展“推敲”思辨,修正原文本即确认作者观点和修正论证表述。

这种策略处理符合雅正中和的审美思想,既能使学生认同朱光潜先生的科学观点,又能使学生面对权威***思考,在文本对话中完成与作者的对话,培养其良好的质疑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如此实施课堂教学,学生不会因否定权威而病态亢奋,而会因***思考和修正有果而充满激情。

参考文献:

[1]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李嘉言校注.长江集新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马建东.“推敲”:贾岛本性的迷失[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4]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薛海兵.基于生成的合理预设:以《咬文嚼字》的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2,(05).

[6]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薛海兵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226001)

推敲的典故篇2

【摘 要】文言文一般讲究对偶、押韵、句式工整。在抒情言志的文言文中,作者往往会表达得很含蓄,在品读时要注意体味字里行间所传递的弦外之音,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作者为了这种含蓄的表达,会变化句式、运用典故、寓意于字等文言结构的变化来抒情言志。本文就从作者的语言句子的变化发掘其中的情和志。

【关键词】文言文;句子变化;抒情言志

在抒情类的文言文教学中,一要理解作者文本知识,二要理解作者的情志。有时作者是直抒胸臆,有时是含蓄表达,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含蓄表达方面,探索作者的情志。

一、句意转变中的抒情言志

在文言文中,作者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来逐步引入正题,其“兴”往往都会成为抒情言志的前奏,顺着作者运用的“起兴”之物,可以体味作者的情志。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作者以“铭”为旨,抒发他对居室的喜爱和安贫乐道的平淡之心。作者为了抒发对陋室的喜爱,运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起兴,其目的是借“仙使山名,龙使水灵”的道理,来喻指自己想要表达的陋室与自己的关系。顺着作者的句式,按理要用同样的句式把“德”和“陋室”联系起来,即不在,有则 。要采用这样的语言结构才能与前面的“兴”相应和,才符合文言中的押韵和句式工整的要求。但作者却用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连接起来,变化了应有的句式,并且直接冒出了“陋室”和“德馨”的情志,这个直抒胸臆法一方面与前面的句式从对偶和工整方面都不“顺”;另一方面,“斯”字也凸显了作者含蓄表达的心意――“斯”在此是代词,相当于“这”之意。文言中的未明代词,必须要在前面找到对应的主语,运用这样的理论顺着朝前找出来的主语分别是“山、仙;水、龙”,这几个主语都与“斯”在文意上无法搭配,真正与“斯”搭配的指代物,是作者变化句式前省略的成分中的主语――“我的居所”。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对陋室的喜爱呢?古人多含蓄,不张扬,而是透过字里行间的变化来抒情言志:“德馨”是作者的志之所在。但德又是一个开放性的事物,并非自己说了德馨别人就认为是德馨,可以说同一事物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在此强调的“德馨”不是强加给别人,而是寻求读者的认同。如若作者直白地表达“因为我德馨,所以我喜欢我的陋室”这样的志趣,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诋毁。作者省略地表达“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这样的情趣,用“斯”字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这就是作者从句式变化中的抒情言志。

二、借用典故中的抒情言志

在古诗、词、散文等文体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志向等,有时会引用一些历史典故来抒情言志。比如“到乡翻似烂柯人”、“尘暗旧貂裘”、“燕然未勒归无计”等历史典故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和志向。就《陋室铭》一文来看,作者刘禹锡同样引用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志:作者在盛赞自己的陋室之美后,于结尾处引用了“南阳刘子骥,西蜀子云亭”这两处典故,是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身居陋室而不卑不亢的高雅志趣。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借助典故抒发这一情感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典故出现时文句的语言结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语言结构中,作者在引用诸葛亮和杨子雄的居所这两个典故的目的,是要把自己的陋室与之并列,用他们的高雅和淡泊来衬托自己的高雅,这种衬托是用典故与省略的结合――作者在赞美自己的陋室,表达自己对陋室的喜爱之情。怎么冒然出现了诸葛庐、子云亭和孔子的话语了呢?其实,作者是这样省略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禹锡的陋室。”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因为古人很自谦,对于很多敏感的话题总会含蓄表达,所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用典中探索作者隐晦的情志。从用典中探索作者抒发的情志时,要注意理解典故本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结合作者具体的内容来理解所借用的典故中的具体意义,这样就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趋向,也可以从这些典故中去理解作者的志趣。这就是分析诗词中典故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推敲用字体会其中的情志

《春秋》中有一字喻褒贬之说,贾岛有“推敲”的故事。对于用字来说,也隐含了作者的情感。《马说》是一篇论说人才和用人者观点的议论文,韩愈开篇表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其中论述了千里马的特征和食马者的态度。文尾作者表达的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遗憾之情。于文中可以找出一些用字来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指两马并驾。骈死:指并排死去。再回到课文,这骈死的千里马是和一些劣马同槽而食,骈死,就是和这些劣等马一起死掉。这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指马死的词语很多,但用“骈”字,充分地表达了不被人所识的千里马死得冤屈和不值,于字里行间表达了韩愈对于埋没了的人才的惋惜和对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赞美。

古诗文本身是用语精炼,言简意丰的,不能一览而过,只注重字面意思,而要从蕴含诗人情志的修辞、文法、用字等方面去挖掘作者表情达意的地方。阅读古诗文,要抓住文句变化、典故、推敲其中表情达意的字词,才能准确把握作者于文中抒发的真情实感,才能为独特的理解找出文本依据。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

[2]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推敲的典故篇3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鉴赏古诗词教学中,课堂叩问法对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课堂叩问法

《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段话阐明了在教学中“问”的方法,即先易后难。因为但凡是课,总有发问,特别是语文课,粗到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细到品词析句质疑讨论,都离不开一个“问”字。若要细读文本,探幽索微,还非得追问不可。

鉴赏古诗词,叩问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在鉴赏古诗词课堂上,应该不断叩问,刨根问底,从语言、表现手法和意境等进行追问,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在叩问的过程中,学生欣赏和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深入诗人内心,品读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思想。

一、推敲炼字

诗词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为了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诗词人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在“炼字”方面下了一番“推敲”功夫。古人讲“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告诉我们诗词语言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因此,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懂得鉴赏“炼字”。

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让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富有表现力的“炼字”。鉴赏诗词中的“炼字”,引导学生不断地叩问,对“炼字”进行深入理解、推敲,挖掘“真义”,感受古诗词语言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蜀相》一诗时,我认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中的“自”和“空”字的用法极为精妙。于是在鉴赏诗歌语言中,便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和“空”不断叩问。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这一叩问,如同在水中掷下一块石头,课堂上顿时溅起了阵阵思维的涟漪。有学生说,“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能换;也有学生说“自”和“空”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也有学生说“自”和“空”烘托了人的心情,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正所谓“景语皆情语”……我顺势点拨,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为何要选择“自”和“空”,因为见满院萋萋碧草,缺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备感荒凉之境无限。叩问完“炼字”后,我再引用前人对这句话的点评,引导学生深层处地理解本诗。

“炼字”是诗人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来的,对诗词主题的表达、意境的深化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赏诗词语言,通过叩问,引导学生推敲、思考诗词中的“炼字”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多方位地品味诗词语言的隽美。

二、叩问用典

古诗词中的“用典”是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精深,经得起反复吟咏。用典,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诗词的内涵。但用典也给学生鉴赏诗词时造成不少麻烦。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诗词所用典故的出处和含义,还要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弄清诗人用典的意***,进而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曹操《短歌行》时,我让学生鉴赏诗中的典故时,不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且重在叩问,多层次叩问典故,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典故的来龙去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典故的妙用。课堂上,我问:《短歌行》末四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典故,大家知道这两个典故的具体内容吗?师生共同回顾了典故的内容。前两句化用管仲语意:“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上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齐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周公吐哺”一典出自《韩诗外传》,书中记载周公曾对人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是第一层次的叩问。接着,我又问: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典故呢?这一问,学生立即陷入沉思之中,学生的答案可谓五彩缤纷:可能使人喜欢这两个典句,也许诗人刚好来了“灵感”,脑海里只想到这两个人,或许……我点拨说,凡事都有因果关系,大家想想,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相通之处?和诗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从而领悟到诗人化用管仲语意,不仅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方能成其大业,而且以山、海自比,标明自己将以高山、大海的宏大胸怀,广纳天下才俊,唯才是举。“周公吐哺”借周公自比,以明效法之意。两个典故共同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渴求。然后我再跟学生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最后问:此用典意义何在?这一叩问,让学生了解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鉴赏诗词的典故,不能单纯地字面解释,而是要深入到典故背后,挖掘出更多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思想感情的东西,因此,教师要不断追问,在追问中让学生体味诗词用典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韵味。

三、追问表现手法

在鉴赏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追问诗词的表现手法,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技巧,还能让学生在追问的过程中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韵味。通过不断地追问,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挖掘、不断地品味诗词,从而在诗词中找到另一番天地。

教学王维《鸟鸣涧》时,我首先提出疑问,“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创设的是一种恬静的氛围,可下一句却提到“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样会矛盾吗?此问引出了“衬托手法”,诗人用“月出”和“时鸣”去衬托“空山”。接着又问:以动衬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以静衬静呢?引出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变得更静,即所谓中“动之中静犹显静”。最后再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呢?引出诗人清新宁静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鉴赏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我问学生:大家有感觉这句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学生回答:全是由名词组成。我顺势把诗词中的“列锦”介绍给学生,这是诗词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通过突出名词意象来写景叙事,抒情言志。接着又问,“列锦”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呢?学生沉入思考。引出整句诗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景物以其最原始、最纯粹的形态出现,在语言表现上连它们的方向和位置的指涉都不存在,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接着又问,大家记得我们之前学过哪首诗也用到这种手法?学生回顾了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最后再问,从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联系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

鉴赏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要让学生理解诗词中各种表现手法是“怎么写”的,通过多层次叩问,让学生鉴赏、学习各种表现手法,从而掌握鉴赏诗词表现手法的方法。

四、拷问意象和意境

鉴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并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追问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我首先问学生:这首词有哪些意象?学生轻易答出: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接着我又问:这些意象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学生结合注释,也能理解出诗歌的内容来。三问:在古典诗歌中,很多意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上面哪种意象是呢?且各有什么特定意义呢?通过引导,学生会回答:月。我再做解释,强调了“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代表着送别、思乡、思念亲人等。我引导学生联系本诗其它诗句,接着又问:那么,在这首诗中,“月”表达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联系本诗中的“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语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领悟出诗人孤独的心境。五问:这么多意象创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孤独凄凉的氛围,绝去尘俗的意境。

不断的意象和意境拷问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诗词解读中,逐渐感受诗词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多方位、多层次叩问,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掌握诗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金声.论诗歌鉴赏过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03)

[2]袁行霈.感受 联想 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3]朱玉龙.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2)

作者简介:

王小静,汉族,广西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于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推敲的典故范文精选

学习

教师师德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师德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教师师德论文,教师师德论文3000字怎么写。教师师德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习

安全生产实施细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最新,安全生产月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

学习

管理方法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方法,内容包括管理方法完整版,工作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

学习

“嫦娥”撞月球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嫦娥”撞月球,内容包括嫦娥月球软着陆,嫦娥一号登月球。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撞月。嫦娥奔月诉说着中国人对月球的退想与向往,“嫦娥”撞月则是中国正式吹响了登陆月球的号角。

学习

浅谈化学镀镍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化学镀镍,内容包括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化学镀镍表示方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镀镍的用途、组成及特性,以及化学镀镍溶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的影响。

学习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内容包括癌症真相全文,癌症病人可以办慢性病吗。2000年前后,我在上海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任上时,一位台湾的同行来访,双方相谈甚欢。谈到兴致高时,他得意地认为:“癌症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病,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

学习

久期缺口管理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久期缺口管理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久期管理是应对什么风险,久期技术在利率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风险伴随着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随时、随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风险的强度还是风险的广度都是让人很难

学习

交通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工程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交通工程毕业论文课题大全,交通工程论文的写法。交通工程论文篇1一、后交通时代交通人才的需求发展

学习

六一居士传范文精选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居士传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六一居士传原文,六一居士传翻译。关键词: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北宋历史文化;六一;叙事学

学习

《背影》教学设计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背影》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背影免费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背景

学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经典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摘要]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解答技法及方法,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为教学提供

学习

零分作文范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零分作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2015年的零分作文,零分作文1500字大全。零分作文篇12009年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年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二《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年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一《隐形的翅膀》200

学习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摘要: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既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又是重点,我们要掌握好化学方程

学习

网站开发合同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开发合同书,内容包括网页开发合同范本最新,网站项目开发合同书范本。网站开发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