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耕种时节,农夫带着农具要为“工作”了一年的土地翻松和施肥。农夫使出了全力,然而也仅仅能为土地翻松40厘米。这么多年的精耕细作后,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农夫望着肥力日减的土地,忍不住地连连叹气。为了确保收成,农夫只能无奈地为土地施用更多的化肥。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画面是那么的常见。然而,伴随着化肥和农药的持续施用,土地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药超标问题却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国家要增产、农民要增收、消费者要食品安全,怎么办?
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看来,精准化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矛盾,同时也是农机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机电工业》:传统农业也讲究精耕细作,它与精准农业相比有何不足?
洪暹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很难打败精准化农业。因为,有些工作是通过人的经验做不到的。而且,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现在农村劳动力已经很少了,人力成本上涨也很快。社科院曾有一个报告,讲我们的农业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长腿就是说我们的单产还是很高的,靠的主要就是精耕细作。短腿就是说,我们劳动生产率太低,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100。而且,靠大量人力作业也会推高我们的农产品价格。比如说棉花,我们靠大量人力去采棉花,每到丰收时节,从河南等地都有发往***的采棉专列。因此,我们的农产品在国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国际售价是1.5万元一吨,我们的成本却已经高达1.8万元一吨。
《中国机电工业》:为什么说精准化农业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洪暹国: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是精准农业了。实际上,我们传统的精耕细作和现在机械化基础上的精准化生产完全是两个概念。以前的精耕细作可以把田地耕种的很好,施肥很好、密度很好。但是有些工作是人力难以做到的。比如说,我们要深松土,这个靠人力是很难做到的,你人不可能把土地刨的很深。第二个,精准农业通过卫星遥感就可以把几百公顷的土地测算出来,就可以知道哪块土地的肥力比较少,哪些土地的肥力好。然后,通过遥感来控制农机去施肥。这边肥力差,那拖拉机就自动给你多施肥。那边肥力好一些,拖拉机就自动少施肥;通过卫星遥感,也可以看出哪一块虫害严重,那就在那里多施药。虫害小的地方,药量就减少一些。另外,精准农业也可以通过机械的方式,使农药喷出来时就比较细,且叶面的上下面都可以覆盖,从而减缓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
如果不实施精准农业,仅靠现有的劳动力,那我们的农业产值连续增长是很难的。我们的可耕种面积是有限的,房地产又发展那么快,多少也在侵占农田。因此,在可耕种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要增收只能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的手段只能靠精准化、机械化来实现。
《中国机电工业》:农业精准化离不开农业装备的支撑。那么,国内企业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洪暹国:仅靠小农机是做不了精准农业的,要靠大的农机装备来实现精准农业。比如说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卫星遥感测绘、施肥、播种等。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实现精准农业。但一些技术基础较好、有实力的企业正在研究,像福田雷沃、一拖、奇瑞重工等,它们也在往这个方向走。精准农业需要很多基础配套才行,比如拖拉机的行驶、速度与控制等都要跟上。我们现在的基础还达不到,但都在往这方面做。像欧美等先进发达国家拖拉机已经是采用动力换挡甚至自动档,而我们只能做到同步器换挡、机械式换挡,和国外还是有差距的。原因一是技术研发跟不上,二是我们农机行业的装备制造水平跟不上,像精度、清洁度等都保障不了。另外,技术积累也不足。不光是硬件,软件方面也不行,如液压控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精准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