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建设既是我国中西部城市化建设的大胆尝试,更是湖南经济实现腾飞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一体化
一、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背景
(一)有利条件
长株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处我国南方的十字路口位置。公路有106、107、319、320国道及京珠、上瑞高速公路贯穿于此;铁路有京广、浙赣、湘黔三条主线和石长等地方铁路线;航空主要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和一个***用机场;长株潭是在湖南省内是除岳阳外最大的水运中心。发达的交通系统,为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长株潭的经济集聚在湖南省占有突出地位,长株潭三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分工协作体系,产品流、资金流、信急流、技术流等由中心城市向腹地以及邻近城市流动,带动全区域“面”意义上的分工协作发展。不但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在距中心城市不同方位的某些具有自身优势的区县,由于各种流动的经济要素重新结合与聚集,新的聚集点也在形成之中。
湖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杂交水稻应用与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铝箔轧机单辊驱动理论与应用、人类高分辨率染色体技术、试管婴儿、银河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地洼学说等居于国内甚至世界先进水平。常株潭三地拥有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的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形成了一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技术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机构,为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建立自己的创新科技奠定了基础。
长株潭城市一体化除了要有较好的经济、交通、科技等作为基本条件外,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株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湖南省内水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水系发达,全省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南北,并有捞刀河、浏阳河、涟水等等许多支流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长株潭地区内平原、冈地、水域面积比重较大(三者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3%),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不大,地质结构稳定,无大面积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适合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本区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分别有锰、高岭土、石、海泡石、花岗岩、硫、熔剂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
(二)不利条件
长株潭三城市经济总量的规模有限,在省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5年,长株潭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武汉、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相当,但与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相比差距很大(见表1)。
长株潭三市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城市一体化的需求,其内外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防灾等设施水平尚与建设的目标相距甚远,成为困扰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城市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如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东,株洲、湘潭两地无直达公路,必须绕道长沙市区,极其不便。此外,在城市分治的管理模式下,三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雷同,缺乏活力与特色,经济运行具有显著的行***区域利益特征,区域合作和摩擦始终并存,重复建设、资源大战、贸易壁垒等顽疾久治不愈。加之城市***府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整体的规划思路与***策,经济调解和沟通渠道不畅,缺乏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更没有从分工合作关系上考虑如何耦合一个整体参与区域和国际竞争。
二、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
(一)长株潭城市交通一体化
长株潭城市交通一体化包括对外交通、市际交通、市区交通三个层次。基本框架为一场(机场)、一轨(轻轨)、一江(湘江航道)、七铁(铁路)、三高(高速公路)、两环(公路内环、外环)以及以三市的城市道路和站场换乘中心所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市际交通包括市际公路、铁路、水路,在公路方面,三市之间原有的107国道、320国道和形成的Y行公路与三市城市主干道相融合,按规划要求进行拓宽拉直与改造,使其成为双向6车道快速公路;建设长潭西线高速,株洲至长沙黄花机场三市外环线;建设湘江沿江大道。在铁路方面,建设长潭线,形成三市的铁路交通网络,并筹划建设三市之间的城市轻轨。在水路方面,主要是整顿疏导湘江航道。这样就构成外有环线,内有京珠高速、潭邵高速、长潭高速、107国道、320国道、湘江沿江大道形成的Y字形公路和轻轨、铁路、水运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长株潭城市经济一体化
长株潭处于中部过渡地带,受到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叠加影响,尤其是来自武汉经济圈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三市经济一体化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五个网络专题规划已经完成。特别是三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率先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首先要做大做强省会长沙,三市都要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各有侧重,要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的浪费,跳出行***区经济的怪圈。所谓行***区经济,是在我国现阶段特殊的体制背景下,由于行***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现象,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具有过渡性质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由于受行***区划的影响,三市在过去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往往强调“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产业布局,因此三市的产业布局近似,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经济一体化核心是产业的一体化。应当说,长株潭城市经济一体化的软肋就在于缺少强有力支柱产业的支撑。从三市明确的支柱产业看,长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食品,株洲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化工、机械、建材,湘潭重点发展机电、冶金、化工、建材。除电子信息外,其余均为传统产业,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主导产业产品链条短促,带动作用不明显,区域内没有一批跨市的、对经济有极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加快三市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一体化进程,是实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三)长株潭城市经营管理一体化
加强长株潭城市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必须打破行***区划的限制,将权力下放,在大力推进三市的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将三市(市区)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来规划设计并进行经营管理,合理配置统一的基础设施,共同构建综合的城市社会经济体系。三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其辐射功能,增强长株潭的对外竞争能力。
要强调三市主城区的相向发展,即各市建成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彼此接近,这样才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理的做法是:长株潭三市保留为三个相对***的组团,其间发展一定范围的旅游区、商贸区、居住区和低污染型工业区。这些开发小区可沿公路干线呈串珠状分布,作为三市建成区的楔形伸展。三市中间有较为广阔的农田、绿地和水域,即形成空心化和生态型的城市组团实现集聚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长株潭地区文化同源,市民对长株潭城市一体化期望较高,热情较足,所以***府应该充分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长株潭城市经营和管理。现代大城市的管理是建立在良好的市民意识之上的,市民意识是市民在一个城市中生活时所拥有的共同观念,它的本质是共同的城市中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市民意识对对于城市形成良好的城市性格和城市风气十分重要。为此,努力提高三市市民的参与意识是长株潭城市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三、小结
在国家中部崛起宏观***策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既是我国中西部城市化建设的大胆尝试,也是湖南经济实现腾飞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首先,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激活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点―线―面”的路径,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长株潭城市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于地域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合作的加强,城市群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新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其次,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能在湖南省形成一个综合的经济中心,带动本省的经济发展,三市的融合将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三市组合在一起的产业效益及相关指数比武汉、成都、重庆、广州、南京、哈尔滨等城市都高,从而提高长株潭在全国经济网络中的地位。
再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利用上,三市地域相邻,各种交通设施相互紧连,利于统一规划用地,合理布局新的产业;利于突破行***区划界线,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长株潭城市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洪,罗秋君,李蔚.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研究[J].热带地理,2003(4).
2、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区地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3、周国华,朱翔,唐承亮.长株潭城镇等级体系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
4、王元.市民意识与现代城市管理[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5、陈湘满,常奇.城市化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J].城镇化研究,200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议长株潭城市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