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时长1小时的专题片《开机·香港!——香港回归十五年电影纪事》在香港电视上播出。
5月18日,忽然接到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都机构)创作总监冼杞然从香港打来的电话,说准备制作一个电视专题片,在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对香港电影作一回顾。并约定5月20日下午在尖沙咀青年会酒店的西餐厅开会,指定由我为此专题执笔——我吃了一惊,这意味着这个专题片必须在7月1日之前播出,满打满算1个月零10天!但十五年的回顾,涉及相关资料、影片,以及重要人物采访等众多方面,来得及吗?
20日如约来到见面地点,发现在座的除了冼杞然外,还有银都机构副总经理任月、导演赵良骏。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回归十五年、CEPA签订九年,这期间有太多的感触和慨叹。银都机构对此专题片已作出宏大的基本构思,厚厚一大叠资料放到我面前。要消化这些资料至少也得花上两天时间,幸好这个时候英超赛季已经结束。但当时银都机构方面对片长还没有作出决定,说一切要看我的稿子而定。
因为时间紧迫,连续四天日以继夜将初稿完成,长达30000多字。5月26日,相关各方在位于清水湾的银都机构开会讨论我的初稿——此时距专题片必须完成的时间已不足1个月。大家一致认为,我的初稿太长,也太宏大。银都机构副总经理施扬平笑言,完全是一篇博士论文了!
对此,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初稿宁可长些,删节总比再增加内容要容易些。事实上,我首次干这样的活,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再进一步核实资料外,还要对所涉相关影片、人物,特别是社会、经济、民生等重要事件都要有所体现。而且,相关影片以及事件访问何人?需找哪些佐证资料等,尤其提及某时某事或某事态时所需影片的阐述等,都破费心思与笔墨。
听取了大家意见,我对初稿进行删减,同时由施扬平进行“再造”,然后我再将两个版本的“改造稿”进行整合。6月7日凌晨,最后定稿约15000字——银都机构总经理宋岱一槌定音。此时,留给后期录制连同制作时间只有17天——25日之前无论如何都要出第一版专题片。
6月8日,专题片正式开始录制!在此之前,冼杞然与其团队对所需资料、访问对象一一进行整理、拜会和联络,然而到6月7日,能够联络到的访问嘉宾只有“寥寥几人”。“坦率说,我真慌了!”,本片导演冼杞然(原定导演赵良骏后因故未能参与)在给我们的电邮中如此说——而我初稿中提及的受访者多达40余人!
如此,我也开始帮忙联络专访嘉宾??最终大多数嘉宾都应允,剧组连忙进行分组多机拍摄。负责搜集资料的几个年轻人不到10天时间将需资料全部找齐,由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几位刚毕业的年轻人组成工作室担负全片的后期制作。
6月30日,时长1小时的专题片《开机·香港!——香港回归十五年电影纪事》如期在香港电视上播出。我很庆幸参予了这个项目,虽然辛苦但很满足。特别是整个制作团队,竟然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了如此紧迫的任务,他们的努力和专业态度,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