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3日,国家质监总局178号公告,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今年4月23日,国家质量标准委员会又审定通过了涪陵榨菜的国家强制标准。今后,只有产地在涪陵而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榨菜才能叫做“涪陵榨菜”。
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产地和品牌。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中国榨菜之乡”之争。
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浙江余姚一些榨菜生产企业提出“中国榨菜之乡应在余姚”的说法,点燃了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的烽火。最后,涪陵多方出击,保住了“中国榨菜之乡”的招牌。
凭借“中国榨菜之乡”这张王牌,涪陵榨菜占领了国内榨菜市场70%以上的份额。1998年,“涪陵榨菜”获得国家工商行***管理部门颁发的商标注册证,有效时间为2000年4月21日至2010年4月20日。这意味着涪陵榨菜享有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商品商标等保护权。
本以为烽火停息了,可令涪陵意想不到的是,5年后,余姚又重燃战火。
原来,不甘心的浙式榨菜一直在寻找翻身的机会。
2003年8月,浙江余姚榨菜借申报原产地标志的机会,向国家质监总局提出申请。
2003年9月初,在国家质监总局一权威网站的公示栏上,出现了一条不显眼的消息:浙江余姚向国家质监局提出榨菜原产地保护申请,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公示,一旦其他省市的***府和企业无疑义,将通过原产地保护。
这条消息很快传到重庆。涪陵立即向国家质监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国家质监总局受理了涪陵的申请。
中国榨菜原产地之争,引起了市委书记黄镇东和市长王鸿举的重度重视。2003年11月,黄镇东、王鸿举就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帮助涪陵区据理力争。
市质监局会同重庆出入境检验检***局认真研究,形成了一致意见:支持涪陵榨菜集团申报“涪陵榨菜”(乌江牌)原产地标记注册,支持涪陵区***府申报“涪陵榨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一切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2004年10月20日,涪陵区副区长罗清泉带领区质监局、榨菜办和涪陵榨菜集团的负责人赶赴北京,第二天一大早便守在国家质监总局的大门外。
2004年10月25日上午,涪陵榨菜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评审会在国家质监总局会议室举行。一张张录像光碟,150多页材料,将涪陵榨菜的历史,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专家眼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当时的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湾有位叫邱寿安的农民,经多年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榨菜,次年开始批量商业加工并投放市场,大获成功。涪陵榨菜很快以鲜香嫩脆的独特品质和风味风靡世界。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涪陵榨菜荣获金奖,成为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齐名的世界三大名腌菜,至今盛誉不衰。据《涪州志》和《四川经济参考资料・榨菜》中记载,1935年,涪陵榨菜的种植及加工技术传到浙江省海宁县的斜桥镇,继而在浙江省广泛传播,但因浙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涪陵差异很大,青菜头发生变异,最初3年榨菜生产在当地并没有多大起色,为此,涪陵还派技术人员支援浙江……
“中国榨菜原产地在涪陵!”当日下午1点,专家一致通过这一决定,全场掌声雷鸣。这意味着涪陵、余姚两地榨菜原产地之争以涪陵最终获胜告终。
“我们将花大力气保护好这个品牌,让涪陵榨菜全面进***国际市场。”涪陵区有关负责人说,涪陵将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重点保护规模以上企业。
千里乌江雄奇峻秀,百年榨菜嫩脆鲜香。目前,涪陵榨菜生产企业已超过100家,年产量50万吨。按照涪陵区的规划,到2010年,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将超过50万亩,年产量达9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30万吨,完成出口5万吨。
点评:
争夺的是市场
南川市“金佛山”商标的失而复得,涪陵、余姚两地榨菜原产地之争,其实争夺的都是市场。无独有偶,就在南川市为夺回“金佛山”商标不懈努力、涪陵与余姚争夺榨菜原产地保护难分难解的前后,我市石柱县与湖北利川、四川大邑也展开了一场黄连原产地保护争夺战,并获胜。南川、涪陵和石柱高度重视商标和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等无形资产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
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之所以不积极,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争取商标和原产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没有意识到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残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快5年了,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认为国际市场离自己还很遥远。其实,商标之争、原产地之争,争夺的就是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比如永川豆豉在2002年年底获得原产地保护后,次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额就是上年的总和。为什么商标和原产地保护能一“保”就灵?这是因为获得商标和原产地保护认证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将受到严格保护,且在进出口贸易中容易获得关税、通关等优惠,所以说,商标和原产地保护***策就是企业产品通行国际国内市场的“保护伞”。
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必然会吃大亏。希望南川“金佛山”商标失而复得和涪陵、余姚两地榨菜原产地之争能给更多的地方和企业以警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榨菜”原产地争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