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数字资源开发应用取得了新突破,并形成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应用比较薄弱,优质资源欠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等。下面,笔者就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模式及手段、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孤岛”较多
现代远程教育包括卫星电视,网络录播、直播等手段,可实现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共享,如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采取录播教学模式,把学校课堂传输到省内外142所学校,让远端近2万名学生受益。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其中,“校校通”推进顺利,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自行建设的资源、应用平台等大多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与建设,信息“孤岛”较多。
电子书包试点。电子书包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大范围推广存在一定问题:一是需要搭建校园无线网络,二是使用、维护成本较高,三是优秀电子教材还严重不足,四是适合较小班额,五是家长和社会有所担忧。
此外,还有部分知名外企尝试进入校园,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应用系统,例如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
以服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行***部门及全社会,按照建设服务型***府的要求,***门应不断深化服务意识,主动将教育数据、教育服务延伸到社会。同时,将教育信息化服务内容纳入***务服务考核范围,也可以倒过来推动教育行***部门切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比如,网上免费查询中考、高考分数及录取情况,网上办理教育行***审批事项等。
同时,应创新工作,大胆开拓,不能拘泥于常规,不能坐等顶层设计完善、***策配套完备、项目资金充裕等条件俱备才大力推进,只要在建设时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架构体系标准与国家、省保持一致,便可随时根据标准进行互联互通,也不会新增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
给教育信息化推进装上引擎
“网络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但“人人通”除了本身是设计优秀、创意突出、功能强大、品质卓越的产品外,还要具备较强吸引力和趣味性,否则就可能是空中楼阁似的工程。
建立以“网络空间人人通”为基础的全民互助学习社区,将虚拟网络社区和现实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激发教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教育信息化乃至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互助学习社区核心是建立互助学习云服务,在Internet上运行。云服务平台内部集成微视频专题讲座、网络直(录)播教学、交互式群组教学、***测试、大数据分析、问题收集整理和解答、积分处理、评估管理、奖励机制等子系统。云服务部署、网络、存储、安全等直接采购电信级运营商服务。后台实名制,前台体现为个性用户名。
学生、教师、公众提出(解答)问题,获得参与(奖励)积分;教师、学生运用网上微视频或网络直(录)播进行教、学或参加***测(考)试,评估有效后获得奖励积分;教师、学生进行交互式群组教或学,评估有效后获得积分。交互式群组教学是指针对某专题的2至5人小范围交互式可视学习模式;对互助学习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师生教与学;评估后,积分与教师、学生评优、评先、评级关联,并纳入德育考核范畴;社会参与者实名制确认后同上,侧重于积分奖励;支持系统包括问题收集、整理并标准化,积分规则、评估规则、奖励规则等;采用***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服务商可设计一定商业模式,为公众提供付费服务。
科学设计网络空间人人通互助学习社区,使之成为泛在学习平台,意义深远,一是可以统筹全社会优秀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家长提供均衡、优质服务;二是互助学习社区服务可以覆盖教育领域甚至全社会,避免了众多重复建设,节约了大笔教育信息化投入;三是可以在教师职业中实现更为精细的分工,社会也可能因此形成新的产业;四是真正集学习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能有效吸引教师、学生、公众参与,并有望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雏形。
开发现代教育信息化项目
推进教育信息化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有序推进。基础建设包括“校校通”、教育云服务、门户网站等,进一步可建立学籍、教籍、教培、直(录)播教学等应用管理平台,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还应包括:一是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标准、服务标准,建立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指导师生教与学,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二是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免费短信平台,提供高(中)考查分、教师资格认定过程、学生出入校园、教育各类信息推送;教育门户网站移动平台,提供招考、收费、办事、学校情况等信息;***免费试题库;教育培训机构信息及社会评价平台,便于家长选择、比较,也有利于促进规范培训机构办学;实现教育招考、教师资格认定、学费等教育网上交费;建立标准接口服务,实现将数据中心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育信息等通过标准接口主动推向公安、民***、人社、卫生、交通、文化、体育等部门。
同时,开发教育信息化学科教学软件及电子教材,并建立教育信息化推进督导考核机制,对教育行***部门重点考察机制建设、教育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服务、标准建设、共建共享程度等方面。对教师重点考察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出教育信息化“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