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使太极拳理论“大义乖”的现状得以改观,让传统的太极拳理论在现代取得本质意义上的突破和历史性的飞跃,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代太极拳家不可推卸的责任。经验证明,在吸取理论营养的问题上,我们决不能轻易对任何人“剔抉”出的精义奥妙都采取囫囵吞枣、全盘照搬的态度,这样非但不能尝到太极拳的“甜头”,而且还会走弯路,吃苦头。祝大彤先生不拘泥于传统的太极拳理论,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太极拳之路,在不乏学术追随者的同时,也有人认为祝大彤先生是以“己意进退先哲”,这就引起了学术争鸣的高潮,这是一件好事。编者认为,能把陈、杨、武、吴、孙、和、赵堡、武当、青城各系太极拳传人们的智慧。凝聚到自由、平等探讨太极拳理论上来,进而促进学术的活跃与繁荣,使大家全面、正确地理解太极拳理论,这始终是推动科学发展太极拳文化,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本文作者与祝大彤先生一样,也是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太极拳名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太极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粤、港一带颇负声誉。寄来此稿时,程先生一再表示,“不为名,不想利,不是为所谓的笔墨争执,若能令读者有所收益,余愿足矣”。并承诺将在适当时机无偿公开一些珍贵资料,实是令人感动。请读者注意程先生的学术个性和他发起争论的根本观点。
2004年祝大彤来港开班传授太极拳,每人收取学费3000港币。开始要做太极拳宣传报告,我同几位拳友前往参加。为了听仔细我坐在前一排。祝先生首先对台下听众三鞠躬。随后,侃侃而谈,说得神乎其神,玄玄乎乎!
其中论点是否存在误导后学者的地方,这里必须指出讨论:
一、祝讲到“松、空、无”时。他一伸胳臂大声叫台下听众上来摸他手臂。因我坐在第一排方便。也就上去摸。此时祝对我大声说:“空了没有?”“无了吧!”我用右手摸过不放心又换左手。感觉是祝的胳膊有肉有骨实在和我的一样。根本谈不上“空”了“无”了。我不信邪所以不点头不附和。在我身后的人有的顾面子,捧场原故也只得点头。
“松、空、无”我的理解:“松”是指肢体放松是实体,“空”、“无”是指思想,意念要静无杂念。练拳要集中思想排除杂念。怎能混为一谈?要有界面。习拳时心中寂空旁若无人,无念无想,浑然与天地融为一体,虽姿势千变,然不勉其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拳经中“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心中空虚则灵而不昧,有大智慧,明悟顿生。“空无”原指唐宋以来性命之学说,它以魏伯阳的内丹构架为基础,以老子、庄子思想中的“空”容万物,以“无”致有,无中生有的朴素辩证哲学,参以佛家的禅定方法,运用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形成的。祝如此信口开河,现身说法,叫后学怎么练太极拳?如此混淆界线,把简单说玄了,是方向性错误。
二、祝又说:“有人说太极拳难学。我说这世人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的老师。”乍听此话。是对香港人的一种哗众取宠的媚俗。但我见后排听众少部分人哗然一笑。一句话影响太坏,不禁回忆“”时期出现一个张铁生站出来说不用高考,工农兵要上大学。结果那一年高考制度取消。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那个年代对老师不尊敬,知识分子是贬低对象是臭老九。是不识韭菜的笨蛋,其后果造成当时文化知识下陷曾一度断层,那一批大学生“毕业”出来,接收单位有的摇头,有的干脆不要。这个教训,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祝和张铁生唱的是一个调。如果说不为私利,不顾事实说话,说假话误导后学,那会是什么?应该提出商榷。
此时我用十分尊敬心情,敬佩已逝的形意拳家李仲轩先生,他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说:“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经历不同,智商悟性良莠不齐,内家拳的要点,不在拳招而在神气,这种非常灵性的东西不是动作。学生不如老师,也不是老师不教,只是学生没有练到。”李仲轩一生未收学生,可他晚年无私奉献中华武学,写文章讲真话,传真东西。他比那些骗人钱财神化自己愚弄后学的“太极明师”、“太极宗师”要高大千倍万倍。
三、祝在报告中也说到全身无力点。《精武》2006年11期刊出原宝山老师(已故]评祝无力点说的文章正确精彩。登得好!
现补充一点,就拿祝自己的举例“松枝回弹无力点”来说:大自然松树挺拔,祝忽视松树下面的根,在地下岩石缝中抓住如何牢固、如何紧,所以不怕风砍雨打仍不倒。拳经云:“其根在脚”“足稳则身不可摇”,“千变万化同我运化下体两足定根基”、“实足脚底前后皆实用力平实踏地,涌泉穴要虚。”是明白的。如祝所说连脚趾也不用力,脚无力点怎能支撑100多斤重肢体?那不成了猪大肠?看到祝写的书《增补太极拳解秘》:插页照片祝坐在凳子,上脸面笑嬉嬉用“推手”把―个粗壮男人飞弹在空中……此照片出自祝夫人之手拍摄的,这是事前安排好的,是“讲手”。此时我联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过去《少林寺》影片上演后效益巨大。未拍前,少林寺有很长时期没有和尚练武,已成荒凉景象。当电影《少林寺》上市后,有关单位着急派人员四处寻找会武艺的和尚(并且曾经在少林寺庙内呆过)。结果在四川街边找到了走江湖卖艺的只会一般武艺的海灯和尚,请他坐阵少林寺,瞬间海灯成了“法师”,少林寺二指禅功夫照片成了佳话,吸引不少游客,因此海灯也收了一些徒弟。正在此时有位仁兄不服,告到法庭说海灯法师立体倒立二指禅功夫照片作假,二指撑地是假的,但法院判这位仁兄败诉。可有趣的是,同年《中国自然科学》杂志授奖状给这位仁兄,说他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这是绝妙讽刺。事隔二十年,这位仁兄就此事重告法庭,并找到当时摄影海灯二指禅照片的摄影师证实是用钢丝绑在海灯脚脖上吊起来拍制成的二指禅功夫。法庭又重新判决这位仁兄为胜诉方,这段公案总算有了事实交待。如今少林寺大小和尚多了,有功夫的不少,连不在少林寺的人都时兴剃光头说是时尚。我没见过宗师级推手,但我却见到二公鸡斗架四目瞪住,颈毛竖起,两爪抓地撑住。从来未见过脸上笑嬉嬉的“斗鸡”场面。
四、祝说有一次送杨禹廷老师上火车,因杨睡在卧铺上,当时祝用手从杨头后摸到背一直摸到脚下,都没摸到杨师傅的身体,这般夸张,是杨的轻功功夫了得吗?杨禹廷睡在空中。我不信邪,我只见过魔术舞台上“空中睡美人”床撤掉人仍在空中浮睡着,精彩。把杨说成这般是对杨禹廷大大不敬,因为魔术是假的。幸好杨的真正拜贴子弟还在(李秉慈老师,武术八段),说这段故事的人用意是什么?故事与练太极拳关系不大,让后学者是向杨学功夫,还是向祝学功夫?我忽然悟出其中原因,吹杨宗师目的足为了包装自
己是真。不信请看港版祝写的《增补太极拳解秘》书,中152页照片“太极宗师祝大彤收徒志庆”十人合影。上面字是祝认可的,是用自己手放到书上对外宣传的,也就足自己称自己足“宗师”是这故事的答案。
五、增补……解秘书港版说明写到“从来不说玄不写玄虚,看小见摸不着的东西绝不去拉一面古典大旗。”喳唬。
书中二十一节《太极拳与高科技》中,书247页二行:“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所有能量,能量释放率要高达放氢弹爆炸”。祝却拿“高科技”大旗挥舞。
书中248页又写到“太极松空高手将人放数米外是不是物质与反物质碰撞,是不是暗物质在太极拳人身体中能量的喷发?”
祝硬塞“反物质,暗物质”进太极拳理中,没有科学证据又没有实用价值(祝在吓唬,连氢弹专家李***道博士都说:暗物质是“玄不可测”),实为离谱了,本来太极拳是一种朴素的健身法,祝却把太极松空高手发功比喻得像氢弹喷发那么可怕!叫后学者怎么练?清末义和团保家卫国也有会武功的人,领导者却夸大说义和团的人“刀***不入”,后来,结果刀也人、***也人了,造成死伤一大片。上世纪80年代全国气功热,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吹得神乎其神,吹过了头结果把气功吹到了反面去了。太极拳前辈在拳经上早就告诉人们:“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补充:再与祝大彤有关太极拳论商榷
在祝著《增补太极拳内功解秘》香港版一书中,184页11行始“陈长兴雅号‘牌位先生’笔者体验到肩以下,胯以上的上身在行拳推手技击中不能动,似牌位千不可主动不妄动,一动便破坏自身的平衡。双肩是灵活点,两胯是旋转点,但上身是绝对牌位不能主动和妄动,请在练中体味,晤中得道。”
若按此练太极拳,人变成木偶,用线吊住手脚成了吊吊戏了。“牌位先生”出自陈式太极拳中盘招式,当对人们形容说陈长兴立身中正不俯不仰,举动轻灵不僵不滞。形容词而已。祝却偏解动作是“牌位”,牌位是木头做的,牌位是不能动的,但后面“先生”是人,应该动的。如果按祝说的练习,我想陈长兴也练得滑稽可笑,像木头人似的。
太极拳首重身法,因此总的虚实在腰部,次在胸。腰隙实的一面,下边的腿也实;腰隙虚的一面,下边的腿也虚,这是下于两腿相随的锻炼方法。
祝却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了“牌位”是上体不主动、不妄动,只是肩动胯动。“牌位”放在台上是不动的,“先”是活人应该转动。我练陈式太极拳中盘一式时,技击要领是左手上打鼻梁,右手打下腹,有八面出锋的内涵,中盘上式接三换掌是解脱对方擒拿,会靠“力发于脊”腰部动作对健身和技击有极大关系,《拳论》说“节节腰中发”,摔法的诀窍也强调“拧腰变脸”,都说明腰在技击性锻炼上是何等重要。
祝书上行拳推手技击中不能动,而拳经上明明写着“一动皆动”轻灵不僵不滞,稳定指虚实变换的稳重,不俯不仰,端正不偏才正。
在唐豪、顾留馨合著的《太极拳研究》一书38页:“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对摊动劲力到达肢体各部分都起到主要作用。”
腰部又要求直(不摇晃地转动)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的灵活功用。
拳论说“腰为车轴,气如车轮”就是要求腰部要像车轴(轴心1那样直竖稳定圆转。“车轴两命门”“刻刻留心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都说明腰的转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祝恰恰忽视了这点。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医牛普拉提已设计用“腹式呼吸”***战场受伤战士,他说可以加强身体四块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锻炼:1、腹纹肌;2、骨裂肌;3、横膈膜肌;4、会阴肌群。是人体控制中心,力量中心,平衡中心,使腰椎旋转更灵活,从而印证了我国拳经上“气沉丹田”练习方法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