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而在有着浓郁草原情结的蔡猛眼中,一匹马的身上也同样蕴涵着人类千年文明进化的诸多细节。
在一度为了阻挡胡马铁骑而修建的八达岭长城之畔,坐落着中国唯一一座马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710多平方米的馆内陈列了大约3000多件展品,这是蔡猛和全国各地的马文化爱好者共筑心血组办起来的,历史的斑驳里分明地印证着马文化的古往今来。
“马术比赛中,马不分公母,人不分男女,都在同一个场地、同一级别里进行比赛。”说这话的人就是蔡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缘于对马的痴迷,已经从初道时候解说的乒乓球项目逐渐转移到了马术竞技比赛范畴,而他的这段关于马术比赛的解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执著的“马语者”
拨蔡猛的手机,几个轮番上阵的彩铃都是飘着浓浓奶香,渗透着宽广情谊的草原“牧歌”, 出生在呼和浩特市的蔡猛虽然不是蒙古人,但他却始终相信自己的血液里同样奔腾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豪情,这也是他心底爱马的一个由头。年轻的时候他酷爱骑马,后来发展到养马、赛马再到收藏“马”
蔡猛家的房子建在山上,远远的就能见到墙面上一个立马的***案,很是威风。四层楼几百平米的建筑面积其实已经足够大了,但因为逐年来不断增多的藏品,家里还是被挤得满满当当。铺天盖地的大小物件多到连蔡猛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件。
佛说一花一世界,在蔡猛眼里,一匹马,也同样潜藏着人类千年文明进化的诸多细节,马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之一,也是机器化之前,人类最值得依赖的动物,所以在研究马文化的同时,也是在寻踏一条人类文明的兴衰轨迹。
1982年起,蔡猛就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起关于马的造型或者***案的艺术品,到各国各地出差工作,他都要买一些有关马的物品带回来。最早只要是和马沾边的就买,后来逐渐地更侧重寻找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不过,即使是近代新品,只要有气势、有灵魂、有一定艺术价值,在资金还算充裕的情况下,就也会一并纳入囊中,于蔡猛而言,收藏与马文化相关的物品,不是为了增值,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出于对一种即将消逝的文化的传承概念,以及一种痴迷。
收藏至今,已经是二十余年,随着对马文化热爱的深入,对藏品的研究,蔡猛也几乎成了个准历史学家。仅仅是各朝各代,各国各地,各款各形的马镫,他就收集了近百套。
谈到收藏,每个收藏家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蔡猛也一样。但他却很少讲到收藏路上的艰辛,“喜欢嘛,搞什么没有代价啊,能承受那就继续。没什么可说的。”而更多时候他愿意给大家介绍他从这些藏品中所推断出的时代进程和文化变迁。
收藏心得
面对着室内铺天盖地的藏品,蔡猛逐一介绍着重点及分类,丝毫不乱。
古今中外关于马的壁画、雕刻、浮雕、陶俑、青铜器、玉器都是各成一行,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参考研讨马形器物的发展规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马时期――战国至唐代,马之强弱成为一个***队战斗力强弱的象征,这一时期所塑造的马形器物主要突显马的战斗性,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刻画的都是英姿勃发的战马风采。
第二阶段是娱乐马时期――中国的唐以后,欧洲中世纪,马形器物虽仍有前一阶段的遗风,但更多的则开始转化至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性,如马舞、马术、马戏、马球等造型和***案,均成为各种工艺品的主要装饰题材。
第三阶段是狂放时期――明清开始,随着吉祥***案的盛行,马的战斗性和娱乐性均融合于各种变形***案中,使之寓意更为广泛,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现代和西部牛仔的马文化装饰品,都属于这一风格。
蔡猛说自己最关心的不是又得到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而是又有多少人加入传承沿袭马文化的队伍。骑马作为一种贵族运动再次在人们的生活中掀起热潮,养马、育马、玩马、赛马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中国马协新闻委员会副主任,他说,推动和支持着中国马业的发展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