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级论文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效果
【中***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59-02
Th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Methods:30 nurse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0 to October 2012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routine management group)15 cases and group B(hierarchical management group)15 cases,then the operation score ,theoretical knowledge scor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doctors,patients and the nurse for the nursing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operation scor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score of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he satisfaction of the doctors,patients and the nurse for the nursing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P
【Key words】operation room; nursing;hierarchical management;effects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除去手术医师的手术质量外,护理质量对于手术患者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预后等。本文中笔者就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的30名护理人员分为A组(常规管理组)15名和B组(层级管理组)15名。A照组的15名护士中,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8.3±3.3)岁,工作年限1.5~22.3年,平均(7.5±2.6)年,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8名,中专5名。B组的15名护士中,均为女性,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8.7±3.5)岁,工作年限1.4~21.9年,平均(7.7±2.4)年,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9名,中专4名。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工作年龄及文化程度构成比方面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包括统一排班、学习及工作等涉及护理的所有方面的内容,每个步骤都按部就班地进行。B组采用层级管理管理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共分为四个层级即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普通护理人员四级,规定好每一个层级的具体工作目标及管理权限,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意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的运用,每一个高级层级的均仅指导下一个层级的工作,护士长指导其下一级的高级责任护士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而初级责任护士则指导普通护理人员的工作,护士长下设2名高级责任护士,两名高级责任护士分管两班护理人员。后分别于实行管理的前后对所有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及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1.3评价标准
1.3.1 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
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分别采用自制的考卷进行,考卷内容涉及手术室护理的各项内容,尤其注意重点的内容,问题要注意涉及发散性思维的内容,不过于拘谨。分别于护理管理前后对其进行调查。
1.3.2 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
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采用无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3.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的形式)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比较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管理后B组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A组,P均
2.2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将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B组的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A组,经比较,P均
3讨论
层级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而手术室护理管理即指以护士长为最高级别,按照护士的综合素质层级进行分配任务进行管理的护理过程。常规的管理模式各级人员要兼顾的方面均较多,而护理工作人员精力有限,本来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即很大,加之要顾及的方面较多,护理质量的提高即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找到一个既能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其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需要更高层次的护理质量,其对于护理的要求更高,且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质量及预后,关系重大,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精神集中,而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强度又非常大,故手术室的护理应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层级管理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可综合各级护理人员的优势,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以使手术室护理质量达到最佳化。
本文中笔者就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比较的评估项目包括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及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从表1及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管理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传统的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而这些数据也肯定了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可取性,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20.
[2] Sally Pickard,Paula Baraitser, Janice Rymer,,et al. Can gynaecologyteaching associates p rovide high quality effective training formedicalstud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J].Comparative study. BMJ,2003,327 7428):1389 - 1392.
[3] 应文娟,陈书盈, 谢金莲,等.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27.
[4] 阮明琴,彭玉霞,张建坡,等.层级量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23.
护理中级论文篇2
【关键词】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法;临床效果
医院职能内容除了相关主治医师的工作内容外,护理人员工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和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管理工作直接对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1]。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方法中有很多管理方法,其中护理层级管理是近些年来较为受到瞩目的管理方法。在护理层级管理过程中,主要将患者的护理分级为四个界别,比如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而护理人员的分级则为高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低年资护理人员以及实习护理人员等[2]。在临床中与护理层级管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作者在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中在本院选取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评估,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作者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选取研究内容中的120例护理人员,计利用算机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并将这两组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共60例护理人员,其中包含女性护理人员28例,男性护理人员32例,年龄在21.23~42.23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计算为(30.11±5.42)岁,护理人员平均体质量为(56.82±9.56)kg,平均身高为(164.45±8.15)cm。其中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为20例,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30例,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0例;对照组共60例护理人员,其中包含女性护理人员30例,男性护理人员30例,年龄在22.25~40.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经计算为(31.77±6.77)岁,护理人员平均体质量为(58.22±7.57)kg,平均身高为(163.77±4.77)cm。其中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5例,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35例,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0例。在本研究项目开始之前,以上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相关护理人员对本实验项目有足够的了解,参与此实验项目均属于自愿行为,同时签署实验相关自愿协议作为证据。为贯彻伦理学原则,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所有护理人员均可以随时退出。以上所有护理人员在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以及病程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5),因此以上病例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照组中60例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60例护理人员则给予层级管理法进行管理。
常规管理方法:院方护士长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日常进行分配。
层级管理法:根据观察组内部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等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和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另外还有助理护理人员,总共为四个级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每一层级别的护理人员都有自身明确的责任。
护士长职责。根据护理部门要求,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与本科室情况相符的工作计划,并落实执行计划,定时检查和总结相关科室的护理工作情况;了解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实行人性化排班;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开展新护理业务;查房;掌握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方面的需求;定期开会,总结工作经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护理组长职责。对风险较高和护理技术要求高的患者进行护理;发现科室中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处理医患矛盾;突况安排相关人员抢救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检查;对二级和三级病房进行查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吸收意见或者建议;协调其他科室工作人员。
责任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按照护理组长所分配的内容进行工作;告知患者医嘱;观察患者病情;记录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综合护理。
助理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助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员所指导的工作;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
将观察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同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术得分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并对其进行分及讨论。
1.3.观察指标
显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有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较为满意。
无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无变化甚至倒退,患者对护理有不满意情绪。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在实验结束后,将本研究项目所有实验过程中的研究结果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可信区间以95%作为标准。当数据比较结果为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在经过不同管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术得分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经过χ?检验,检验结果为p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患者***期间,其护理过程能体现出一个医院整体的工作情况,且可以对患者造成直接影响[3]。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护理层级管理方法为医院较为新兴的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其关键点在于根据护理人员的相关经验和能力等实施不同层次、级别的标准护理工作管理。护理层级管理系统善于在实际护理情况中找到解决所存在问题的方法,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90%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60%,p
综上所述,层级管理法在护理人员的管理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云芳,李荣等.国内外护理层级管理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87-88.
护理中级论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确立分级护理的决策主体。[方法]在确立分级护理决策主体层次结构模型后,请医生和护理专家就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最后得出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结果]护士组以护士***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护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决策的合成权重在三组结果中得分均最低。[结论]医生尚不能认为是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在决策分级护理的方式选择上,护理专家认为是护士***决策,医生专家认为是医护共同决策。
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4]、肖小文[5]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通过理论研究[6]、访谈[7]、调查[8]等发现多数护士认为护士应该参与分级护理的决策,加之现阶段分级护理存在的问题[2,3,5,9,10,11],由此引发了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探讨,虽然王旭梅等[8]已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只限于在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后得出的结论,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尚未见报道。2007年8月—2008年2月笔者用层次分析法对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进行了论证。现报告如下。
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2,13,14]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汤姆斯·萨蒂(Thomes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14],也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15,16]。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客观性,并通过特定模型将人们的思维判断规范化[17]。
应用AHP方法解决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②建立判断矩阵;③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
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
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分析结果构造层次结构模型,详见***1。
2.2 资料来源 根据分级护理决策主体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理论分析、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层次分析专家评分表,问卷题目是以两两要素间相对重要性来进行成对比较。本研究选取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11名医生和13名护士共24名专家进行评分,护理评分专家选取山西省科研委员会和护理学会的专家,医生评分专家选取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3 结果(见表1~表3)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护士组合成权重排名:护士***决策合成权重(0.618 95)>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305 12)>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75 95);医生组合成权重排名: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696 68)>护士***决策合成权重(0.207 36)>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95 96);医护组合成权重排名: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565 45)>护士***决策合成权重(0.340 67)>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93 89)。护士组以护士***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护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综合各个结果,可以发现,医生决策的合成权重在三组结果中得分均最低,因而尚不能认为医生是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在决策分级护理的方式选择上,护理专家认为是护士***决策,医生专家认为是医护共同决策。护理专家是护理领域的带头人,他们对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感触颇深,在高学历、高资历护理人才增多和护理专业依附于临床、缺乏自主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情况下,护理专家希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护理范畴内的事情可以让护士***决策[5],这不仅使得高学历、高资历的护士学有所用,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护理专业自主性的一种途径,这不仅是对护士决策能力的肯定,也体现着对护理专业实现自主性的期望。鉴于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论证。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 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 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 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 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 :19-20.
[6] 王旭梅,韩世范.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2A) :292-293.
[7] 韩世范,王旭梅.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深度访谈[J].家庭护士,2008,22(3A):574.
[8] 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9] 俞燕宪,楚清芝.住院病人护理级别划分与医保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108-110.
[10]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11]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12] 刘小英.中职教育中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1.
[13] 庞鹤峰.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1.
[14] 丁燕.医院护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3:1.
[15] Cyril F,Chang S.A price economics of nursing[M].USA:A Da-vis Company Philadelphia,2000:1.
护理中级论文篇4
论文摘要:分级护理制度是护士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但在分级护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护理工作制度与医学教育、医疗工作制度以及现代护理理论不协调的现象,在确定分级护理依据,医疗文件记录时间,认定患者活动范围以及护士的劳动价值方面产生部分误区。由于分级护理执行不当,使部分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措施,严重的可造成患者意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由护士确定护理等级;(2)医学院校教育增加相关护理内容;(3)加强医院内医务人员教育,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①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士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护士按其标准完成护理实践,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护理、重症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分级护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病,制约着护理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
1 问题
1.1 分级护理制度与相关领域不协调
1.1.1 分级护理制度与医学教育 医疗与护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门学科,在基础理论、专科知识、规章制度和技术方面有许多交叉内容,但在医学教育中主要侧重的是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对护理工作制度教育的内容甚少或无,笔者以咨询方式先后调查了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关于分级护理制度没有适当的安排,从而造成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
1.1.2 分级护理制度与医疗工作制度 在现行的医疗工作制度中规定,患者住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制定医疗工作方案,下达医嘱,其中包括分级护理,但由于医师在学校中没有系统学习过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
1.1.3 分级护理制度与现代护理理论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的。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已不断地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但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更新还尚有差距,相对陈旧。
1.2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误区
1.2.1 确定分级护理依据方面 分级护理是依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和护理需求确定患者的护理措施,但由于不同步的教育与制度,在临床工作中掌握的标准不尽相同,分级护理的内容不为医生、护士所共识,导致部分医生确定分级护理等级时主观因素多于客观依据。如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的患者,有的医生认为手术比较顺利,就将应下达为一级护理的患者主观确定为二级护理,使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护理标准相差较大[1]。
1.2.2 医疗文件记录时间方面 分级护理制度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而确定护理工作内容,对医疗工作没有直接的要求,但由于缺乏认识,一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分级护理制度与医疗记录时间和内容有直接关系,常常为避免繁琐的记录,对一些较重的患者不下达相应的高等级护理。
1.2.3 认定患者活动范围方面 为保证患者的***与安全,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活动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如严格卧床休息、适当室内活动等,既是患者疾病恢复的需要,也有利于护士观察病情和护理。但在执行过程中,医、护、患三者对分级护理中患者可以允许活动的范围认识不一致,要求的标准也不相同,随意性较大。
1.2.4 认定护士的劳动价值方面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护理工作量也相应的增加,体现护理人员劳动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护理工作以分级护理的形式被社会承认,各地区物价部门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内容及价格。但是由于分级护理制度执行得不严格,并且受到来自社会、患者及家属的干扰,为了少交护理费而降低护理等级,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1.3 分级护理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
1.3.1 部分患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等级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使部分患者与病情需求的护理等级不相符,即使住院时相符,有时也不能随着疾病的转归而及时地改变护理等级,特别是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未及时修订护理等级,而引起护理记录过于简单,不能为下一步***抢救提供准确、详尽的依据[1],可贻误抢救或引发医疗纠纷。
1.3.2 分级护理不当造成患者意外 在分级护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的要求,但由于分级护理执行得不严格,使护士的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患者的活动范围限定等一系列必要的护理措施不能按级实施,个别患者出现意外,给患者和家属造成痛苦和伤害。
1.3.3 护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患者***与康复的关健所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当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利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受到损害,影响到患者、医院及护士三者的利益。
2 建议对策
2.1 由护士确定护理等级 分级护理是临床护士工作的依据之一,笔者认为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的等级比较合适,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士是接触患者最多的医务人员,最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2)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已由过去从属于医疗工作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能够综合地、动态地、***地处理患者护理问题的决策者。(3)护理人材的培养和教育,保证了护理队伍目前已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决策能力。
2.2 医学院校教育增加相关护理内容 建议在医学院校的教育中增加与医疗工作密切相关的护理教学内容,以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医护合作协调,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2.3 加强医院内医务人员教育 医务人员的分级护理制度的再教育,是当前解决分级护理不当的有力措施,将分级护理制度以业务讲课、院内业务简报、举办教育栏目以及护士的宣传教育等形式,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反复的教育和宣传,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护理中级论文篇5
Construction of nurse three-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AO Fengqin ZHU Xiaop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linical department and nurses.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literature method. Refer to balanced scorecard and performance structure theories, by the research group discussion, clinical depart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nur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rst drafts were formed. Delphi method was used for 2 rounds of enquiry of 18 experts in the province,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dex and the index weights. Results The nurse three-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4 one-level indicators, 10 two-level indicators, 45 three-level indicators were included in the clinical depart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3 one-level indicators, 8 two-level indicators, 41 three-level indicators were included in the nur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nurse three-level hospi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nur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salary distribution.
[Key words] Performance appraisal; Nurse; Delphi method
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护士绩效考核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展开了研究,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指标的选取缺乏科学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多数研究只针对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而有关团队绩效考核的文献研究较少[2],未形成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合理的护士绩效薪酬分配制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护理人员三级(护理部-科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包括护理部对科室的考核(科室绩效考核)及科室对护理人员的考核(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理论基础
1.1.1 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理论由罗伯?卡普兰及大卫?诺顿首度提出,其框架体系包括4个指标类别: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成长维度。平衡计分卡理论构成的指标体系由于其体系性和系统性,通常更适用于全院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而非单独部门。
1.1.2 绩效结构理论 国外绩效结构理论主要包括Campbell八因素绩效结构模型[3]、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二维结构模型[4]、适应性绩效概念及相关结构模型[5]。Koopmans等通过系统综述所概括的个体绩效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反生产绩效和适应性绩效4个维度。国内所依据的绩效结构模型只涉及其中2或3个维度。
1.2 小组讨论制订专家函询问卷
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由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5名,教授1名及4名研究人员共计11人组成。研究小组在对核心概念进行多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参考平衡计分卡理论、绩效结构理论,初步拟定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和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并制成专家函询问卷,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
2.3 各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
对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按照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各岗位权重系数,最终形成临床科室绩效考核建议案(表2)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建议案(表3)。
3 讨论
3.1 构建护理三级绩效考核体系的意义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要求公立医院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8]。对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对其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9]。对护理管理者而言,绩效考核有利于把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对护理人员而言,良好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护理人员发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同时绩效考核为护理人员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度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构建的三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中评价工具过于主观的问题。另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护士绩效奖金三次分配有助于解决目前护士收入仅与临床科室效益挂钩,而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关系不大的弊端,使绩效分配向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护理岗位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稳定护理队伍,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
3.2 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建议案的科学性
3.2.1 理论依据 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在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反复推敲,并严格遵循平衡计分卡理论和绩效结构理论等广泛应用的绩效考核理论,初步形成临床科室分类模型的各级指标。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临床科室工作量、工作难度、管理效果及经济收入等方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工作量、工作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自评与他评,正真体现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
3.2.2 德尔菲法确定建议案指标 本研究在专家函询的过程中,选取的专家均为医院资深护理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管理工作经验,从而保证了指标来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筛选标准,经过2轮函询,最终确立了各级指标。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都为100%,满足统计学要求并体现了专家们相当高的积极性。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7以上,说明专家的预测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之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护理中级论文篇6
【关键词】 护理文书;三级质控;神经内科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反映、各项医疗措施的执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及其结果的记录。是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护理记录书写内容是否准确、及时、客观、真实,将直接影响医师诊疗效果及抢救***方案,也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为了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率,我科对护理记录的书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实行科室三级质控[1]。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因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造成的医疗纠纷。
1 一般资料
我科开放床位50张,共有护士18名,年龄21~43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13名,中专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2名。
2 方法
2.1 设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2]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小组成员由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护师及以上职称组成,包括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2名,责任护士8名。责任组长分管25张床位,责任护士分管6~8张床位,责任护士每日对所管床位患者入院、出院、转科、危重、抢救及有病情变化需要记录病情的内容进行护理文件记录。责任护士每天核对上一班的护理文书质控,责任组长每周2次核对所分管床位护理文书,每天对出院病历进行质控检查。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危重、抢救病例进行质控,每周1次核对全科住院病例质量控制并用红笔签名,对每天出院病例再次质量控制、登记并归档。
2.2 定期进行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方法及内容》,提高护士对护理文书规范性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每周二下午召开护理文书质量讨论会,针对一周来发现的护理文书书写中的问题以表格形式进行反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并学习和讨论,及时改进,确保护理文书真实、有效;将护理记录书写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的错误等以实例形式列举出来,分析原因,针对性学习,再次强化正确的内容及格式;科室根据医院要求制定出体现专科特点的危重患者文书书写范文,着重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新调入的护士,成立帮扶小组,新老搭配,利于新入科护士及早规范书写行为。
2.3 护理文书质控方法 责任护士每日对所负责床位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单进行记录,包括体温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单,并做好自我书写质量的检查。责任组长每日对一级护理患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进行质控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记录的内容是否客观、准确、完整;统计出入量是否准确;患者接受特殊检查、***用药、手术前后应有相应内容的记录;病情观察是否突出重点,是否体现动态变化(如主诉、生命体征、饮食、排泄、用药反应等异常情况);抢救危重患者时医护记录时间、内容是否一致;患者危急值是否及时登记、记录处理措施;有无涂改痕迹、字迹是否潦草等。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危重、抢救、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检查,新入院患者入院评估单签字。
2.4 建立质控登记本 护士长、责任组长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质量控制本上,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患者床号、姓名、存在问题、护士名字等,护士上班后及时查看、确认并改进。护士长、责任组长定期检查质控本,落实质量控制效果。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认真做好质控,护士按质控检查结果及时改进,一级质控检查发现问题不扣分、不与绩效工资挂钩,二级质控检查发现问题扣分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护士每周例会上反馈奖罚名单、确认并签字,年终与医院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以引起全体护士的重视。
2.5 PACD循环法的运用 护士每日按三级质控的要求进行质控工作,发现缺陷、进行整改[3]。护士长每月对在院病历和出院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结合一、二级质控检查反馈的问题,在月底的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分析讨论,制订整改计划,并作为下个月督查的重点之一。
3 效果
自2010年1月至11月,对护理记录实行质量控制后随机抽取100份出院护理病历查阅,进行医护记录对比,医护记录一致率100%,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符合规范率99%,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后进行考核,护士书写能力达标率为96%。我科实行科室三级质控后,2010年科内护理文书质量评分为全院第一名,护士积极性增加,工作热情提高,带动新入科护士,加快年轻护士培养,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
4 讨论
4.1 护理文书书写影响及控制
4.1.1 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保证关键在于护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提高护理文书***就要要求护士严格按规范、按标准、按要求书写。实施质量控制加强了文件书写教育,强化了业务知识教育,强化了法律知识教育,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态度,实行三级质控后护士整体素质、护理文书书写得到了提高。
4.1.2 全员参与质控,监督力度提高 科内文书管理不仅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还要依赖于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在质控环节上的自我管理。全员参与质控,避免了以前只有个别护理人员质控,其他人员事不关我的弊端,质量控制贯穿书写的全过程,各个细节加强了环节管理,护理书写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加强奖罚力度,护士承担责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使护士自觉性和监督力度不断提高。
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何湘英,张燕.三级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成效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13-314.
[2] 马卫芬,周国芬.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护理记录单书写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
护理中级论文篇7
[关键词] 三级护理查房;个案护理查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中***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 and case nursing round) in core competence training for nurse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ompetence training of nurse. Methods 22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before training group whi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after training group.Before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round while after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oret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an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b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 specialist knowledge,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Case nursing round;Nurse;Core competence;Training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呼吸科是一个集各种危重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的科室,服务对象往往是急危重患者,这就要求呼吸专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及跨呼吸专业的临床综合护理素质来应对变化多端的临床实践。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护理查房是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2],而三级护理查房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搭建的平台[3]。近年来,本院呼吸科的护士日益年轻,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迫在眉端。2013年1月起,本科采取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三级护理查房与个案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训,经过近1年的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2月对呼吸科22名护理人员实施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进行为期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全体护士22人,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平均26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3人,护士13人,见习护士3人。2012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前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前组数据。2013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后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后组数据。
1.2 方法
培训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培训后组采用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小组 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为成员,形成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培训评价架构。
1.2.2 三级护理查房 ①病例选择:主要选择本科危重、疑难或特一级护理患者,或临床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3次/周,查房时间控制在20 min内。②查房程序: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查体评估。通过查体了解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宣教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护理过程是否相符。护士长组织各护士讨论,以提问式引导责任护士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指导责任护士制订和修改护理措施。护士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点评。
1.2.3 个案护理查房 本院叫疑难护理病历讨论,是科护士长或区护士长召集跨病区或本病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就疑难、罕见、危重病例、特殊病例进行个案查房。①病例选择:应选择护理中有难点、疑点的患者[4]、容易忽视专科问题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例选择注意疑难、尖端性。查房时间控制在40 min内,约1次/月。②查房程序:查房前1~2 d通知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查房对象,需讨论的疑难点。并通知大家查找文献,通过循证护理去解决护理疑难点。查房时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说明查房目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指出护理疑难点。查房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查体。护理骨干围绕该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讨论、指出循证护理的依据、介绍前沿信息,并提出解决措施。护士长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方案及措施。3 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
1.3 效果评价
为考查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开展的效果,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8个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1.3.1 评价指标 专科知识理论考试,由呼吸专科命题,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技术(70%)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30%)。护理质量评分: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科室进行检查,满分为100分,取培训前、培训后各两次护理质量检查作比较。
1.3.2 临床综合能力评估 在培训前后由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病区医生评估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期发放问卷给病区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调查2次。问卷内容为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每个条目依据李克特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5]。问卷内容由5位医疗护理专家评定。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士培训前后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为(85±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5)分,分别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
2.3 护士培训前后对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对呼吸护理专项核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
3 讨论
3.1 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
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实施1年来,三级护理查房累计106次,个案护理查房10次,每次查房可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思辨护理能力。通过查房,护士对呼吸专业的三基知识的掌握、熟悉程度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护理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 三级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级护理查房以临床出现的护理问题为中心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责任护士质量管理的需要,以解决患者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查房中护士对诊疗常规、呼吸疾病的护理常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要点再次温习,可提高护理人员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在查房中让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病陪人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6]。
3.3 个案护理查房激发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
个案护理查房患者应选择对患者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专项护理查房[7]。10次个案护理查房其中有2次是跨呼吸专业的护理查房;2例高危患者皮肤护理、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2例疾病护理应急流程修订、1例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行讨论。个案护理查房3~5 d要追踪护理效果,改进护理措施。护士通过个案护理查房,积极查找资料文献、查找循证护理依据,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自思考、判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2]。护士长、护理组长最后的点评、总结将护理知识、循证护理依据贯穿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个案护理查房可促进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明显提高[13-15]。
综上所述,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能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中培训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并使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201-203.
[2]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3] 莫丽君.许晓霞,陈小琼,等.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推动护士层级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8):111-113.
[4] 曾定芬,陈付红,杨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0):906-908.
[5] 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6] 周爱民,刘旭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2):537-538.
[7] 伦桂莲.梁健桃.ICU多元化护理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全科护理,2009,7(6):1670-1671.
[8] 雷爱琼,陈虹.急诊科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行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38-140.
[9] 吕艳菊,李秋凤.规范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68-1569.
[10] 林雪.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501-502.
[11] 许莹,欧阳霞,冯绮玲.中英双语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31-733,748.
[12] 郭翠华.工作坊式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2):2849-2851.
[13] 孔秋焕,吕林华,吴枚禅,等.专科护士在肿瘤化疗内科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6.
[14] 李月霞,袁义厘,沈丽娟,等.“结局-当前状态检验”模型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意义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16-18.
护理中级论文篇8
为了更好的开展整体护理,加速护理工作向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方向发展,促进护理观念、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质量,满足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达到星级服务标准,是当前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我院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院开展了争创“阳光护理单元”争做“明星护士”的竞赛活动。我科室在此次活动中,试行开展星级服务,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 星级宾馆实地听课学习,更新观念
开展星级服务,创建阳光护理单元,争做明星护士,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护理观念,顺应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水平,使病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性的优质服务。为使护理“星级服务”能够在我科室顺利开展,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到三星级宾馆实地参观,并特邀服务经理亲身讲课、传授经验,学习了星级服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护士学习和动员,明确开展“星级服务”的目的和重要性,全员观念的转变、思想的统一,为“星级服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 总结制定星级护理标准
合理的“星级服务”考核标准,是衡量护理服务达到星级水平的一把标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并结合病人心身健康的特殊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护理,保障修养环境优美、舒适及设备的到位,软环境建设更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注意病人身体上的疾苦,更要注意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从服务的角度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不会因为角色的改变而焦虑不安,尽量达到星级标准。我科室根据各班职责制定了服务标准,将一系列的星级服务及考核标准制定成文,其中包括执业道德、礼仪规范、业务技能、规章制度、专业理论、工作质控及科学研究等,一并应用到整体护理当中。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从上到下,反复讨论,达成共识,制定成文,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便于执行和考核。
3 确立考核小组,落实考核措施
3.1 成立科室考评小组 护士长为组长,高年资、素质高的护士及医生为组员,相互督促和制约。
3.2 考核措施 (1)每半年由科室考评小组成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评选,评选出星级护士。(2)考评小组不定期抽查,每周按考核标准进行两次考核,做到公平合理,将考核结果记录并反馈给个人,每月小结一次。(3)设立“星级服务”意见簿,每两周召开一次病人及家属座谈会,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发放出院病人意见调查表,了解病人及家属反馈信息,结果作为考核评星的依据,进一步保证准确无误的考核标准。(4)护士自我监督与评价:每天做好工作记录,考核小组组长不定时检查,确认真实性。(5)组长每月一次按星级服务标准巡查,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按相应栏目扣分标准的双倍,落实到个人。(6)考核小组成员之间监督及考核,互相促动,共同提高。(7)否决条件:有患者投诉者,违法违规违纪出现差错事故者,无故不参加医院各项集体活动者,不参加评选。
3.3 考评方法 采取护士自评、互评,病人问卷调查,考核小组审评,结合实际工作量,护理考试成绩以每季度护理部组织考试为主。即病人60分,医生10分,护士10分,护理考试20分,总计100分。通过考核选拔出最受欢迎、最突出的护士为“明星护士”。实行动态考核,每半年为一个考核周期,按星级服务考核标准,根据相应的分值,设一、二、三星级护士,四次三星护士为最高级;二星为符合工作标准基本要求的护士;一星为不符合工作标准基本要求的护士。
3.4 奖罚措施 (1)星级护士实行挂星上岗和张挂“三星护士”光荣牌。评选结果通过医院大屏幕公示,“明星护士”照片在宣传板展示。(2)不同星级的护士,享受不同的奖励待遇。设立1、2、3星级进行授星,“1”星护士奖励100元,连续4次评为“4”星护士奖励400元,以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给予肯定表扬,同时星的级别还与奖金的系数挂钩,无星者给予批评或惩罚。(3)星级护士实行动态管理,在评比周期内参评人若出现严重差错或事故:受到病人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经查属实:三基理论或操作考试不合格等则取消其“三星护士”资格。
4 体会
4.1 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服务技能的提高,是开展星级服务取得满意服务效果的保证。为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护士们积极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护理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求知欲望不断提高,业余学习蔚然成风。目前,我院70%的护士正参加护理本科的学习。
4.2 激励机制的引入,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星级护士的动态评定和星级护士配星上岗等适当的奖罚条例的引入,使护理人员有一种危机感和压力,促进了护士们的向“星”欲望,营造了比学赶帮、不甘落后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激发了护士潜在竞争意识,调动了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为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星级护士考评的结果,可以为医院提供护理人员的聘用、任职、晋升、评先、奖励等人事决策。通过考核评星,发现了一批优秀护理人才。近几年,先后有4位“三星护士”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
4.4 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由于各层次护理人员各尽其责,层层把关,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保证,病人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由实施“星级服务”前的90%提高到98.3%。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星级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4.5 便于操作,利于管理 有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后,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责任目标,按标准考核,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避免了管理上的人为因素。
护理中级论文篇9
论文摘要:分析分级护理制度在划分依据、护理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影响,总结针对缺陷采取的各项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分级护理制度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分级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指南,对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1]。但是,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渗透到护理实践中,目前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要求。笔者就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1 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1 分级护理制度的划分依据不足
1.1.1 划分依据不够充分 分级护理总的分级标准是依据疾病的轻重来划分的[1],并且自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化,是划分护理等级的根本依据。但是,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患者病情变化较大,而且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仅以病情为依据确定护理级别显得很不全面。王淑琴等[2]认为以病情为依据的护理分级标准,虽能体现患者的部分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也有学者提出护理等级的确定应以患者在院期间的病情为依据,并与其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相适应[3],即可将患者的自理能力等列入划分的参考指标,但是在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普遍配备不足的条件下,对患者自理能力大小尚缺乏准确评价的依据。
1.1.2 划分标准不够客观 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决定,护士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护理。而在医疗专业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临床医生对护理等级划分依据的认识、了解程度有限[4]。王淑琴等[2]对某***队三级甲等医院63名住院医生分级护理制度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住院医生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68.25%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完全了解者占20.63%,部分了解者占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因此,医生在确定患者护理级别时,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随意性较大,使得护理等级的划分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
1.1.3 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差异 《护理学基础》中明确将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护理;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划分为二级护理[5]。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甚至一级医院之间等级不同,所开展的手术种类、难度和方法不同,但是所有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级别几乎相同,都是一级护理[6];有些医院会根据护理人员人力多少决定患者的护理级别,人力资源缺乏时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较低的护理级别。另外,《护理学基础》、《护理概论》中均明确规定,一级护理15~30 min巡视患者1次,二级护理1~2 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至少巡视2次[5,7]。其中一、二级护理临床落实率低。随着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护士工作量增大、患者需求增高等原因[8-9],对一级护理患者15~30min巡视1次难以保证,尤其在夜间,护理人员较少而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集中救治时往往不能做到对其他患者按时巡视;而部分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有可能需要随时巡视,15~30 min巡视显然又不能满足其需要。以上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要对一级护理的划分范围及标准进行重新探讨。
1.2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整 将《护理常规》(1983年河北医学院主编)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998年中国人民总后勤部主编,4版)进行比较发现[3],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其护理内容及要求不明确。虽然对各护理等级的巡视时间和个别基础护理项目规定了较明确的执行次数,但是大部分是指导性原则,如特、一级护理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这样的要求太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使分级护理各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2]。另外也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质量要求,导致护士按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随意性较大。毕慧敏等[10]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情况,认为护士对分级护理制度不明确,执行时会在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级别实施护理。
2 分级护理制度缺陷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从护士和护理专业的角度 鲁梅丽等[11]认为护理人员缺编,一级护理巡视时间不能达标是导致分级护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在一定范围内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患者死亡率增加,手术后负面事件的发生,殴打护理人员现象增多,患者意外、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等[12-14];它已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阻碍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15]。而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执行过程的随意性又造成护士人力资源更加浪费,毕慧敏等[16]的调查显示,医嘱二级、三级护理中18.58%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而不需要一级护理但是有医嘱者占64.41%。造成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又被不合理的大量占用的局面,这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护理人员流失率和周转率增高,最终将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另外,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护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体现护理人员劳动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护理工作以分级护理的形式被社会承认,各地区物价部门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内容及价格;但是因为此价格不甚合理,不能完全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而且受到来自社会、患者及家属的干扰,为了少交护理费而降低护理等级,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17]。
2.2 从患者的角度 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如对许多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血液病患者,除了需要加强观察并发症外,护理上没有更多的要求,而医生常根据其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医嘱为一级护理;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则医嘱为三级护理[18];而且,分级护理执行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意外,或患者依据护理分级标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而引发医疗纠纷。
3 对策
3.1 护理级别的划分方面
3.1.1 补充划分依据 杨洁[19]对比中日两国的分级护理制度,认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2个不同方面,应分而述之;毕慧敏等[16]认为可以将生活自理能力(ADL)作为分级护理制度的补充,因为不同ADL等级患者的护理时间呈显著的递进关系,根据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ADL制订护理级别及相应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标准,具有可行性[20];王淑琴等[2]也提出将标准分级护理制度与Barthel指数分级法(用来评定ADL)相结合,用于对患者护理等级与ADL的判断,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而傅亚力等[21]提出应将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分级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魏道琳等[22]提出将自理模式运用于分级护理管理过程中,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鉴于其它地区的护理状况,笔者认为香港的分级护理制度标准比较客观、详尽,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
3.1.2 明确护理级别的确定者 护理作为一个***专业,患者的护理计划应该由护理人员依据护理程序进行制定,但分级护理制度将决定患者护理的权力授予了原本职责为负责患者疾病诊断和***的医生,因而削弱了护理专业的自[1],也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更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人建议,护理级别应由有中级职称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医嘱护理所存在的缺陷[16];也有人认为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的等级比较合适[17,23]。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护士下达护嘱,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故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8]。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分别处理,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规定护士巡视病房和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等;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ADL分级,结合病情、心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护理级别,规定护理内容,使护理更有针对性,同时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3.2 完善分级护理的内容及要求 针对分级护理中的巡视时间,朱宣等[6]建议一级护理1~2 h巡视1次,二级护理2~4 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巡视4次。而特殊病情变化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予以特级护理,应该密切监护、随时巡视。对分级护理中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标准也应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护理常规》中已有了对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护理的明确具体要求[24],可操作性强,可以借鉴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补充完善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魏畅[25]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专家咨询,确定了***队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服务内容,建立了包括各护理等级服务项目、项目执行频次、执行人员资质在内的***队分级护理服务体系,其内容及要求较现有分级护理要求有较大改进。
3.3 强化管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其经济保障应来自***府的财***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16]。在制定医疗收费标准时,应重新审视护士的劳动价值,以不同等级护理服务工作量为依据,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分级调整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当护理收费标准达到护士劳动价格与价值的平衡时,一切因收费问题引发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会得到合理解决[8]。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医院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制,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以此来规范、促进护士的护理行为[11]。周荣慧[26]通过医院实施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法,体会到公式护理服务标准,既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应享受的基本的护理服务,也使护士有责任感,自觉、自律地完成工作,同时使护士意识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记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席延荣等[27]通过总结实施一级护理标准公示制的经验,认为该做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另外,可以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质控分级护理,也可以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或通过上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检查等方式,以保证护理质量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21(23):44-45.
[2]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3] 和书玲.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讨论[J].护理研究,2006,20(6C):1664-1665.
[4] 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27.
[5] 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142.
[6] 朱宣,童远清.对分级护理的商榷[J].家庭护士,2006,4(2B):64.
[7] 李晓松.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
[8] 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18.
[9] 宋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55.
[10]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11]鲁梅丽,文新,刘桃红.护理程序在实施分级护理标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34.
[12] HARTZ A J, KRAKAUER H, KUHN E M, et al.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tality rates[J].N Engl JMed,1989,321(25):1720-1725.
[13] KOVNER C, GERGEN P J.Nurse staffing levels and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surgery in U.S. hospitals[J].Image J Nurs Sch,1998,30(4):315-321.
[14] FRIDKIN S K, PEAR S M, WILLIAMSON T H, etal.The role of understaffing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 J]. Infect ControlHosp Epidemiol,1996,17(3):150-158.
[15]吴桂杰,赵慧敏,殷艳玲.新形势下分级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4):1018-1019.
[16]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17]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8]李文清,刘筱咏,叶利***.改进分级护理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6-267.
[19]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20]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等.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21]傅亚力,孟爱玲.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7,3(3):73-74.
[22]魏道琳,于卫华,蒋年毅.自理模式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2B):241.
[23]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4]戴宝珍,陶祥玲.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25]魏畅.***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护理中级论文篇10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role of competence clas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 work enthusiasm.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ompetence classification method, determine the nurse's grade, distribute performance at each grade by reference to the regulated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 scheme. Results: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 are active in taking clinical service, ward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and guiding new employee. It greatly improved the work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etence clas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 work enthusiasm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human resources is made full use of, the nursing qua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enhanced.
关键词: 定能分级;个人绩效;高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
Key words: competence classification;individual performance;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work enthusiasm
中***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149-02
0 引言
高年资护士,即年龄40岁或护龄20-35年,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具有一定科室管理能力的临床护士[1],她们历经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磨练,是护理工作的业务骨干,是护理专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年轻护士的临床带教老师。但是,临床上,很多高年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热情缺失,形成得过且过,倚老卖老的工作态度,在科室工作中不仅起不到科室管理、带动业务发展的作用,更给年轻护士起了不好的带教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我院借鉴能级管理的理论和思路,结合医院现有的护士管理和培训现状,提出了以“三定”为核心的护士管理新模式,即定员管理、定向培养、定能分级。建立以护理绩效为主导的护理评价体系,配套发放绩效,取消原来按职称分配奖金的机制,做到人、岗、能、酬相宜,实现护士分层次使用的目标并将定能分级与个人绩效挂钩[2],以此来提高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能主动参与临床护理、病房管理及临床带教工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也是积极响应卫生部于2010年年初正式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一大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建立良好的长效制度和运行机制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的神经外科的15位高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定能分级前3位护士平时上长白班,如办公班,6位护士为病房的责任护士,上责任班,参与病房部分管理工作及带教工作,6位护士参与中夜班,不负责病房任何管理及带教工作。
1.2 方法